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216.2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银针 的原始碼
←
银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银针</big> ''' |- | [[File:0ail-fynshev4579321.png|缩略图|居中|[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71108/0ail-fynshev4579321.png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9%93%B6%E9%92%88&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9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银针'''== 银针针灸或银钗验毒的方法,距今大约已有一千多年了,所以这是一种传统方式。按照现代医学理论分析,这种验毒方法虽不能说完全不符合科学,但可以断言其局限性很大。 指针灸用针。 【名言警句】 巧手难使两银针。 银针或银钗验毒的方法,产生大约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所以说这是一种老方法、老传说。按照[[现代医学]]理论分析,这种验毒方法虽不能说完全不符合科学,但可以断言其局限性很大。 银针等银质物件遇某些东西后马上变黑,主要见于银与[[硫化物]]相互的作用。硫化物可以在银器表面形成暗色的硫化银,使银针等看起来变黑。这与“毒素”的作用无关。因此说,只要遇到含有很多硫的物质,无论这种物质是否有毒,银针插入其后都会变黑。而相反,一些剧毒物质,如[[砒霜]]、[[氰化钾]]、[[氰化钠]]等,由于不含硫,用银针检验就不会发生变黑的情形。 在民间,银器能验毒的说法广为流传。早在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就有用银针验尸的记载。时至今日,还有些人常用银筷子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毒,存在着银器能验毒的传统观念,这也被当时法医检验引为准绳。银器果真能验毒吗? 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剧毒的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含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提炼很纯净,不再含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不会与砒霜起反应。 可见,古人用银器验毒是受到历史与科学限制的缘故。有的物品并不含毒,但却含许多硫,比如鸡蛋黄,银针插进去也会变黑。相反,有些是很毒的物品,但却不含硫,比如毒蕈、亚硝酸盐、农药、毒鼠药、氰化物等,银针与它们接触,也不会出现黑色反应。因此,银针不能鉴别毒物,更不能用来作为验毒的工具。 银虽不能验毒,然而却能消毒。每升水中只要含有5000万分之一毫克的银离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细菌致死。其原理是,银在水中可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能吸附水中细菌,并逐步进入细菌体内,使它的催化剂—脢系统封闭、失活,使细菌失去代谢能力而死亡。所以,用银作碗、筷使用于日常生活中仍是大有好处的。<ref>[http://news.youth.cn/jsxw/202106/t20210627_13052600.htm 一根银针解兵忧],中国青年网2021年6月27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银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