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55.1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镇海楼 的原始碼
←
镇海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海3d63e29a0181.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5f1ee90d02dc4af483ba3d63e29a0181.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39308902_180794 图片来自搜狐网] ]] [[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园)小蟠龙冈上,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绿瓦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镇海楼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海”。又因楼高5层,故又俗称“五层楼”。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2013年3月,镇海楼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镇海楼 外文名称: Zhenhai Tower 地理位置: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园)小蟠龙冈上 占地面积: 阔31米,深16米 开放时间: 9:00-17:30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10元 又称: 望海楼、五层楼 形状: 长方形 楼高: 25米 景点类型: [[展馆]]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广东省]][[广州市 ]] 建议游玩时长: 1-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介绍== 镇海楼,又名望海楼,座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岗上。1380年(明朝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把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并在山顶建楼五层,俗称五层楼。因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而望,水波荡漾,蔚为壮观,故称“望海楼”。后取其雄镇海疆之意,又称镇海楼。 ==建筑特色== 镇海楼因楼高五层,俗称五层楼。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海”。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也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镇海楼楼高28米,呈长方形,宽31米、深16米。下两层围墙用红石砌筑,以上为青砖墙。底层墙厚3.86米,以上逐层递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盖。饰有石湾鳌鱼花脊。这五层高建筑逐步向上收减宽度和深度,令到镇海楼形似塔又似楼。广府人将镇海楼称为「五层楼」,亦因为登楼所看的美景不绝,也被冠以「五岭以南第一楼」和誉为“岭南第一胜览”。<ref>[http://news.sznews.com/content/2019-10/14/content_22538950.htm 镇海楼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ref> 镇海楼自十四世纪後期至今六百多年间曾被多数火毁和人为破坏,其中在明朝嘉靖年间所立的《重修镇海楼碑》可作为证。此後在1928年再度重修镇海楼时,将原来木建筑楼层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并引入当地石湾[[彩釉陶]]烧作为瓦脊和檐角的鰲鱼装饰。 楼顶正面悬挂“镇海楼”横匾,两旁悬挂一副对联:“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楼内常设《广州历史陈列》展览,展示广州五、六千年来的文化、风俗和城市发展等历程。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它是广州传统[[中轴线]]的起点和最高点 。 ==历史== 镇海楼本名望海楼,在府城上北,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候朱亮祖扩建广州城,将宋三城(子城、东、西两城)合并,并开拓北城800余丈,城墙横跨越秀山,在上面建一座五层高楼以壮观瞻。建筑有雄镇海疆之意,故名镇海楼,复檐五层,高八丈余。(《大明一统志》)。在明朝初建成的。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当时的两广军务提督韩雍重加修治,后来全楼竟被火焚毁了。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提督蔡经(一名张经)与侍郎张岳重建镇海楼,因当时东南沿海常患倭寇,海疆不靖,需强化海防,于是张岳为之题名“镇海楼”,含“雄镇海疆”之意。这是第一次重建。经此次重建后,“规制如旧,而宏伟壮丽视旧有加。楼前为亭曰仰高,左右两端跨衢为华表,左曰驾螯,右曰飞蜃,旧所无也。”(张岳《镇海楼记碑》)。 明朝崇祯十年(1637)广东布政使姜一洪再次重新修缮。 清初,清军攻陷广州,镇海楼遭战火损坏。 1651年(顺治八年),平南王尚可喜在原楼基础上对镇海楼进行了始建后的第三次大修。因楼近王宫,禁止州人登临,驻军越秀山,设官守卫,楼上放鸽,楼前驯鹿。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李栖凤任两广总督时,在楼上祀文武帝君,镇海楼再次成为广州人登临览胜之地,“任人登眺”。一时之间,“咏觞茗麈,遂无虚日。”这是入清后第二次修葺 。 清朝康熙十二年(1683),由于“三藩之乱”,镇海楼再次被毁坏。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二十六年(1687),由两广总督吴兴祚及广东巡抚李士祯重建此建构。这是镇海楼的第四次大修,“计费巨万,壮丽坚致。”当时镇海楼“高计七丈五尺,广计九丈五尺,袤计五丈七尺。” 民国十七年(1928),林云陔出任广州市长时,再度重修了镇海楼。重修工程是按明代旧基垒筑的。 新中国成立后,镇海楼为广州人民博物馆所在地。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54年拨专修款修缮了镇海楼,改名为广州博物馆。1963年又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晋升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古楼风貌依旧,而今陈列的一系列文物、资料,使广州城20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尽览于兹。 ==景观== 登上镇海楼最顶层,可一览广州全景,直望珠江。改革开放后,大量高楼矗立,使之江景被阻挡,广州的[[古塔]]大多已被遮蔽,无法直观。 ==历史文物== 城防大炮:包括明朝崇祯年间以至清朝中叶鸦片战争广州地区铸造的防卫大炮,现放置於镇海楼西侧的炮座,并建立碑廊以作纪念。 ==诗作== 另外,数百年来,诗人政客每登其上,皆感慨万端,有关镇海楼的名人诗作甚是丰富,教人叹为观止,主要有咏迹怀古、抒怀咏志两个题材。其中以佛山人陈恭尹影响最广。 《镇海楼》陈恭尹<br> 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br> 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倒松风响似泉。白首重阳惟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丘福灿诗赞:“白云飘素山诗意,越秀繁世仙气灵”。正是珠三角都市圈中的广州魅力之所在,也是五羊仙城的文化仙萃。 《镇海楼》丘福灿<br> 白云飘素山诗意,越秀繁世仙气灵。<br> 红砖片瓦青尤在,铁炮烟火魂未销 ==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的前身是广州市市立博物院,在1929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为中国[[大陆]]最早期创建的[[博物馆]]之一。1941年改称广州市立图书博物馆。1946年改称广州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称广州博物馆至今。 广州博物馆现除镇海楼展区外,同时还有广州美术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和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三个分展区。 ==交通信息== 广州市内在环市路汽车站乘坐33、550、529、225、297、30、122、133、241路公交车可达;解放路汽车站乘坐87、101、133、187、518、21、519、182、24、58、244、127、185、5等路公交车可达;小北路汽车站乘坐220、33、184、6、66、190、544、219、233、36、547、10、191等路公交车可达。此外,还可以于市内乘坐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下。 ==视频== 广州:镇海楼今日重开 {{#iDisplay:p0934szdwt5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镇海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