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101.2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阿猴城門 的原始碼
←
阿猴城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阿猴城門'''<br><img src="https://www.cultural.pthg.gov.tw/PhotoData/1051030195011.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cultural.pthg.gov.tw/Son/Landmark/page02_2.aspx?ID=11#/PhotoData/1051030195011.jpg 圖片來自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small> |} '''阿猴城門'''<ref>[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8439 阿猴城門],台灣大百科全書,2009-09-09</ref>是指[[台灣]][[屏東市]]的舊[[城門]]遺址。位於[[屏東公園]](原屏東[[中山公園]])內。 屏東市原名[[阿猴]]或[[雅猴]],是平埔族阿猴社民所居地。因位於[[翠屏山]]之東,日據時期改為屏東。 ==歷史== 屏東縣與高雄縣,在明鄭時期屬於萬年州,清領時期則稱為鳳山縣。此地開發比高雄、臺南等地落後好幾十年,早期為罪人流放的煙瘴地帶。 期初,只有今日車城附近的統埔村與保力村,明永曆18年(西元1664年),鄭經大力推行屯田之制,只有少許士兵及廣東客家族民揚、張、 鄭、古等四姓人家前來拓墾。其餘大部分土地仍為山胞所佔據。 *約於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漢人於現今屏東市附近,建立村落,正式開墾,第一批拓荒者為[[福建]][[海澄]]縣民,鳳山縣置下淡水巡檢分署於此。 *清雍正12年(西元1734年)屏東平原大部分開墾完成。 *清乾隆29年(西元1764年),屏東市由村落發展為粗具規模的市街。 *清道光16年(西元1836年),官民合力廷築城壘,共有東西南北四城門,至此屏東市街建築全部完成。 *日本治台時期,為了都市計畫才拆除城牆和城門。阿猴城僅剩下東門「朝陽門」。 ==建築== 城高一丈六尺,周圍有九丈五尺有餘。城牆壁體用本地所產的玄武岩亂石堆砌,轉角部分以清領時期烏心磚收邊,中央部分以紅磚砌成拱門,由內而外共有三個不同的拱徑變化。門內有防禦護木榫頭,城牆上有槍銃。 門額刻有上款「下淡水分縣沈長棻監造」,下款「道光丙申年季冬穀旦」。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臺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阿猴城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