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14.16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长鼓 的原始碼
←
长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长鼓'''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朝鲜族长鼓]],另一种是瑶族长鼓,还有一种是[[福州狼串]]。朝鲜长鼓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又名[[伏鼓]]。[[ 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福州狼串,也称为福州长鼓,是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多用于福建民间音乐。<ref>[https://www.maigoo.com/citiao/238166.html 百科网] </ref> [[File:长鼓1.jpg|缩略图|长鼓[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348704363,4262746495&fm=26&gp=0.jpg 原图链接]]]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 '''中文名''' | 长鼓 | '''发源地''' | 高句丽 |- | '''别 名''' | 伏鼓 | '''应用学科''' | 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 | | | '''拼 音''' | Chang Gu |} ==朝鲜族长鼓== [[File:长鼓2.jpg|缩略图|长鼓[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247606561&di=04450694d88e99436e2606a40df19a22&imgtype=0&src=http%3A%2F%2Fgss0.baidu.com%2F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pic%2Fitem%2F0b55b319ebc4b745338304cec8fc1e178b8215d6.jpg 原图链接]]] 朝鲜族长鼓,又称杖鼓、两杖鼓。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 长鼓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中。宋代《[[乐书]]》:“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沈括《[[梦溪笔谈]]》:“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日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元代记载尤详,《[[元史·礼乐志]]》:“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鼓身木制,呈圆筒形,两端粗而中空,中段细而实。全长(70—80厘米,鼓面直径约40厘米。两端鼓腔大小不一,蒙皮也有别。粗的一端蒙牛皮、马皮或猪皮,细的一端蒙鹿皮、白色鱼皮或狗皮,皮膜以铁圈为框,由皮条或绳索绷紧并可调节张度。鼓身外涂红漆。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别,可发出两种不同音色,粗端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为清脆明亮的高音,一般为四度或五度音程关系,并可根据需要调节音高。 演奏时,坐势,置鼓于架上;立势,将鼓挂于奏者身前,右手执鼓棰敲击细端鼓面,鼓棰用细竹条做成,长40厘米左右,棰头稍大;左手拇指放在粗端鼓框边,用其余四指拍击。演奏技巧丰富,左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和闷鼓点四种,右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滚奏、震奏等多种。演奏者往往是10至20岁的年轻姑娘。 ===结构== [[File:长鼓3.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247723781&di=b4e3a3a40b2a7d35a3ffb468dd30860c&imgtype=0&src=http%3A%2F%2Fstatic-news.17house.com%2Fweb%2Ftoutiao%2F201704%2F24%2F1493007670847577659.png 原图链接]]] 鼓身圆形,木制,蒙皮,中间细实,两端粗空,可发两种不同的音色。 鼓身用一段椿木,呈圆筒形,[[桦木]]或[[杨木]]多块木料拼合,也可掏空或旋制而成。全长56厘米~70厘米,两端鼓腔粗而中空,中间鼓腰细而实心,呈两个倒接的脚杯状。左端鼓腔长18厘米~22厘米、鼓口直径24厘米~26厘米,右端鼓腔长16厘米~20厘米、鼓口直径22厘米~24厘米,中间鼓腰直径10厘米~12厘米,从而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共鸣腔。鼓身外表涂以[[红漆]],绘有描金花纹图案。两端鼓腔大小不一,蒙皮也有别。左端鼓腔稍大,多蒙一块较厚的[[牛皮]]、[[马皮]]、[[驴皮]]或[[猪皮]],以使其发出柔和、深沉的低音;右端鼓腔略小,多蒙一块较薄的鹿皮、羊皮或狗皮,以使其发出清脆、明亮的高音。用[[绳索]]绷紧并可调节鼓皮的张紧度,因而每个长鼓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音色,粗端发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发出清脆明亮的高音,还能根据演奏的需要来定音。皮面缝在两个直径41厘米~48厘米的圆铁圈上,分别盖于两端鼓口,铁圈四周各置八个铁钩,拴以皮条或鼓绳,相邻两绳间穿以可活动的皮套,又称浮转,左右移动皮套可调节鼓皮张力。鼓身外涂红漆。鼓棰用细竹条做成,长40厘米左右,棰头稍大。左右两端分别称为手鼓面、棰鼓面,都无固定音高,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别,可发出两种不同音色,粗端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为清脆明亮的高音,一般将其调成四度或五度音程关系,并能根据演奏的需要来定音。[[鼓棰]]用竹条或细竹制作,棰长40厘米。 古代的长鼓,用[[獐皮]]做左边的厚鼓皮,用[[狗皮]]做右边的[[薄鼓皮]],鼓筒采用木材或多层纸、薄铁等材料制成。长鼓有沙市6个铜制的龙头形钩子,钩住松紧绳。松紧绳用三股真丝线制成,每只鼓上装有8全套袖,即用来调整[[鼓绳]]的皮套。 <ref>[https://www.maigoo.com/citiao/238166.html 百科网] </ref> ==瑶族长鼓== [[File:长鼓4.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247792765&di=526b32b141575d30652c8f442bba83e1&imgtype=0&src=http%3A%2F%2Fdingyue.nosdn.127.net%2FB7N7acZ04UhhOfZ9iCNtdy3k1afYPZqE9HDvnQ6HmUy7e1530191559126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 ===长鼓简介=== 瑶族长鼓,流传于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古时称为“铙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作铙鼓。 瑶族长鼓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多以燕脂木制作,鼓身呈一长筒形,长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体彩绘着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图饰,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腰间系着8个小铜铃。 ===民间舞蹈=== [[File:长鼓5.jpg|缩略图|[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267370878,2311708091&fm=26&gp=0.jpg 原图链接]]] 在瑶族的民间舞蹈中,《[[长鼓舞]]》是最为著名的。舞蹈者将鼓斜挂腰侧,双手拍击,或左手执鼓中部,用右手拍击,边击边舞,长鼓既是伴奏的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在瑶族村寨,每年逢10月16日这天,人们便会如醉如痴地跳起长鼓舞。 ===历史传说=== 长鼓瑶语称"播公",其历史悠久。南宋绍兴二年(1132)五月三日颁发的《十二姓瑶人进山榜文》载:"天子殿前,国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琵琶吹唱。"据此已有800多年历史。传说瑶族始祖盘瓠上山打猎,与一野牛搏斗时跌落悬崖,死在一棵树权上。人们便挖空树心,剥下牛皮蒙成长鼓,日夜敲打以祭盘王。 ===形状分类=== [[File:长鼓6.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247959160&di=0ab13790848361a350be2d4d92b5aae4&imgtype=0&src=http%3A%2F%2Fpic.dbw.cn%2F0%2F09%2F59%2F42%2F9594299_765072.jpg 原图链接]]] 长鼓按其形状分小、中、大三种。小长鼓亦称短鼓,长约70-90厘米,鼓腰直径为4-6厘米,两端鼓面直径为8-10厘米;中长鼓亦称长腰鼓或黄泥鼓,长约110-150厘米,鼓腰直径约15-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25-30厘米;大长鼓亦称赛鼓,长约 180-240厘米,鼓腰直径约20-2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30-50厘米。无论哪种长鼓,均由木质松软的树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涂上油漆,绘上[[龙凤图案]]。 ===击鼓动作=== 长鼓的击鼓动作有72套,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鼓声洪亮。演奏者大多是壮年男子,现也有女子敲打。 ===相关风俗=== 瑶族打长鼓大多在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月十六日举行。尤以十月十六日瑶族"盘王节"最为盛行。"还盘王愿"三年一小愿,十二年一大愿;小愿打长鼓三天三夜,大愿则打七天七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此类活动由同姓宗族组织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以村为单位组织,而且不限 于上述节日,国庆节、春节或庆贺丰收时,均可打长鼓。<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9%BC%93/1203224?fr=aladdin 百度百科] </ref> ==福州狼串(福州长鼓)== [[File:长鼓7.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248022592&di=6642cf9e34d2f5954640bd8f42918bc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pconline.com.cn%2Fimages%2Fupload%2Fupc%2Ftx%2Fitbbs%2F1307%2F17%2Fc6%2F23442205_1374068814693_1024x1024it.jpg 原图链接]]] 狼串又名[[狼帐]]、[[狼杖]](狼丈)、福州鼓、福州长鼓、[[福建长鼓]]、弄杖、[[狼鼓]]、[[蓬蓬鼓]]。 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与朝鲜长鼓、壮族蜂鼓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细腰鼓类乐器的遗存。多用与闽剧伴奏和福建民间器乐合奏“笼吹”、“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漳州南词”“十全腔”等其他福建民间音乐。 ===狼串的历史=== 狼串即指细腰鼓,福建籍古代音乐家陈旸所著的《乐书》卷一百三十七说:“腰鼓之制,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纤腹。”这种打击乐器只在福建福州、朝鲜族及广西壮族地区还留存有这种乐器活化石。朝鲜族称为“长鼓”,广西壮族则称这种腰鼓为“蜂鼓”。 ===狼串的形制=== 木制鼓身,细长、中空,左右两头一大一小为圆形,羊皮为面(或牛皮、蛇皮),附网状细绳和硬圈,用以调节鼓皮松紧,改变音高和音色。大头一端鼓面直径约18厘米,小头一端直径约9厘米,鼓身全长约57厘米,两头的颜色多为湖蓝色或绿色,中间红色。按个头大小常分为大、中、小三种。<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9%BC%93/1203224?fr=aladdin 百度百科] </ref> ==长鼓舞== [[File:长鼓8.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248127340&di=1cf553068ef957dbdd7de6ef0c76d89f&imgtype=0&src=http%3A%2F%2Fa3.att.hudong.com%2F71%2F61%2F19300001061744131909615174662_950.jpg 原图链接]]] 长鼓舞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长鼓舞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发展为男独舞、女独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现代长鼓舞有两种表演方式: 一为用鼓鞭兼用[[鼓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始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槌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则始终持鼓鞭随乐起舞.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体,高度协调统一。舞蹈的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建国发后,长鼓舞久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进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 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长鼓舞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长鼓分为长鼓、舞蹈长鼓、儿童长鼓和幼儿长鼓等几种。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左边鼓筒直径比右边鼓筒直径大1厘米,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 我国[[朝鲜族]]的[[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济,恬静内敛,或热情奔放。让我们通过延吉卷烟厂出品的“朝鲜族”套标,来欣赏一下朝鲜族舞蹈的艺术魅力。<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9D%E9%B2%9C%E6%97%8F%E9%95%BF%E9%BC%93/6625442 百度,长鼓舞] </ref> ==视频== {{#iDisplay:a0942md7e4v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长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