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75.1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铃木大拙 的原始碼
←
铃木大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铃木大拙'''<br><img src="https://file.mingyantong.com/category_pictures/201606/lingmudazhuojingdianyulu34045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mingyantong.com/jianjie/340457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网]</small> |} '''铃木大拙'''Suzuki Teitaro Daisetz (Daisetsu),(1870~1966) 日本佛教学者。原名贞太郎,后因学禅,改名大拙,别号也风流居士。铃木大拙是日本现代著名的禅学思想家,也是因向西方介绍禅学而著称的世界文化名人。他早年曾在日本担任英文教师,后来又在美、英等国工作和生活长达二十五年,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他又曾在日本近代临济宗高僧今北洪川的指导下参禅,有过禅门开悟的亲身体验,而且对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具有精熟的了解。由于他自身具备的这些条件,因而既可以自如地用英文向西方介绍佛教禅学和东方文化,又可以深入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他本人因介绍东方的禅学和文化而闻名于西方的人文学界,比之同时代的其他日本佛教学者更具有世界性,所以在日本被誉为“世界的禅者”。 ==基本信息== 中文名:铃木大拙 外文名:Suzuki Teitaro Daisetz 别 名: Daisetsu 国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民族 出生日期: 1870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职 业: 日本佛教学者 主要成就:禅学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 出生地:金泽市下本多町 ==人物简介== 石川县金泽市人。1892年秋,师事临济宗圆觉寺派宗演学禅。次年,美国芝加哥召开世界宗教大会,随师参加,任英语翻译,会后宗演推荐他为美国佛教学进保罗·克拉斯的助手。1900年将汉译《大乘起信论》转译为英语出版。1907年在伦敦出版。英语著作《大乘佛教纲要》翌年再版于芝加哥。1908年游历法、德诸国,后于英国就瑞甸波尔研究欧洲哲学。1909年回国,历任学习院大学和东京大学讲师、教授。1911年再度赴英,介绍佛教禅学。1921年回国后,任大谷大学教授,创办英语杂志《东方佛教徒》。1933年,写成《楞伽经之研究》一文,获文学博士学位,并将[[《楞伽经》]]译成英语。1934年访问中国,回国后用英语著《中国佛教印象记》。1959年,将在[[美国哈佛]]、[[哥伦比亚]]、[[耶鲁]]、[[加州]]各大学的佛教讲稿整理为《禅为日本文化》一书,在纽约、伦敦出版。同年在夏威夷大学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东西哲学会议上,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晚年隐居镰仓松冈文库,英译出版了真宗创始人亲鸾的《教行信证》。主要著作有《禅的研究》、《禅的诸问题》、《禅思想史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佛教与基督教》]]、《华严的研究》等。全部著作收于《铃木大拙全集》。 ==生平纪年== 1870年(明治3),1岁。10月18日出生在金泽市下本多町,本名[[贞太郎]]。父亲铃木良准,母亲铃木增。铃木夫妇共有四儿一女,贞太郎排行最末。