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66.2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镜中的石头(周伦佑诗歌) 的原始碼
←
镜中的石头(周伦佑诗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B8e8a998-2c1b-4d5f-8de5-84e010882b66.jpg|缩略图|右|[http://news.xh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55/a6/d0dbca2f4208b917dcda0be1c9a2/b8e8a998-2c1b-4d5f-8de5-84e010882b66.jpg 原图链接][http://news.xhu.edu.cn/bc/7f/c43a48255/pagem.htm 图片来自于西南大学新闻网]]] '''《镜中的石头》'''是诗人周伦佑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一面镜子在任何一间屋里 被虚拟的手执着,代表精神的 古典形式。光洁的镜面 经过一些高贵的事物,又移开 石头的主题被手写出来 成为最显著的物象。迫使镜子 退回到最初的非美学状态 石头溺于水,或水落石出 一滴水银被内部的物质颠覆 手作为同谋首先被质疑 石头被反复书写,随后生根 越过二维的界限,接近固体 让端庄体面的脸孔退出镜子 背景按照要求减到最少 石头打乱秩序,又建立秩序 高出想法许多,但始终在镜面以下 有限的圆被指涉和放大 更多的石头以几何级数增长 把镜子涨满,或使其变形 被手写出来的石头脱离了手 成为镜子的后天部分 更不能拿走。水银深处 所有的高潮沦为一次虚构 对外代表光的受困与被剥夺 石头深入玻璃,直接成为 镜子的歧义。一滴水银 在阳光下静静煮沸。镜子激动 或平静,都不能改变石头的意图 石头打破镜子,为我放弃写作 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理由 ==作者简介== [[周伦佑]]:著名[[先锋诗人]]、著名[[文艺理论家]]。籍贯重庆荣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写作,1986年为首创立非非主义,主编《非非》、《非非评论》两刊。<ref>[http://js.ifeng.com/humanity/zt/detail_2015_03/26/3706809_0.shtml 周伦佑:八十年代 在我心中的图像明亮而热烈]</ref> 自1994年起,与[[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王宁]]、[[王岳川]]等合作,策划并主编“当代潮流:后现代主义经典丛书”.作品入选北京大学[[谢冕]]教授主编的《中国百年文学经典》、《百年中国文学经典文库》,著名学者林贤治主编的《自由诗篇》、《旷野/中国作家的精神还乡史?诗歌卷》等,并被翻译成英、日、德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其理论和创作在新时期文学理论界和海外汉学界有较大影响。<ref>[https://www.sohu.com/a/224311719_523107 【话题】对话周伦佑: 非非主义诗歌:谱系、流脉与论争 |诗歌报 ]</ref> 文学成就被写入张炯、洪子诚、金汉、孟繁华等众多知名学者撰写、主编的数十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2004年聘任西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ref>[https://www.sohu.com/a/150194253_740488 中国实力诗人诗库 | 周伦佑 ]</ref> 已出版有:《反价值时代》(诗学理论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艺术变构诗学》(文艺理论专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艺术人本论》(文艺理论专著,与周伦佐合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悬空的圣殿》(文学史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诗集,唐山出版社,1999年)、《周伦佑诗选》(诗集,花城出版社,2006年)等多部汉语文学及学术专著。此外,还编选出版有多种当代前沿文学思潮选集。<ref>[http://news.xhu.edu.cn/bc/7f/c43a48255/pagem.htm 【西华讲堂】著名先锋诗人周伦佑做客西华讲堂]</re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镜中的石头(周伦佑诗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