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93.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陳良 的原始碼
←
陳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max-width:320px"> {| class="wikitable"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陳良</p> |- |<center><img src="https://www.newton.com.tw/img/f/ba7/nBnauATY5kjZhNWY2MjY0kDMldjZihTZ5I2N3QjZjBjMhBDZ3ImMiJDO4U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s://www.newton.com.tw/wiki/%E9%99%B3%E8%89%AF/52033 圖片來自中文百科]</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個人資料</p> |- |<small> '''性別''' 男<br> '''出生''' 1896年9月12日 [[大清]][[浙江省]][[台州府]][[臨海縣]]<br> '''逝世''' 1994年10月9日(1994歲-10-09)(98歲) [[臺灣]]<br> '''籍貫''' [[浙江]][[臨海]]<br> '''國籍''' [[中華民國]]<br> '''政黨''' [[中國國民黨]]<br>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學 歷</p> |- |<smal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畢業<br/>(1921年)</li> </u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經 歷</p> |- |<smal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黃埔軍官學校政治部科長<b>(1925年8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黃埔軍官學校經理部科長<b>(1925年8月-1927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黃埔軍官學校學校特別黨部常務委員<b>(1925年8月-1934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黃埔軍官學校經理處處長<b>(1927年-1934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第五軍軍需處處長<b>(1932年-1934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軍需部軍需署副署長<b>(1934年-1935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軍政部會計長<b>(1935年-1940年9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第一屆)幹事<b>(1939年9月-1941年11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軍政部軍需署署長<b>(1940年9月-1946年5月31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總動員會議委員<b>(1940年9月-1946年5月31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後方勤務部經理處處長 1940.09<br/>(-1946年5月31日)</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軍政部特別黨部執行委員<b>(1940年9月-1946年5月31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三民主義青年團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b>(1940年9月1日-1941年1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制憲國民大會代表<b>(1946年-1947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聯合後方勤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b>(1946年6月29日-1948年3月23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糧食部常務次長<b>(1948年3月23日-1948年6月12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糧食部田糧署署長<b>(1948年6月12日-1949年3月21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糧食部政務次長<b>(1948年6月12日-1949年3月21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上海市政府秘書長<b>(1949年4月-1949年8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上海市政府(代理)市長<b>(1949年4月-1949年8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防部參謀次長<b>(1949年-1950年1月26