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6.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闹台锣鼓 的原始碼
←
闹台锣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闹台锣鼓</big> ''' |- | [[File:6698788665827290485.jpg|缩略图|居中|[http://image.uczzd.cn/6698788665827290485.jpg?id=0 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9%97%B9%E5%8F%B0%E9%94%A3%E9%BC%93&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8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潮州锣鼓'''是广东潮州的民间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流行于粤东一带。原是一种演奏弦诗乐为主的小型吹打,后来吸取戏曲音乐加工发展而成。潮州锣鼓分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及潮州苏锣鼓等多种,其中以潮州大锣鼓最为著名。 =='''历史渊源'''== [[广东省潮州锣鼓]]的发展与潮剧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潮剧原名潮音戏,又名白字戏,一般统称为潮州戏。它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是以宋、元南戏、弋阳系统诸腔为基础,经过昆腔、汉剧、秦腔、传统歌舞小调的影响而逐渐脱胎演化为一独立的地方剧种。而潮州锣鼓(特别是其中的潮州大锣鼓)不少套曲是直接取材于潮剧的情节和音乐。从演奏形式上看,潮剧有文戏、武戏之分,伴奏音乐上又有小锣鼓、大锣鼓、苏锣鼓等组合特点,与潮州锣鼓的演奏形式完全相通。据民间艺人回忆,潮州锣鼓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传统音乐乐种,至少在清末咸丰年代已经成熟。在此以前,仅有由四面锣和两付大钹演奏的清锣鼓,称“四锣二钹”,后来加入唢呐吹奏一般弦诗谱,并增用了斗锣,称为“[[长行锣鼓谱]]”。十九世纪下半叶,由当时著名的民间艺人欧戏奴、谢奴仔、吴德润等,在前人演奏的基础上,将传统民间锣鼓与潮剧音乐经过创造性的加工发展而确立,其中尤以欧戏奴贡献最大 。 =='''演奏形式'''== 潮州锣鼓的演奏形式有大锣鼓、小锣鼓、[[苏锣鼓]]、笛套古乐、庙堂乐等多种,其中尤以大锣鼓的演奏形式最具有代表性。 '''潮州大锣鼓''' 潮州大锣鼓主要流行于潮安、汕头、[[澄海]]等地。按传统习惯分文套、武套两类。文套多为叙事性的抒情乐曲;武套大多描绘战争场景。武套所用乐器:打击乐器有大鼓、低音鼓、斗锣(又称曲锣、班罗,数目八至二十四面不等,但必须是双数)、深波、钦仔、抗锣、苏锣大钹、小钹,各乐器均有固定音高要求。如斗锣音高为所奏乐曲的sol音,大钹、小钹为Re,钹仔为do,深钹为sol或Re等。 管乐器用双管编制,唢呐(2)、笛子(4—8),有时加用大号头,潮州大锣鼓武套不用弦乐器。文套所用打击乐器与武套同,但斗锣仅用二至四面;管乐器有小唢呐、笛子;弦乐器有洋琴、椰胡、梅花琴、三弦、瓷琶、提胡、大胡等。不论文套、武套,儿用唢呐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又称唢呐大锣鼓,而以笛子为主奏乐器的乐曲称为笛套大锣鼓。潮州大锣鼓打击乐的主要特点是用大鼓、斗锣、深波、钦仔。其演奏风格浑厚雄健,刚劲激昂,传统乐曲有许多是表现历史战争题材,很有气魄。著名的传统曲目有十八大套:《关公过五关》、《双咬鹅》、《红迈追舟》、《十仙潘桃会》、《岳飞大战牛头山》、《复中兴》、《六国封相》、《抛网捕鱼》、《陈生告官》、《三休樊梨花》、《薛刚祭坟》、《十八家妇征西》、《秦琼倒铜旗》、《黄飞虎反朝歌》、《绿袍相掷钗》、《八仙庆寿》、《天官赐福》、《闹鸡》。 '''潮州小锣鼓''' 潮州小锣鼓的特点是不用大鼓和斗锣,改用苏锣,其它编制与大锣鼓同。代表性的乐曲有《画眉跳架》。 '''潮州苏锣鼓''' 潮州苏锣鼓又名“[[八音]]”,主要流传于潮阳、揭阳、汕头、澄海等地。它的形成是吸收溶合了潮汕地区双剧锣鼓伴奏而得,其特点是以汉剧中的苏鼓、哲鼓、苏锣为主,不用深钹、斗锣,其它编制与大锣鼓同。曲目多奏汉剧吹打牌子,改编曲目有《万里江山春一色》。 '''笛套古乐''' 笛套古乐流行于潮阳、汕头等地,室内演奏则为小型吹奏乐,室外演奏则袭用为笛套大锣鼓。演奏上以笛、笙、箫为其特点,特别是笛子的演奏,别具一格。曲目有《四大景》、《[[八仙欢宴]]》、《江儿落》、《红灯楼》、《水灯楼》、《三点金》、《浪淘沙》、《升主》等。 '''庙堂乐''' 庙堂乐是以诵唱为主的音乐,流传的有三宗。香花二宗(一宗属潮安、揭阳、澄海、饶平派系,一宗属潮阳派系),禅河一宗(原潮安仙坛派)。所用乐器:管乐器有大小唢呐、笙、笛:弦乐器有琵琶、月琴、筝、大有、胡弦;打击乐器主要用磬、木鱼、铃,其次亦用鼓脚钹、双管、亢锣、花钹、引磐、小鼓灯,大合奏时也只加入斗锣、大钹、苏锣。曲目有《大三宝》、《硬丝线》、《耍孩儿》、《[[江儿水]]》、《南海赞》、《多兵偈》等。 =='''艺术特色'''== 潮州锣鼓从结构方面来看,主要是器乐曲牌与锣鼓牌子的交替联缀。特别是潮州大锣鼓,它是依据戏曲舞台音乐移植的大型套曲,这类套曲具有情节,除器乐曲牌与锣鼓牌子外,最初还有唱腔、唱词,后来逐步去掉了曲(唱腔)、文(唱词)部分,升华为纯器乐套曲。但它仍与潮剧情节和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如潮州大锣鼓《[[樊梨花征西]]》,由《武点绛》、《粉蝶》、《玉芙蓉》、《新水令》、《泣颜回>、《泣颜回,清》、《上小楼》、《下小楼》、《草鞋踏清》、《杀雄虎》、《闹江州》、《香柳娘》、《雁儿落,尾》、《欢宴歌》、《满江红》、《新水令》、《步步娇》、《六母令》、《折桂令》、《飞江风,清》、《风入松讃,清》、《元头坠子》、《急三枪》、《[[醉花阴]]》、《双拜堂》、《江儿水》、《雁儿落》、《九回头》、《侥侥令》、《收江南、》《孩儿娇》、《沽美酒》、《风入松赞》、《铁良钉》、《清板》、《尾声》三十六段旋律并间查锣鼓段组成,结构庞大,情节完整。 =='''代表人物'''== 潮州锣鼓著名的演奏家有陈松、邱猴尚、许裕兴、李良沐、苏文贤、陈镇锡、林运喜、黄义孝等。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067238591978360&wfr=spider&for=pc 独特的艺术,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一:潮州大锣鼓!你多久没听到了?],爱生活爱老吴 2018年11月25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闹台锣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