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167.2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阿灵顿国家公墓 的原始碼
←
阿灵顿国家公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阿灵顿国家公墓.jpg|thumb|right| [https://dimg03.c-ctrip.com/images/100a1f000001grkkgB57A_R_1600_100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55681-56751711.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阿灵顿国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坐落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b9caf20100l6mz.html 阿灵顿国家公墓] </ref>。它是[[阿灵顿]]这个美国第四小郡境内为数不多的大型建筑之一。阿灵顿与[[华盛顿]]特区隔[[波多马克]]河相望,是华盛顿的社区,河上跨5座桥连接两地。阿灵顿郡最初称亚历山大郡,1789年,弗吉尼亚州将它让给了联邦政府,成为[[哥伦比亚]]区的一部分;1846年,联邦政府又将它归还给弗吉尼亚州。 中文名:阿灵顿国家公墓 外文名: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地 址: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 建造时间:1864年5月13日 埋葬人数:26万人以上 埋葬意义:为国殉职且有贡献的军人有资格 占 地:170公顷 ==简介== ===规模=== 在美国有100多个国家公墓,首都华盛顿波托马克河边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是最著名的。 长眠在那里被视为安息者的光荣。阿灵顿公墓坐落在波托马克河的西岸,与林肯纪念堂隔河相望。站在林肯纪念堂的背后,只见阿灵顿大桥横跨波托马克河,一条平坦的大道穿过大桥直抵阿灵顿国家公墓大门。在领略了林肯纪念堂的博大和恢宏之后,再从阿顿大桥上走过,披着波托马克河的清风走进阿灵顿公墓,漫步于阿灵顿坡地上的石阶,就像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着一个个美国梦的故事。 虽然这里是公墓,但它像公园那样美丽和宁静,以阿灵顿山岗为中心,墓园分布于斜坡和平地,总占地面积612英亩(约2.48平方公里),到处是绿草,四周是树木。到20世纪90年代,总共有22.5万人长眠于此,平均每周安葬18人。长眠在这里,首先是战争中阵亡的士兵,政治家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对国家有杰出贡献者。 后来,毕其一生在军队中服役者,或在国家重要行政岗位上去世者,也可以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后来,在经过严格程序批准的情况下,有的安葬者的第一代子女可能随葬。随着时代的推移,阿灵顿公墓安葬者的范围已有所拓宽,有些在某一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如宇航员)亦安葬在阿灵顿。有一些将自己的大半生都伴随军旅生活的妇女,也可以在生命终结之后在这里安眠。但是,不管有多少变化,士兵,始终是阿灵顿安眠者的主体。这里原先遍布树林,是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曾孙女安娜和她丈夫罗伯特·李的住宅和庄园。 ===投资===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原任美军上校的李于4月17日辞去军职,接受南方分裂各州的任命,担任南军的高级指挥官,后任南军总司令。李反叛后他的庄园被国家没收。南北战争期间联邦军队的伤亡相当大,国会遂批准将收归国有的阿灵顿庄园辟作国家公墓,实际上这之前已经有不少牺牲的北方将士安葬在这里。 不过,第一个下葬于此的倒是一名南军俘虏,他是被俘后在医院里死去的。到战争结束,共有1.6万人安葬在庄园中心地区。他们中有许多人没有留下名字,于是阿灵顿山山冈上建造了一座无名将士墓,墓中安眠着2111名北军战士。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李的长子在得到国家支付的15万美元后将阿灵顿庄园所余部分也交给国会,阿灵顿由此成为正式的国家公墓。南北战争以后,凡在国外作战中而遗骸能够运回美国的士兵都安葬于此。从1868年起,这里每年举行阵亡将士纪念仪式。 ==来历== 这座公墓曾一度是罗伯特·李的岳父的产业。他的岳父帕克·柯蒂斯——美国的一位剧作家,是被尊为美国开国之父乔治·华盛顿的养孙。华盛顿的妻子玛莎和她的第一任丈夫生下了柯蒂斯的父亲。柯蒂斯在弗吉尼亚州蒙佛农与华盛顿夫妇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光,直到他的父亲去世,其时他已长大成人。 他的女儿玛丽于1831年嫁给了李将军,他的庄园成为玛丽和李将军的结婚寓所,并被李将军继承下来,从此改称柯蒂斯·李庄园。1861年4月,内战开始后,联邦军队进驻阿灵顿,把这座庄园没收,改为陆军司令部,并在庄园内建立兵营。1864年陆军部长颁布命令,将属于庄园的土地征用,作为军人公墓;同年5月13日,第一名士兵的葬礼在这里举行。阿灵顿公墓从此诞生。 阿灵顿国家公墓规模庞大,占地达170公顷。陵园呈半圆形,周围树木蓊郁,园内芳草如茵,墓地绵延起伏,洁白的墓碑鳞次栉比,宛如逝者的庞大军阵,声威浩荡,蔚为壮观。公墓中央的山丘上,有一处占地1.2公顷的大宅,这就是柯蒂斯·李宅邸,也称“阿灵顿之屋”。在屋中凭窗而立,可俯瞰整个公墓以及波多马克河。 这座仿照雅典昔修斯神庙建筑的殿堂,是美国最出色的[[希腊]]文艺复兴式建筑之一。它由英国建筑师乔治·哈德菲尔德设计,于1802年破土动工。这是一座带有8根白色多利克圆柱门廊和延伸42.67米的两翼厢房的建筑。 当时先由两侧厢房开始建造,工程进行当中,[[柯蒂斯家族]]就搬入居住。1817年厢房完工,门廊部分则于1824年开始增建。这所大宅用砖灰泥与皮革作建筑材料,其各部分比例适当,细部架构精细,异常坚固。1955年,有关单位将长期改作它用的宅邸修缮装潢,恢复到内战前的风貌,并辟为国家纪念中心,由国家公园服务处管辖,供民众参观。 ==历史人物== ===约翰·潘兴=== 到1981年5月,阿灵顿公墓内安葬的死者已超过18万。