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行政院總體戰執行委員會秘書長<b>(1949年-1950年1月26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交通部部長<b>(1950年1月26日-1950年3月10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行政院主計處主計長<b>(1950年3月14日-1950年8月25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行政院顧問<b>(1950年9月-1971年12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央銀行監事<b>(1950年9月-1971年12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漁公司董事長<b>(1950年9月-1971年12月)</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齊魯公司董事長<b>(1950年9月-1971年12月)</b></li> </ul> </small> |}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良(1896年9月12日-1994年10月9日),字初如,[[浙江]][[臨海]]人,中華民國軍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在任約兩個月,係接替[[端木傑]]掌交通部。</p> </div> ==家世生平==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良出身浙江臨海陳姓家族,此氏源出於穎川,奉[[大舜]]為遠祖。明朝末年,遠祖[[貞慧公]]居於[[宜興]],勤學砥行,望重儒林,與[[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稱為「[[四公子]]」,聯合復社諸名士,排斥[[阮大鋮]]主政,遭譴逐,既敗始脫歸。明亡,隱浙江[[四明山]],後徙[[天臺]],遂家於臨海,迄今三百餘年。</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良父親名為陳韻裳,字明齋,清朝末年考中秀才,宿儒,且是“磊落不羈,庠中名士”,學子滿臨邑。然彼審時度勢,決“棄舉子業,入商家門”,且“生財有道,家累千金,教子有方,庭榮五桂”;並分“余潤於戚友待舉火者數家,拯冤屈之孤貧,庇堂蔭者幾百里”。陳父生性慷慨,常仗義疏財,好為人排憂解難,時為吃官司的人做“保人”。陳母郭氏,育子四人,女二人,良居三。</p> '''少年時期'''<br>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13年</b>,臨海名教育家[[陸翰文]],接辦臨海私立高等小學校(今[[回浦中學]])校務,並改校名為「私立回浦高等小學校」。陸翰文邀請陳父擔任該校國文教員,陳亦隨父進入該校就讀。</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15年</b>,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包含陳良等共12人;其中郭立茂考入[[北京清華大學]],為留美作準備,陳則留校任教。</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16年</b>,學校為留校生舉辦日語學習,預備赴日留學,陳亦參加此學習。</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17年</b>左右,陳與同班同學郭致文等人赴日留學,陳進入[[日本]][[東京農業大學]]就讀。</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回浦學校自陸翰文接辦後,經過一番艱苦經營、雖篳路藍縷但逐漸壯大,持續革新擴展,至2012年已蛻變為回浦教育集團,包含回浦中學、臨海市外國語學校、回浦實驗中學/臨海市開發區中學等單位,據2011年9月統計,共有學生163班、8674人、教職員工662人。</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陳氏父子在回浦學校初創時期即應邀擔任教職多年,與回浦學校建立了深厚的患難與共情誼。</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7年</b>,陳父將其眾弟子合購之壽禮,線裝木刻《[[四部備要]]》,含經、史、子、集四部要籍,一套共2262冊,連同書櫃,贈送與回浦學校,為其圖書收藏添色不少。陳則持續提攜後期同學,參與校務,並於1948年擔任校董一屆。 </li> </ul> '''北伐時期'''<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良自1921年,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畢業歸國後,任教浙江省立第六師範學校凡三年。時軍閥割據,國勢阽危,經聞國民黨正在粵中整軍經武,創辦軍校,乃投筆南下參加革命行列。</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25年初,[[黃埔軍官學校]]蔣中正校長率領校軍粵軍東征,節節勝利,不數月底定東江,軍次潮汕時,陳良奉命返浙在駐滬[[陳果夫]]領導下秘密募兵。任務告一段落,八月初返校任政治部科長,嗣任經理部科長兼學校特別黨部常務委員。軍校初期,除親聆國父的教誨外,且國共合作,陳良與[[周恩來]]主任、[[惲代英]]、[[聶榮臻]]等共產黨人亦常有往來,並曾因此而受到有關單位關切。</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適1927年國府定都[[南京]],軍校亦遷京,陳良遂隨校至京任經理科長,科擴為處,任處長,負責軍校籌建事宜。