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49.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阿穆爾龍屬 的原始碼
←
阿穆爾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阿穆爾龍屬'''<br><img src="https://images.dinosaurpictures.org/131115_lw96a_amurosaurus-riabinini_sn635_b1f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dinosaurpictures.org/Amurosaurus-pictures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small> |} '''阿穆爾龍屬'''([[學名]]:''Amurosaurus'')是[[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恐龍]]的一個[[屬]],生活於[[白堊紀]]最末期的[[北亞]],約6600萬年前。 與其他賴氏龍亞科一樣,牠主要是雙足的[[草食性]][[恐龍]],有著[[鴨嘴獸]]般的鼻端,及頭頂有一個空冠,但是還沒有被發現頭冠的化石。成年阿穆爾龍的[[化石]]很稀少,但估計最少有6米長。 == 命名 == 在1991年,[[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尤瑞·波奴特斯基]](Yuri Bolotsky)及Sergei Kurzanov首先描述及命名這種[[恐龍]]。[[屬]]名是由[[黑龍江]]的俄羅斯名字而來;黑龍江是位於俄羅斯及[[中國]]的邊界,是在發現這種恐龍的位置附近。此屬目前只有一個[[種]],即[[模式種]]'''李氏阿穆爾龍'''(''A. riabinini''),是為紀念俄羅斯古生物學家Anatoly Riabinin而命名,他是首位於1916年及1917年在黑龍江地區發現恐龍[[化石]]的俄羅斯探險家。 == 化石發現 == 所有阿穆爾龍的[[化石]]都是從單一的骨床發現,位於1984年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阿穆爾州]]的[[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市郊。這些化石是從Udurchukan地層中被發現,這是[[俄羅斯]]遠東及[[中國]]東北的[[察尕沿組]]的最古老地層。這個地層估計是屬於[[白堊紀|上白堊紀]]的[[麥斯特里希特階]]末期,距今約6550萬年前。沉積物是形成自一條[[河流]]的[[氾濫平原]],該河流將化石運送了一段短距離,因此化石隨意沉積及脫落,但骨骼完好保存在骨床中,包括易碎的[[頭顱骨]]。 只有一少部份的骨床被發掘,而90%的化石是屬於[[賴氏龍亞科]],如阿穆爾龍(但多是幼龍),而其他化石是屬於其他物種,例如[[鴨嘴龍科]]的[[克貝洛斯龍]]。[[獸腳亞目]]的[[牙齒]]亦很豐富,在骨頭上有很多由獵食動物或食腐動物的牙齒痕跡。 阿穆爾龍的[[正模標本]]只包含一個[[上頜骨]]及一個[[齒骨]],兩者都是同一個體的左邊。骨床中還發現頭顱骨的其他部份及骨骼,都是屬於其他的個體。這些化石亦被描述,使得阿穆爾龍成為俄羅斯[[恐龍]]中,研究最為完整的<ref name="godefroit2004">Godefroit, P., Bolotsky, Y.L., & Van Itterbeeck, J. 2004. The lambeosaurine dinosaur ''Amurosaurus riabinini'', from the Maastrichtian of Far Eastern Russia.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49(4):'' 585–618. [http://app.pan.pl/acta49/app49-585.pdf PDF] {{Wayback|url=http://app.pan.pl/acta49/app49-585.pdf |date=20051224143637 }}</ref>。 阿穆爾龍的特徵是其頭顱骨有很多的[[獨有衍徵]],或是獨特的特徵,例如在正面或側面呈S型的[[尺骨]]。其他已知的賴氏龍亞科的頭顱骨頂都有著空冠,雖然不清楚阿穆爾龍有否這個構造,但頭顱骨的結構似乎是支撐著一個類似的構造,所以可以估計阿穆爾龍也有著冠狀物。在2006年,阿穆爾龍的大部分特徵都被研究過,當時有一個[[分支系統學]]分析,將牠分類為基礎賴氏龍亞科恐龍,比較[[青島龍]]及[[牙克煞龍]]更為衍化。 所有已知的原始賴氏龍亞科都是在[[亞洲]],所以有理論認為賴氏龍亞科是源於亞洲,後來再分散橫渡[[白令海峽]]至[[北美洲]]。賴氏龍亞科的兩個類別:[[副櫛龍族]](如[[副櫛龍]]及[[卡戎龍]])及[[冠龍族]](如[[冠龍]]及[[日本龍]])是後來演化而成的。由於兩類的成員都在北美洲及亞洲被發現,牠們演化後必然有進一步的分散,但分散方向卻不清楚<ref name="suzuki2004">Suzuki, D., Weishampel, D.B., & Minoura, N. 2004. ''Nipponosaurus sachalinensis'' (Dinosauria, Ornithopoda): anatomy and systematic position within Hadrosauridae.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4(1): 145–164.</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Wayback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阿穆爾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