其中著名人士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总司令约翰·潘兴将军(1860~1948年),美国前国务卿、曾任驻中国国民党政府特使的乔治·马歇尔将军(1880~1959年)。 潘兴在一战期间的欧洲战场上,用18个月的时间创建了一支200万之众的美国远征军,并指挥这支大军在200天的战斗中,重创了具有4年大战经验的德军。1919年,他被擢升为特级上将。这是特别为他设立的官衔,在此之前的美国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人获此殊荣。 [[马歇尔]]曾任潘兴将军的副官,1944年晋升为五星上将。他在1945~1947年任美驻中国特使期间,曾以“调处”为名,参与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谈判。1947~1949年任美国国务卿期间,曾提出所谓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195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是唯一获得此奖的职业军人。 还有3位海军上将。 ===威廉·哈尔西=== 一位是威廉·哈尔西(1882~1959年),他是美国海军舰队司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次打败[[日本]]舰队,日本的投降书就是在他的旗舰上签署的。另两位是极地探险家:罗伯特·佛里(1856~1920年)于1909年4月6日发现并到达了北极。 ===理查德·伯特=== 理查德·伯特(1888~1957年)是第一个飞越过南北极的人,曾率领5个探险队到南极探勘。 ===政治领袖=== 还有政治领袖:威廉·詹宁斯·布赖恩(1860~1925年),约翰·杜勒斯(1888~1959年)。前者是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领袖。他反对高阶层享有特权,倡导世界和平与裁军。曾3次竞选总统失败,但他合理的政治改革方案都被采纳并已制成法律。后者是美国外交家和政府官员。1953年1月开始在艾森豪威尔总统内阁任国务卿。他曾在一次会议中指称核子武器是防止西方国家被攻击的“有力报复”利器。 他常以道德来定义政治问题,是个顽固的反共派,坚信共产党是道德魔鬼,正义的力量最终可获得胜利,绝不可妄想与邪恶妥协。虽然他生前饱受争议,但他绝对支持西方同盟的态度却为他身后赢得了一片叫好之声。 还有两位总统:对外实行“金元外交”的美国第27届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1857~1930年);以及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总统约翰·肯尼迪(1917~1963年),这位第35届总统任内曾引起柏林危机(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963年11月遇刺身亡。 ===官兵=== 除杰出人物外,大部分墓碑下是在美国历次战争中牺牲的官兵。公墓内还有一座死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的无名战士墓,墓地上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纪念碑,这里雇有哨兵全天候看管。除此之外,公墓内还有一些军事纪念碑,包括位于无名战士墓后的圆形剧场纪念碑,南北战争同盟纪念碑,以及1898年在哈瓦那港沉没的缅因号战舰上的桅杆。 ==意义== 这座公墓气氛庄严肃穆,环境静谧清幽。公墓内所有的墓碑都用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使人觉得,一部美国断代史正以一种突出而又静默的姿态向你诉说,并清清楚楚地提醒你,不要遗忘这里所有的死亡所蕴含的勇气与酷虐、献身与陪葬、荣耀与阴暗以及正义与罪愆。 阿灵顿国家公墓建于1864年,由陆军部管理,并规定只有美国荣誉奖章获得者、为国殉职的现役军人、长期服役的退伍老兵、在联邦政府担任过高级职务的退伍老兵以及他们的遗孤,才有资格在此安葬。所以,能够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得到一处长眠之所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荣耀。 ==评价== 阿灵顿国家公墓所在地,就在跨过华府波托马克河西岸的弗吉尼亚山丘上,距离林肯纪念堂与白宫非常近,此地乃于1864年没收李将军(RobertE.Lee)的产业后建成。 在历时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估计有26万以上的美国英雄人物及阵亡将士长眠于此地。从地铁口出来不远就到了公墓的入口,相对于难得一见聚集一起的美国人来说,这里的人可以算太多了。可今天是周三,普普通通的日子能有这么多人前来,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按我们中国人的理解,除非是重要的祭奠日子,陵园里应该冷冷清清、人迹罕至。 与在纽约见到的墓园一样,墓地没有悚然与诡异的感觉,就像走在公园里。一排排样式简单的白色墓碑一望无际,有种纯洁、神圣的感觉。除去乔治·华盛顿,帕克·柯斯悌司及其夫人,乔治·马歇尔将军,约翰·肯尼迪总统及罗伯特·肯尼迪等少数墓地外,墓地不分等级,将军与士兵,紧密相连。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你能见到真正的独立平等——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死而平等。不仅如此,更人性的一面,每块墓碑下,埋葬的不仅仅只是这些死去的勇士还有他们的妻子和孩子。 ==敬献花圈== 2011年5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为无名战士墓敬献花圈,以纪念美国国殇日。 美国WWE执行副总裁Stephanie Mcmahon与WWE超级巨星Kofi kingston来到阿灵顿国家公墓,向所有去世的英雄表示崇高的敬意。 ==视频== 纪录片 阿灵顿国家公墓—墓地背后的故事 {{#iDisplay:u0139yhrd9w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718 世界地理類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阿灵顿国家公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