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43.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關原之戰 的原始碼
←
關原之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關原之戰地圖'''<br><img src="https://2.bp.blogspot.com/-YfxNqgL36AA/VjrGa78NJJI/AAAAAAAALxY/ppLHBTSEDBU/s1600/SekigaharaMap-VP.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arkham-library.blogspot.com/2015/11/blog-post_5.html 圖片來自blogspot]</small> |} '''關原之戰'''('''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部出版書籍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廣義的[[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町|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帶領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等人組成的西軍。 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由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江戶幕府|德川幕府]]。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是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ref>[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4008 《關原之戰》觀劇指南: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究竟是什麼關係?],thenewslens,2017/11/26</ref> == 背景 == 羽柴秀吉(即[[豐臣秀吉]])在解決了[[織田氏|織田家]]的內部問題後,逐渐控制了織田氏舊家臣的實權,并有意統一[[日本]]。最初,他想利用武力令[[德川家康]]屈服,可是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小牧·長久手之戰]]中挫敗,轉而採取與德川家康達成議和的外交手段,先有[[石川数正|石川數正]]突然投靠秀吉,再利用聯婚手段使家康臣服。秀吉在1587年就任[[關白]]一職。1590年,豐臣秀吉攻打[[後北條氏]]的[[小田原征伐|小田原城]]後,德川家康立下了戰功。秀吉将家康從其当时的领地[[三河國]]以及[[東海地方]]移封到[[關東地方]]一帶,分封的領地多達八國,成為了兩百萬石的[[大名 (称谓)|大名]](但將德川調離世代經營的三河仍含有明升暗降的意味)。自此,家康開始在[[武藏國]][[江戶城]]培養他的勢力。 豐臣秀吉於1592年至1598年發動的[[朝鮮之役|文祿·慶長之役]],嚴重地削弱了當時主要大名的軍力和資金。由於[[德川家康]]得到秀吉的批准,以討伐[[後北條氏|北條]]殘餘勢力為名,獲准留守[[名護屋城]]進行守備工作,沒有直接參加兩次戰役,所以戰爭對德川家的影響較少,实力因此逐漸增大,只有当时同為[[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才有制衡家康的勢力。此外,在文禄之役講和之前,主張戰爭的武斷派[[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人與主張交涉談判的文治派[[小西行長]]、[[石田三成]]等人因意識形態不同,便由此不和。 [[豐臣秀吉]]於[[慶長]]三年八月十八日(1598年9月18日)在[[伏見城]]內逝世,享壽六十一歲。繼承人是只有六歲的[[豐臣秀賴]],豐臣家立即將出兵朝鮮的軍隊召回國內。秀吉離世前要求五大老和[[五奉行]]交換狀書,使他們效忠於豐臣家。另外也提及[[德川千姬|千姬]](德川秀忠的女兒)與豐臣秀賴結婚的事宜(根據當時的法例,未得[[豐臣氏|豐臣家]]許可,大名之間不得私自結婚,這是為了防止大名之間隨便建立關係)。可是其後德川家康卻開始專政,從他為拉攏而增加一些大名的[[石高]]中看得出德川家康已經準備奪權,以及鞏固自己權力的野心。 *家康於關原之戰前所進行政治的婚姻: **德川家康的六男[[松平忠輝]]與[[伊達政宗]]的女兒[[五郎八姬]]的婚姻。 **德川家康的異父弟[[松平康元]]的女兒[[松平滿天姬|滿天姬]]與[[福島正則]]養子[[福島正之]]的婚姻。 **德川家康的孫女婿[[小笠原秀政]]的女兒,也是德川家康其中一個養女[[小笠原萬姬|萬姬]]與[[蜂須賀家政]]之子[[蜂須賀至鎮]]的婚姻。 **德川家康的舅舅[[水野忠重]]的女兒[[水野正應院|正應院]](另一說法為[[清淨院]]),與加藤清正的婚姻。 *家康於關原之戰前所增加大名的石高(以下的單位以[[石高]]計算): **[[對馬國]]的[[宗義智]]由1萬增加到2萬。 **[[遠江國]][[濱松城]]城主[[堀尾吉晴]]增封[[越前國]]的[[越前府中城|府中城]]5萬,合計17萬。 **[[美濃國]][[金山城]]城主[[森忠政]]由7萬,移封到[[信濃國]]的[[川中島]]13萬7千。 **[[丹後國]][[宮津城]]城主[[細川忠興]]由1萬8千,增封[[豐後國]]的[[杵築城|杵築]],合計6萬。 == 導火線 == === 七將襲擊三成 === 1599年(慶長4年)閏[[三月初三|3月3日]](4月27日),豐臣秀吉死前委託之監護人[[前田利家]]病重過世,間接使家康成為最有政治影響力的人物。利家死後不久,武斷派當中的七人:[[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黑田長政]]、[[藤堂高虎]]、[[加藤嘉明]]、[[淺野幸長]]和[[細川忠興]]準備在[[伏見城]]前田利家的宅邸暗殺與他們素來不合的石田三成。但石田三成在事前已察覺,在[[常陸國]]大名[[佐竹義宣]]事先安排的部隊掩護之下逃離。石田三成稍後在伏見城面見德川家康請求仲裁,這個大膽的舉動使家康失去借刀殺人、除掉三成的機會,而不得不向三成提供庇護。家康最後的決定是石田三成必須辭去五奉行的職務,在[[佐和山城]]隱居。三成在閏[[三月十九|3月19日]]抵達佐和山城。這個事件意味著政權落入家康之手。不過,關於三成與家康會面的事件並沒有可靠的史料支持。 === 家康暗殺事件 === 1599年[[九月初七|9月7日]],德川家康進入[[大阪城|大坂城]]。在[[九月初九|9月9日]](西曆10月27日)重陽節當天,眾人齊聚歌賀豐臣秀賴。與此同時,增田長盛與長束正家向德川家康告密,揭發了“家康暗殺計劃”。此計劃的主謀者是[[前田利長]]、[[淺野長政]]、[[大野治長]]和[[土方雄久]],各方對此事件大為緊張。雖然查明此事並非屬實,但是德川方決定將此事嚴重化。 同年[[九月廿八|9月28日]],德川家康出兵到大坂城。[[十月初二|10月2日]]開始對嫌疑者進行處分:淺野長政被迫隱居於[[甲斐國]],大野治長被[[下總國]]的[[結城秀康]]監視,土方雄久則被[[常陸國]]的[[佐竹義宣]]監視。翌日,留守大坂城的大名們被家康召集到西之丸,決定以[[丹羽長重]]為首的先鋒對前田軍進行討伐。為了討好德川家康,前田利長派遣使者[[橫山長知]]進行議和,讓母親[[芳春院]]作為在江戶城的[[人質]],因而使得其領地維持不變。 === 直江狀 === [[上杉景勝]]與石田三成、增田長盛、長束正家等合作,開始積極招募工匠,規模達八萬人,開始增強軍備和整頓內政,築起新城,錄用[[上泉泰綱]]等人才。不過在1599年(慶長4年)[[十一月十九|11月19日]],東北地方的大名[[戶澤政盛]]向德川家康密報,主要內容是向德川報告上杉景勝最近的動作。之後,[[越後國]]的大名[[堀秀治]]派遣了密探,經調查後向[[德川家康]]匯報「景勝有反叛之意」。 同年4月,上杉景勝的家臣[[藤田信吉]],因與上杉景勝不和,而向[[德川秀忠]]訴苦。其後,德川家康寫了一封信給上杉景勝,要求景勝到京城解釋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舉動。信件於翌日[[四月十四|4月14日]]到達會津,由上杉家家臣[[直江兼續]]回覆信件,逐條反駁所有指控,這封信名為“[[直江狀]]”(據另一種說法是增田長盛和長束正家偽冒直江兼續的名義去寫,但是沒有可靠的證據支持)。家康於[[五月初三|5月3日]]收到信件,閱讀後大怒。因此家康以豐臣秀賴名義的信件向各大名公布要征伐上杉家(亦有指出直江狀是後世偽造)。 == 戰後影響 == 關原之戰后,[[德川家康]]真正成為了霸主。家康重新分封大名領地后,沒有遭遇太大的爭議。1603年家康創立[[江户幕府|德川幕府]],就任[[征夷大將軍]]。其直轄領(亦即[[天領]])由200萬石提升到400萬石,而豐臣氏所領領地由222萬石大幅減至65萬石。家康控制了[[堺]]和[[長崎]]等商業收入來源,亦控制了多座礦山,并從事貨幣鑄造的工作。 但是家康沒有打算就此完結,他認為必須完全消滅豐臣氏才能鞏固幕府的統治。他首先架構了對大坂的包圍網,最終於在1614年到1615年之間發動了[[大坂之役|大坂之陣]]。部份西軍將領以浪人身份為豐臣軍而戰(真田信繁、[[毛利勝永]]、明石全登等)以挽回自己的名譽。最後,大坂城被德川攻佔,豐臣氏正式滅亡。德川幕府自此建立長達250年的統治。 關原之戰后對各大名的處理對二百多年後的[[倒幕運動]]亦有所影響。土佐領內的大名[[山內一豐]]將失格的[[浪人]]提升為[[乡士 (日本)|鄉士]],這些鄉士多數為[[長宗我部氏]]的舊臣,論地位仍然與山內原有的家臣上士地位不及,造成部份鄉士對幕府沒有好感。因此,土佐地區成為了倒幕運動的主要地區之一。[[薩摩]]地區的大名知道關原之戰的敗因是情報能力不足。於是他們加緊了對情報的搜集和保密,因此擁有了勝於幕府的財力。另外長州方面,因為家康背弃承诺,大量減封毛利家的領土,致使在关原之战前后主动对德川示好示弱的毛利家在战后依然遭遇大规模的领土萎缩,領地只剩下長門國及周防國兩國,令毛利家大部份家臣對德川幕府非常仇恨,因此日後成為了倒幕的最激烈的地方。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關原之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