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8.9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陳平莊紫微宮 的原始碼
←
陳平莊紫微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陳平莊紫微宮'''<br><img src="https://static.iyp.tw/2839/files/007a98bb-b20e-48db-8439-04769e79011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wenhsuan1.com.tw/news-detail-2550672.html 圖片來自wenhsuan1]</small> |} '''陳平庄紫微宮'''座落於[[臺中市]][[北屯區]][[陳平里]]<ref>{{Cite web |url=http://www.twgod.com/CwP/P/P3414.html |title=台灣寺廟網-陳平庄紫微宮 |accessdate=2015-02-16 |archive-date=2015-02-1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16170353/http://www.twgod.com/CwP/P/P3414.html |dead-url=no }}</ref>,廟內奉祀[[三官大帝]]<ref>{{Cite web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B2FEfMg7k |title=紫微宮影片寫真介紹 |accessdate=2015-02-16 |archive-date=2014-10-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10035433/http://www.youtube.com/watch?v=IiB2FEfMg7k |dead-url=no }}</ref>,民間稱為「三界公」,是一座半閩南式宮殿建築;在[[清]][[雍正]]年間當時由[[福建]][[福州府]]先民[[陳平]]恭請三官大帝神像渡烏水溝來台,該廟創建歷史約二百多年歷史了。 == 建廟 == *陳平其孫[[陳元謀]]在清[[乾隆]]六年(1741年)帶領族人由台南入墾陳平庄,並迎奉三官大帝至陳平庄內祭祀。 *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陳媽色及族人等組成祭祀會輪值爐主。 *清同治九年(1870年)集資購置祀田建廟曰「紫微亭」。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由當時陳四正等六十人,共同出資修建。 *民國六十三(1974年)年三月二十六日成立管理委員會。 *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廟名改為紫微宮。 *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十一月動土重建二層古式宮殿廟宇至今,成為臺中市聞名之大廟宇之一。 ===北屯區=== '''北屯區'''(Pak-tūn-khu;Pet-thùn-khî),舊稱「三十張犁」,位於[[臺灣]][[臺中市]]中心,都市發展健全,宜住宜商。由於多項建設與重劃區陸續完成的關係,吸引大量人口移入,歷年人口增加總數均位居臺中第一,境內有四期、十期、十一期、十四期、水湳、捷運特區等重劃區。 == 歷史 == 北屯區大規模開發始於[[清朝]][[乾隆]]年間六館業戶,當時六館業戶中的陳周文(實際開發者為其子陳元謀)分得陳平(今陳平里一帶)以及四張犁(今四民、仁和里)一帶等地,秦登鑑(實際開發者為其子秦阿生)分得三十張犁(今北屯里一帶);清領時期,四張犁與犁頭店(今[[南屯區|南屯]])、大里杙(今[[大里區|大里]]),合稱臺中三大聚落,同屬[[臺中盆地]]上開發得最早的區域。 [[台灣日治時期|日治初期]]為[[拺東下堡]]'''三十張犁'''區及拺東下堡'''四張犁'''區以及[[拺東上堡]]'''大坑'''。1920年地方制度改為五州三廳,兩區合併改為'''-{[[北屯庄]]}-''',轄屬[[臺中州]][[大屯郡]],下轄三十張犁、二分埔、三分埔、四張犁、水湳、陳平、后-{庄}-、上七張犁、水汴頭、舊社、軍功寮、水景頭、廍子、大坑、賴厝廍、邱厝仔、乾溝仔幾個[[大字]],1935年,賴厝廍、邱厝仔、乾溝仔以及三十張犁三保(後改成宮北大字)併入[[臺中市 (州轄市)|臺中市]]。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帝國|日本]][[臺灣總督府]]所轄之區域,起初改為[[臺中縣]]大屯區'''北屯鄉''',1947年併入[[臺中市 (省轄市)|臺中市]]改為'''北屯區'''迄今。 == 舊地名 == *[[北屯 (大字)|三十張犁]]:北屯的舊稱,因當時開墾土地有三十張犁(150甲)而命名,因為官道(今自由路、雙十路、北屯路)的開闢而興起。 *四張犁:北屯區早期最發達的地方,約在今日[[昌平路 (臺中市)|昌平路]]二段及[[四平路]]口,因當時開發土地有四張犁(二十甲)而命名,早期為通往葫蘆墩(今[[豐原區]])、[[社口 (臺中市神岡區)|社口]]、[[南屯區|犁頭店]]的交通要地。但是因官道的開闢而沒落,現有三級古蹟四張犁文昌帝君廟。此區也是清代[[戴潮春事件]]首領[[戴潮春]]的出身地。 *二分埔:現在平和里平田一帶,為當年五美堂賴家五兄弟其中的兩人分得的兩份土地。 *三分埔:現在松竹國小一帶,為當年五美堂賴家五兄弟其中三人所分得的三份土地。 *水湳:中清路文心路交叉口以北,疑為「'''水簾'''」誤植。 *陳平:六館業戶中陳元謀(陳周文之子)所分得的墾地,以期開台祖陳金陵之[[乳名]]陳平為-{庄}-名 *後-{庄}-:古名為「後-{庄}-仔」,其位於古四張犁大聚落陳平-{庄}-後方之小村莊,所以命名為後-{庄}-。<ref>{{Cite web|url=http://www.taichung14.com/zh-tw/Summary6.html|title=計畫概要 - 重劃回顧|publisher=臺中市第十四期市地重劃工程|language=zh-tw|accessdate=2014-01-11|archive-date=2015-05-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02150942/http://www.taichung14.com/zh-tw/Summary6.html|dead-url=no}}</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陳平莊紫微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