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6.2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长江上游河谷地貌 的原始碼
←
长江上游河谷地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长江上游河谷地貌.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dbaafaea/bea9c143945a0639_s.jpg 原图链接][http://book.kongfz.com/133101/489030692/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长江上游河谷地貌'''》,系统叙述[[长江]]上游河谷地貌的专著。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辑,沈玉昌等撰写。196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全书除绪言外,共分5章,附照片104张,约22万字。第1章对长江流域河谷地貌作了轮廊性介绍,并分析了地貌形成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第2章概述了通天河段河谷地貌的基本特征,对其形成和发育历史作了分析。第3章论述了金沙江段河谷地貌形成与发育因素,并分析了河谷地貌特征、河流阶地与冲积扇(锥)及其特征以及冲积扇与阶地的关系,还重点探讨了金沙江的袭夺问题。第4章概述了川江段河谷地貌的基本特征,对河流阶地的特征、形成时代与冰期和间冰期的关系以及阶地对比作了分析,还对[[河床]]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作了分析,并探讨了河谷发育的历史。第5章研究了三峡区域地貌形成因素及其地貌特征,主要地貌类型和各级夷平面性质、形态特征与分布规律以及关于夷平面的时代和区域对比问题。分析了三峡河谷地貌基本特征、各级阶地及其分布情况以及溶洞层与阶地的对比。探讨了三峡河床地貌的江底深槽成因和河床覆盖层的厚度问题以及三峡的成因与地貌发育过程。 本书是根据1958—1961年实地调查报告的材料编写成的,系统地论述了长江上游河谷地貌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探索长江河谷发育史作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 沈玉昌 (1916— ),[[中国]]地貌学家,浙江湖州人。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貌室主任。 ==相关信息== [[书籍]],是思维的结晶,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名著,则是书籍中的精华。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ref>[https://www.sohu.com/a/212889085_623786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读?《连线》杂志为你推荐这些!],搜狐,2017-12-26</ref>。《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ref>[http://www.doc88.com/p-806989508816.html 工具书是一种按某种体例编排的专供查找特定资料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f>。 ==视频== ===<center> 长江上游河谷地貌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基础(五)</center> <center>{{#iDisplay:o0337x17jhj|560|390|qq}}</center> <center>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基础(六)</center> <center>{{#iDisplay:u03376f9m9p|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长江上游河谷地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