铃木家族世代为医,即加贺藩家老本多家的侍医。 1875年(明治8),5岁。金泽,进入[[本多町小学]]学习。 1876年(明治9),6岁。11月,父亲铃木良准去世(54岁)。 1882年(明治15),12岁。本多町小学未毕业,进入私塾就学,随后入石川县专门学校附属初等中学科。 1885年(明治18),15岁。与友人藤冈作太郎等共同创办《明治余滴》,担当该刊物编辑。 1887年(明治20),17岁。2月,石川县专门学校附属初等中学科毕业。是年因学制改革,石川县专门学校改为第四高等中学校,铃木被编入该校预科3年级,在这里认识了西田几多郎。 1888年(明治21),18岁。入第四高等中学校本科一年级,不久因家庭原因而退学。 1889年(明治22),19岁。任石川县珠洲郡饭田小学校高等科英语教师。 1890年(明治23),20岁。4月,母亲去世(61岁)。取得英语科教员的临时执照。5月,被任命为石川郡高等科美川小学校训导。开始对禅感兴趣,随富山县国泰寺雪门禅师参禅。 1891年(明治24),21岁。辞退小学校训导的职务,赴东京。在东京结识同乡安宅弥吉。若干年后,安宅对铃木多有资助。入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的前身)。7月,因同乡前辈早川千吉郎的介绍,随镰仓[[圆觉寺]]今北洪川参禅,以后专门致力于禅的修行。 1892年(明治25),22岁。1月,今北洪川圆寂(77岁)。4月,释宗演继住圆觉寺。铃木从此随宗演继续参禅。从这一时期开始,广泛阅读佛典、禅籍及西方哲学著作等。因西田几多郎的推荐,9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哲学科选科(1894年结业)。 1893年(明治26),23岁。宗演作为日本代表之一出席芝加哥万国宗教会议。铃木将宗演的会议讲演稿译为英文。 1896年(明治29),26岁。宗演受访美经验的启发,写出《新宗教论》一书并出版。 1897年(明治30),27岁。3月,前往美国。由宗演推荐,进入伊利诺斯州拉萨尔的欧朋·柯特出版社编辑部,协助保罗·凯拉斯从事有关东洋学的论说、批评、校正工作,如将老子《道德经》及其他道教典籍翻译成英文等,另外还从事该出版社的杂志编辑工作。直到1908年2月,在伊利诺斯州的拉萨尔共住了11年。 1900年(明治33),30岁。出版《大乘起信论》英译本(欧朋·柯特出版社),引起学界注目。 1905年(明治38),35岁。宗演再次访美。担任宗演的讲演翻译,在美国各地巡游。 1907年(明治40),37岁。英文著作[[《大乘佛教概论》]]在伦敦出版。在缅因州的古利恩诶卡第一次举行关于佛教的讲演。 1908年(明治41),38岁,2月,在E.C.黑格拉(欧朋·柯特出版社的经营者)的热心支持下前往欧洲,游历英、法、德等国。7月,作为日本代表出席伦敦的斯维登堡大会(创立百年纪念)。后受英国斯维登堡协会之请,将斯维登堡(18世纪瑞典宗教思想家)的《天界与地狱》译成日语。9月,在牛津召开的万国宗教史学会上被选为东洋部副会长。 1909年(明治42),39岁。4月,返回阔别12年的日本。8月,由藤冈作太郎、吉田好久郎推荐,担任学习院讲师。10月,担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讲师。 1910年(明治43),40岁。4月,任学习院教授(至1921年为止)。8月,[[《禅道》]]杂志创刊。该杂志由禅道会发行,宗演为该会会长,铃木为该会主干。《天界与地狱》出版,是为第一次向日本介绍斯维登堡。 1911年(明治44),41岁。12月,在横滨与比亚特利斯结婚。比氏出身于美国外交官家庭,二人在美国既已相识。 1912年(明治45),42岁。4月,应[[斯维登堡协会]]之邀再次赴英国,8月归国。 1914年(大正3),44岁。开始在英国的《新东方》杂志上连载禅学论文。 1916年(大正5),46岁。担任学习院寮长。自7月中旬始,率学习院学生前往中国、朝鲜旅行。此次旅行大约为期一个月。8月,随宗演赴日本东北地区旅行。9月辞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讲师职务。 1919年(大正8),49岁。11月,释宗演圆寂(60岁)。 1921年(大正10),51岁。3月,由佐佐木月樵、西田几多郎推荐,辞去学习院职务,就任真宗大谷大学教授(至1960年为止)。