陳良每天起早摸晚,督飭大批工人,在很短的時間,用很少的錢,把規模宏大的校舍建築如質超前完成,因此深獲長官讚許與信任。</p> '''抗戰時期'''<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32年發生 [[一•二八事變]]後,抗日之戰在[[上海]]展開。陳良先奉命兼任第五軍軍需處長,參與抗戰,兩年後由於表現良好,升調軍政部,先後擔任軍需署副署長、會計長。在會計長任內,陳良推行超然主計制度,大量培訓主計人員,建立起國軍主計制度的基礎。</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0年,軍需署長[[周駿彥]]在重慶逝世,職位由陳良接任至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負責全部國軍衣、食、住、行的後勤補給,以及軍費之調撥;另外還兼任數職,包括:總動員會議委員、後方勤務部經理處長、軍政部特別黨部執行委員、[[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一屆中央幹事會幹事兼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等等,偶爾也會主持軍中財經幹部之教育訓練。</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這段時間中國劃分為12戰區,幅員遼闊;員額最大時達六百萬人,除黃埔軍校系統的中央軍外,還集合東北軍、西北軍、晉軍、桂軍、粵軍、川軍、湘軍、滇軍等地方軍系,加上早期的共軍以及派遣入緬為英軍解困的遠征軍,組成相當複雜;加上戰爭期間部隊時時依戰況調動,後勤補給任務更增難度。陳良為各地軍隊補給不致匱乏,在署本部闢寢室,以署為家,夜以繼日處理業務;若因公出差時,經常以一卡車二司機輪流駕駛趕路,以利爭取時間。如1941年,沿從[[滇緬公路]]至滇緬邊界的昆明畹町公差,計960公里路程以5日往返;1942年沿[[劍閣]]登棧道至[[西安]]公差,全程1432公里共花了3日車程到達;1944年到江南各戰區,曾經早上開會、夜間趕路,連四晝夜未歇息。</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此外,戰時物資調度也有一些額外的困難。例如法幣在抗戰期間發行達一萬億元,因為大幅貶值,軍費補給時,所需紙鈔重量動輒以噸計,無法由銀行自行運送。因此在一、二、五、八各戰區,需要組織特種車隊,自重慶將紙鈔運送西安轉發;而粵漢平漢路以東各部隊機關學校每月的十數億元所需經費,要透過航委會或盟軍軍機運送才能發行。</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沿海各省被日軍佔領後,服裝糧食補給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尤以服裝原料短絀,籌製十分困難;經督促後方南北軍需工廠擴建次第完成,利用大後方原料,晝夜加工紡織磅布土布,優先供應軍用,或就地製發,或運送補給,即遠在滇西之遠征軍,亦商承美方飛機協助送達,駐印軍之補給,亦親飛印度與美方後勤人員商洽。蜀道跋涉,滇緬往來,凡人跡罕至之處,無不身歷其境矣。更有特殊情況,一軍服裝,須分地製備三份者。縱因財物極度困難,資源困乏,為達成補給任務,亦盡全力以赴。</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除了天時地利艱困險惡之外,人和亦因權責歸屬觀點迥異,及切身利害影響,而產生不同之陳述或指控。如1944年中原戰役中,某部部隊作 戰失利,在其後重慶黃山軍事會議中檢討戰敗責任,有些部隊長指控係軍需補給不良所致,蔣委員長大為震怒,嚴加斥責,他忍不住站起來說明困難及指控中不合情理之處,也借此發了幾句牢騷,因而有損統帥威信,更激怒了自尊的委員長,若非時任軍法總監、人稱雜牌軍總司令的何成濬將軍,適時美言緩頰說情,恐難免嚴厲的軍法懲戒,甚至可能出現如[[三國時代]][[曹操]]殺糧官王垕的情節;又如,某次在重慶之軍事會議,中央有關部會首長及各戰區長官均出席,會中有人報告:軍糧規定每人每日大米二十五兩,經理機構,只發二十三兩,蔣委員長聞言,大為震怒,立令查報,如有絲毫尅扣情事,即嚴懲不貸。當時軍糧正為陳氏主管業務之一,明知不致如此,但既有人報告,深感責任重大。當經會同查明,原來所發軍糧,確為二十五兩,不過規定所領糙米,而部隊有願吃白米,可以委託碾米廠加碾,經過加碾之後只有二十三兩。詳情上報後,蔣委員長及與會長官,始各釋然。孑身勞瘁,分所應爾,誠如諸葛武侯所謂「鞠躬盡瘁」者也。</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4年1月10日,國府主席蔣中正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知識青年從軍。在11月間甄選合格者總計十二萬五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各省市來的十萬七千三百八十人,各大專以上學校學生一萬五千五百人,中國國民黨各級黨部工作人員二千六百二十人,從12月20日起陸續入營,編為九個師,分駐四川之璧山、綦江、瀘州、萬縣、貴州之修文、陝西之南鄭、雲南之昆明、江西之黎川、鉛山。所有服裝給養及營房設備等,不分晝夜南北東西奔馳督導,幸賴軍民合作,出錢出力,遵限完成,使十萬青年軍,並肩 作戰,戰力激増。</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中國青年軍]]由於是全新幕集軍種,對於正在倡立的軍需獨立制度,可以澈底貫徹實行。各部隊長官與其部隊軍需主官,均素不相識,只在出發準備會議時,由編練總監依名冊指派,纔作初次見面;以後查核,卻都能合作無間,且於實物補給,辦得成績昭著,也特別彰顯軍需獨立制度的優異﹗。</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抗戰後期,陳良有鑑於部隊長官經常以軍需人員為其私人之賬房,軍需業務無法定軌道可循。然軍需補給,除必須合理合法,經濟有效外,遇有特殊情況,亦得憑部隊長官之命令,公款公用,實報實銷。一切為勝利,故不能不以法為經而以令為權,有經有權,始克有濟,因此,建議當局推行「軍需獨立」制度。