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102.1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闻莺·才转歌喉碧树枝 的原始碼
←
闻莺·才转歌喉碧树枝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闻莺·才转歌喉碧树枝.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qn-5.51miz.com/preview/element/00/01/10/39/E-1103981-74BA0AC2.jpg!/quality/90/unsharp/true/compress/true/format/jpg/fh/320 原图链接][https://www.51miz.com/so-sucai/1909685/p_17/ 来自 觅知网 的图片]]] 《'''闻莺·才转歌喉碧树枝'''》是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李觏的作品之一。 李觏祖居麻源谷口,家有田地数顷,生活尚可自给自足。少年时聪颖能文,14岁时丧父。天圣三年(1025年)李觏17岁,守父孝期满,出游求师。 景祜三年(1036年),觏赴汴京拜见修撰[[宋庠]]<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ea0cd60cbb5b.aspx 宋庠简介],古诗文网</ref>、李淑和记注[[聂冠卿]]、集贤[[叶清臣]]等朝官,均得嘉许。这年[[朝廷]]贡举事暂停,觏返回家乡。景祜四年,李觏乡试落榜,遂往鄱阳拜访[[范仲淹]]。康定二年(1041年),郡举觏京试茂材科。庆历二年(1042年),觏试制科,仍落第。从此退居家中,不再以功名为意。庆历三年(1043年),李觏创办“盱江书院”同年.南城奉诏始立郡学,郡守请李觏出主学事,课业授徒,四方慕名来南城求学者甚多,弟子达数百人。 <center>闻莺·才转歌喉碧树枝</center> {{Cquote| 才转歌喉碧树枝,惊飞还避巧丸儿。 可怜蜂蝶无言语,入遍花房人未知。 |[北宋]李觏}} ==思想观点== 李觏是北宋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觏还具有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他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道学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虚伪[[道德]]观念。他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第一)。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经济,是物质财富。所以,他反对把实际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ref>[http://www.doc88.com/p-114690762887.html 李觏平土思想简论],道客巴巴,2012-11-30</ref>,引经据典,煞费苦心地为统治者提供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借鉴。为了拯救北宋积弱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于他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由此看来,他的弟子[[邓润甫]]等人成为[[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得力助手,那就是很自然的了。 ==视频== ===<center> 闻莺·才转歌喉碧树枝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一代名儒李觏创办书院0915</center> <center>{{#iDisplay:q07019kibxu|560|390|qq}}</center> <center>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可以美到这般令人心醉</center> <center>{{#iDisplay:h050554doub|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闻莺·才转歌喉碧树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