其时南条文雄为真宗大谷大学校长。该校后更名为大谷大学。5月,在校内成立东方佛教徒协会,创办英文佛教杂志《东方佛教徒》。铃木夫妇共同编辑,使该杂志持续了将近20年。 1924年(大正13),54岁。6月,泰戈尔到日本。为泰氏在京都市内各处的讲演担当翻译。 1926年(大正15、昭和元),56岁。3月,佐佐木月樵逝世(51岁)。6月,任大谷大学第三(哲学)研究室主任。是时大谷大学校长为村上专精。 1927年(昭和2),57岁。英文《禅论集》第1卷在伦敦出版。 1928年(昭和3),58岁。任灵智学会京都大乘支部负责人。 1929年(昭和4),59岁。6月,与夫人比亚特利斯在镰仓共同开办动物爱护慈悲园。 1930年(昭和5),60岁。8月,赴朝鲜讲学。其间与泉芳璟进行梵文《楞伽经》的合作研究。 1933年(昭和8),63岁。8月,与常盘大定同赴宫城县的青根温泉。11月,在横滨港迎接胡适并会谈。是年英文《禅论集》第2卷在伦敦出版。 1934年(昭和9),64岁。3月,以主论文《楞伽经的研究》(英文)、附篇《楞伽经》(英译)以及《楞伽经梵汉藏对译语汇索引》,被大谷大学授予文学 博士称号。自5月初至6月下旬,赴中国(包括当时所谓的“满州”)和朝鲜进行佛教实地考察。此次中国之行,铃木一行由南向北,先后到过上海、杭州、宁波、奉化、普陀山、苏州、南京、镇江、北京等地,访问的佛寺道观及文教机构有灵隐寺、净慈寺、天童寺、阿育王寺、祐圣道观、雪窦寺、瑞光寺、戒幢律寺、报国寺、清凉禅寺、[[金山寺]]、白云观、雍和宫、[[观音寺]]、北京大学、中国学院等,会见的中国僧人居士及知名人士有王一亭(画家兼商人)、何耀光、鲁迅(时在上海)、阮鉴光(公大第二纱厂顾问)、褚民谊(行政院官员)、常惺(厦门南普陀寺住持,时在杭州灵隐寺)、太虚(时在雪窦寺)、圆瑛(天童山住持)、昌桂(峨眉山寺住持,时在阿育王寺)、兴慈(苏州戒幢律寺住持)、印光(时在苏州报国寺闭关)、蒋梦鳞(北大校长)、[[祁大鹏]](中国学院总务长)、安世霖(白云观总理)、梅雪明(白云观道士)、觉先(北京观音寺住持)、宽祥(北京万寿寺住持)、胡鸣盛(北京图书馆)、杨维新(同上)、钱稻孙(清华大学教授)、胡适(北京大学教授)、汤用彤(同上)、徐鸿宝(东方文化图书馆主任)等。8月,完成《支那佛教印象记》长文,记述此次访华的印象。是年,英文《禅论集》第3卷在伦敦出版。 1936年(昭和11),66岁。6月,与姊崎正治、贺川丰彦一同出席在伦敦召开的世界信仰大会。 7、8两月,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国家图书馆搜集敦煌文献资料。10、11月间,作为日本外务省委派的日英交换教授,先后在剑桥、牛津等多所大学做《禅与日本文化》等日本佛教文化的讲座,并在牛津大学开设坐禅会。11月赴美,先后在美国中部和东部诸大学讲演,并在洛山矶的西本愿寺说法。翌年1月归国。 1939年(昭和14),69岁。7月,夫人比亚特利斯在东京去世(61岁)。[[《什么是无心》]]出版。此后,直到战后长期留美为止的大约10年间,每年刊行五、六册日语著作(主要为禅方面的,但是也有《净土系思想论》等)。 1940年(昭和15),70岁。4月,设立禅文化国际研究会。 1942年(昭和17),72岁。成为大谷大学教学研究所所员。 1944年(昭和19),74岁。3月,由于安宅弥吉的资助,建筑在圆觉寺塔头东庆寺山上的松冈文库书库、阅览室、住宅落成。松冈文库的书籍主要由铃木夫的藏书合并而成。10月,任大谷大学教学研究所东亚教学部部长。是年,《日本的灵性》出版。 1945年(昭和20),75岁。6月,西田几多郎逝世(75岁)。12月,财团法人松冈文库的设立获得批准。 1946年(昭和21),76岁。在友人R.H.布莱苏的协助下,英文杂志《文化的东方》在松冈文库创刊。12月,任大谷大学教学研究所顾问。 1947年(昭和22),77岁。为纪念喜寿(77大寿),《佛教的大意》出版。 1949年(昭和24),79岁。1月,成为日本学士院会员。6月,赴夏威夷,出席在夏威夷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8月,喜寿纪念论文集《禅的论考》出版(久松真一编、岩波书店出版)。从9月到翌年2月,在夏威夷大学讲学。11月,获得文化勋章。《临济的基本思想》亦于是年出版。 1952年(昭和27),82岁。