</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軍需獨立之初,軍政部遵蔣委員長意旨,於1942年1月起指定四個軍試辦。3月份起第六戰區各部隊全部實施。6月份起全國各部隊一律實施。軍政部長長文愷切宣導,各部隊長官及內外軍需從業人員,奉行法令,貫徹始終。實施後,每年節省財物以億萬計,均移作充實裝備及改善官兵待遇之用。從此,不獨軍需業務始有軌道可循,各部隊長官減輕其經理業務之繁累,且得專心於部隊之訓練指揮,發揚我國國軍的精神,保持其高尚純潔之人格,此應為國軍建軍史上輝煌之成就。惜因抗戰勝利各項因素幹擾而中斷,然亦為至今行之勿替之「人事獨立」、「會計獨立」樹立典範。</p> '''台灣時期'''<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政府還都後,軍政部改為國防部,陳良任經理署長,聯勤總司令部成立,陳任副總司令,並承[[俞樵峰]]部長邀兼糧食部次長。1946年被選為國民大會制憲代表。1949年大局逆轉,政府將遷廣州,糧食部縮編為田糧署,隸財政部,陳良奉命調任財政部政務次長,兼田糧署長。正將隨政府去廣州,蔣總裁蒞臨上海復興島,召命停止南行,轉任上海市政府秘書長,協助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所轄部隊之補給事宜。一到市政府[[吳國楨]]市長即告假離府,由其兼代市長。吳市長辭卸市長時,敵已渡江,滬戰即將爆發,陳氏遂臨危受命,主持市政,夙興夜寐,維持治安,配合作戰。至5月26日拂曉,隨[[湯總司令]]撤退舟山,旋飛高雄晉謁總裁,報告奉職經過。</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來臺不久,又奉總裁面諭擔任參謀次長,前往廣州在顧總長領導下主持後勤業務,因[[聯勤總部]]已撇消;同時又奉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閻百川]]命兼行政院總體戰執行委員會秘書長;不數月轉進重慶,奉總裁手諭,集中車輛,貯備汽油,聽候使用,後知為接運川北廣元第一軍之用。第一軍到渝後,總裁親臨坐鎮歌樂山林園林主席官邸。敵軍步步進逼,市郊血戰兼旬,傷亡慘重,決定撤退。11月30日傍晚顧總長以次各單位主管皆已到達林園官邸,獨未見良,蓋因督運轉移物資,更兼交通阻滯致誤時限,諸長官頗為良安全慮,良一到達,報告經過,均即隨侍 總裁通過山間公路至[[重慶白市驛機場]],同登總裁座機飛成都。總裁駐蹕成都軍官學校,每晚會報,瞭解軍情,肆應戎機。 總裁親自主持,參與者有[[張嶽軍]]、顧祝同總長、前總統[[蔣經國]]、[[胡宗南]]長官、軍校校長[[張耀明]]及良等。成都平原,四戰之地,不易堅守,12月10日恭送總裁至鳳凰山機場起飛返臺後,由胡長官鎮守成都,陳良與國防部主管作戰人員隨顧祝同總長飛[[海南島]]榆林港三亞,於1950年元旦飛返臺灣。</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50年3月1日,蔣總統復職視事,陳良奉命外調文職,前後任交通部長、行政院主計長、行政院顧問、中央銀行監事、中漁公司及齊魯公司董事長,1971年12月31日,自齊魯公司董事長任內退休。國民黨總裁蔣中正頒獎狀,文曰﹕「陳良同志,在主持魯公司二十餘年期間,殫精竭慮,使公司業務,遂年擴展,著有功績,特頒獎狀乙軸,以示酬庸。」</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71年10月17日,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畢創立八十週年,應邀觀禮,並獲贈名譽農學博士學位。</p> </div> ==逸事==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良體格魁偉,係南人北相,性豪爽,具膽識、善識人、喜交友、能飲酒、千杯不醉,在服務南京軍校期間,被尊為南京酒界擂臺四大霸主之一,也曾在社團聚會中,獻唱嶽飛《[[滿江紅]]》名曲,慷慨激昂,搏得滿堂彩。抗戰初期,1938年3月間,為解決駐防魯西前線西北軍孫桐萱十二軍及曹福林五十五軍軍需補給事,奉命前往面商孫、曹兩軍長辦理。駐留期間,由於曹軍長好騎馬,每晨約其並轡馳驅,陳接受挑戰,就平原走馬,一放十數裡,盡興而歸,此舉得彼等刮目相看,且亦打破「北人善馬,南人善船」之諺語。</p> </div> ==感懷與唱和==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良基於家學淵源,古文根基深厚。抗戰期中,軍書傍午,間亦有輕鬆之一面時,間以詩文作消遣。</p> '''拜將壇提詩'''<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當陝西主席[[祝芾南]](紹周)於任漢中警備司令時,募修[[拜將壇]] (紀念淮陰侯[[韓信]]),壇上有亭翼然,中豎一碑,題刻一詩雲﹕「辜負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沛公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陳良因業務關係經常往來川陝間;某次道經漢中,遊拜將壇,登壇誦詩,感慨繫之。當晚歸宿留壩之留侯廟,夜闌不寐,因次祝詩原韻,草成俚句三首﹕</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st-style: decimal;">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誰道淮陰心似丹?齊王欲假漢王寒;雲夢誘擒未央俎,漢上空遺拜將壇。</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敗賊成王青與丹,劍光應使呂雉寒;王侯將相本無種,拜將何須劉季壇。</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佐漢興劉一片丹,藏弓烹狗古今寒;王孫竟為王侯誤,長使英雄哭將壇。