2月,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在哥大期间,先后讲授《华严哲学》、《禅的哲学与宗教》等。 1953年(昭和28),83岁。6月至9月,在欧洲各地旅行及讲演。 1954年(昭和29),84岁。7、8月,在欧洲各地旅行及讲演。 1955年(昭和30),85岁。1月,因《铃木大拙选集》(由古田绍钦编辑)而获得朝日新闻社颁发的朝日文化奖。10月,被举为日本宗教学会名誉会长。 1956年(昭和31),86岁。8月,赴墨西哥,在墨西哥市大学讲演。任财团法人西藏大藏经研究会会长(该研究会后改名铃木学术财团)。 1957年(昭和32),87岁。1月,由廓内里亚斯·克雷因资助,成立纽约禅研究会,并任会长。7月,再赴墨西哥。其间与弗罗姆共同参加关于禅与精神分析的讨论。9月,与当时正在访美的久松真一共同在哈佛等大学讲授禅学。 1958年(昭和33),88岁。4月,赴欧洲。5月,作为远东代表出席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万国博览会宗教部会议,并做关于“灵性”的讲演。11月,归国。 1959年(昭和34),89岁。6月,赴夏威夷,出席在夏威夷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8月,被夏威夷大学授予法学博士的名誉学位。同时被授予名誉学位的还有印度的拉达克里希南和中国的胡适。 1960年(昭和35),90岁。10月,大谷大学为铃木举办90大寿庆贺宴会,铃木学术财团出版祝寿纪念论文集[[《佛教与文化》]]。辞去大谷大学教授职务,成为该大学名誉教授。在大谷大学供职期间,铃木担当的教学门类主要为佛教学和宗教学,以及演习(类似于原著精读课)。先后讲授的课程有:《禅宗学概论--关于中国禅宗的发生》、[[《禅宗哲学》]]、《楞伽经的研究》、《从宗教心理学所见之禅及净土教》、《关于般若经的主要思想》、《慧能时代禅思想的诸方面》、《念佛与禅》、《禅宗思想史的初期》、《禅宗思想史》、《中国禅与净土的交涉》、《禅与净土》、《净土系思想》、《禅》、《般若的理论》、《禅思想与神秘思想》、《宗教与近代思想》(以上属佛教学系列);《宗教经验中的“一”》、《宗教学概论》(主要根据W.K.Wright: Student's Philsophy of Religion)、《从宗教心理学所见之禅及净土教》、《海拉的祈祷论》、《宗教本质论》、《通过维摩经所见的佛教神秘思想》、《法华经的宗教意识》、《东西方神秘论--佛教特别是禅与普罗丁》、《宗教概论》、《鲁道夫·奥托的宗教观》、《般若的宗教》(以上属宗教学系列);鲁道夫·奥托的《祈祷和信仰的宗教》(Rudolf Otto: Religion of Grace and Christianity)、鲁道夫·奥托的《神秘主义,东方和西方》(Rudolf Otto: Mysticism,East and West)、亨利·伯格森的《道德与宗教》(Henri Bergson: Morality and Religion)、《佛教与基督教的宗教经验比较研究》、威廉·詹母士的《宗教经验种种》(William James: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威廉·詹母士的宗教论》(以上属演习系列)等。 12月,受印度政府邀访问印度。 1961年(昭和36),91岁。将亲鸾的《教行信证》英译完毕(草稿)。 1963年(昭和38),93岁。[[《东洋的看法》]]出版。 1964年(昭和39),94岁。4月,获得[[印度亚细亚协会]]颁发的第一届泰戈尔诞生百年奖。7月,出席在夏威夷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 1965年(昭和40),95岁。将停刊的[[《东方佛教徒》]]英文杂志复刊。 1966年(昭和41),96岁。7月12日在[[东京]]圣路加医院逝世。戒名“也风流庵大拙居士”。 <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8/bioemlkiac.html 铃木大拙 名人简历网] </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铃木大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