</li> </ul>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該俚句雖不文,更不善韻律,因興之所至,固未計其工拙也。</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淮侯]]將兵,多多益善,戰必勝,攻必克,功臣名將,千古奇寃,其亦為哭拜將壇者之一人。前二首未為前賢鳴寃者,特與其老友祝芾南一戲之耳。</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留侯]]廟位秦嶺南麓,紫柏山中,古木參天,濃蔭匝地,林泉丘壑間水聲潺潺,沁人心脾,環境清幽,有如洞天福地。廟前有石碑二,於右公題﹕右為「辭漢萬戶」,左為「送秦一椎」。廟左山中有[[黃石公]]祠與像。留侯三世相韓,博浪一椎,除暴君,即所以報國仇,使其椎擊得中,則必不從漢而早從赤松子遊矣。觀其辭萬戶 而願侯不毛石城之留壩,則可知其澹泊出世之胸懷,而非淮陰酇侯所能及也。</p> '''自求多福 人生七十而隨心所欲 不逾矩'''<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韓非子 安危篇曰:</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安危在是非 不在強弱存亡在虛實 不在眾寡</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註﹕安危:安危在是非,不在於強弱。存亡在虛實,不在於眾寡。故齊、萬乘也,而名實不稱,上空虛於國內,不充滿於名實,故臣得奪主。殺天子也,而無是非,賞於無功;使讒諛,以詐偽為貴;誅於無罪,使傴以天性剖背;以詐偽為是,天性為非,小得勝大。</p> '''孔子在臨終之前唱出內心無窮的悲願'''<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註:哲人其萎指智慧卓越的賢人即將死亡。語出《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後用來悼念已故的賢者。</p> '''臨海同鄉鄉長唱和錄'''<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同鄉鄉長陳初如先生服務國家,功業彪炳,王吉人先生行醫興學,桃李滿門,茲均達高年,但精神奕奕,健步如常,有大德者必有大壽,信 可徵也。兩位鄉長七十年間曾有唱和之作,諧趣洋溢,雅俗共賞,爰錄供諸同鄉同閱,亦一覘長者活力心貌耳。 天西謹識</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拜讀老友王吉人鄉長詩歌見獵心喜因綴俚句以博一粲 八六老人陳初如 七O、二、廿</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st-style: decimal;">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濟世功深數十年.仁心仁術仰鄉賢.錢塘桃李公門滿.海嶠行吟又羨仙</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勁節淩霜松柏姿.白頭猶憶少年時.三山影落扶桑外.碩學名高四海馳</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老來無事學詩歌.童叟何嫌笑料多.天籟無源人欲笑.且將大斧魯門磨</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山北固是家鄉.鄉思悠悠歲月長.饑溺同深懷父老.王師何日渡三江</li> </ul> <p style="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30px">'''和初如兄詩 王吉人'''</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st-style: decimal;">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海嶠行吟又羨仙.仙宮遙遠在天邊.可惜斯人將就木.彼方難得有神仙</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碩學名高四海馳.奈何贊美不逢時.今日低頭羞露面.先甜後苦怕人知</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且將大斧魯門磨.找錯門牌非其家.屋中老叟曾磨錐.錐比斧頭差太多</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王師何日渡三江.屈指算來不會長.鄉人久別離情訴.同唱凱歌整故鄉</li> </ul> </div> ==勳績與榮譽==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5年8月</b>,日軍投降,抗戰勝利,政府考量其貢獻,頒授[[青天白日勳章]],同時美國政府亦頒贈[[總統自由勳章]],為軍需人員之最高榮譽。其他雲麾、寶鼎、忠勤等勳章及陸海空軍、光華、干城等獎章,則在服役期中先後獲頒。</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戰後,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兼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敬公贈影題詞紀念,文曰:「初如同志,早年在黃埔軍官學校共同工作,在欽軍政部長任內 先後任會計長、軍需署長,樹立軍需獨立制度,為國家撙節金錢物資甚夥,對於抗戰功績亦多,特贈近影以資紀念,並誌謝意。」</li> </ul> </div> ==著作==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li> </ul>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陳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