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63.2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雨中再赋海山楼 的原始碼
←
雨中再赋海山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雨中再赋海山楼</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chenyuyi.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9661e9ebd902.aspx 来自 古诗文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雨中再赋海山楼 创作年代:[[南宋]]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作 者:[[陈与义]] 作品出处:《[[陈与义集]]》 |} 《'''雨中再赋海山楼'''》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山楼后的视野开阔,营造了一种忧伤国事的悲怆气氛;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象,但景语含情,飘摇的风雨象征国破家亡之后的悲痛和哀恨;颈联是写诗人登楼后的感慨,也是诗人对时局的忧思;尾联用典,希望能够有勇士复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全诗气象浑厚,笔力遒健。 <ref>[http://www.iplant.cn/info/%D3%EA%D6%D0%D4%D9%B8%B3%BA%A3%C9%BD%C2%A5 雨中再赋海山楼], 古诗文网, 2020-01-18</ref> ==雨中再赋海山楼作品原文== 雨中再赋海山楼诗① 百尺阑干横海立②,一生襟抱与山开③。 岸边天影随潮入④,楼上春容带雨来⑤。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⑥。 灭胡猛士今安有⑦,非复当年单父台⑧。 ==雨中再赋海山楼注释译文== ①海山楼:在今广东省广州市。 ②阑干:即栏杆,这里代指海山楼。横海立:面对大海丽立。 ③襟抱:胸怀、抱负。与山开:向山开,谓面向山海发抒其怀抱。此用杜甫《奉待严大夫》诗:“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与:犹向、对。 ④天影:天光云影。 ⑤春容:犹春色,春天的景象。 ⑥舒啸:此指舒缓的吟咏。 ⑦安有:一本作“安在”。 ⑧单父(shàn fǔ)台:不详在何地。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唐书》谓单父古邑属宋州(治今河南商丘)。 百尺长的栏干横立在海边,一生的抱负与山一样高远。 岸边与天上云彩倒映在水里,楼上的春色随着春而到来。 激昂慷慨写诗反而产生怨恨,徘徊畅吟诗赋却感悲哀。 灭胡的英雄们如今何在,再也不是当年的单父台。 ==雨中再赋海山楼创作背景== 宋靖康元年(1126年),诗人随同流亡的士人一起南下,绍兴元年(1131年)春流寓至岭南,历时五年,其间辗转流徙于今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诗人在广东期间,写了不少怀念故国、哀伤国难的诗,此诗就是其中之一。 ==雨中再赋海山楼作品鉴赏== 诗人由登楼览景而触景生情,故全诗分写景与抒情前后两个部分。 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壮阔更衬托出楼之雄峻。首句切“海”次句切“山”写山笔法又有不同。“一生襟抱与山开”情由景生,故情景合写,有虚实相映之妙。抽象虚泛的秋色借具体的终南山而表现其寥廓高远,此处诗人的胸襟怀抱也借助山海的壮阔而获得展现。此句字面上写“山”实包涵海天在内,为后半的抒情伏下一笔。 颔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此联亦用虚实相生之笔法,岸与潮、楼与雨均为实景,而天影与春容的虚景则在实景中得到展现。此联不仅雄浑壮阔,而且以“入”“来”两个动词写天光云影与春日气象,使整个境界为之飞动,这种潮水奔涌、风雨齐来的危楼景象也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不安,由此导入诗下半部分的抒情。 颈联抒写了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悲愤。“慷慨赋诗”所赋当为抗敌报国之歌,但自己却只是一个多年流落江湖的“放臣”,空有一腔爱国热血而无用武之地,故反自生怨恨。“徘徊舒啸”亦为排遭心中愁闷,但金兵长驱直入,投降派执掌军国大计,目睹国事日非,只会更增悲哀。此联以虚词“还”“却”斡旋,传达出诗人跌宕起伏的悲愤之情。 尾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怀古伤今,将悲愤之情发挥至于极诣,全诗留下无穷的感喟。这两句化用杜甫《昔游》的诗意:“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杜甫诗中描绘了国力强盛、英雄云集的盛唐时代,同是登高望远,却已今非昔比。诗人呼唤灭胡的猛士,那发自肺腑的一问是问苍天,也是问朝廷,问普天下之人,倾吐出满腔的爱国热望。但末句的自答却流露出极大的失望,包含了对朝廷执政、乃至最高统治者的怨愤。诗人为民族的命运哀叹,故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此诗风格雄浑悲壮,音节宏亮顿挫,足以继响杜甫的《登高》。在情与景的安排上,既有前后的分工,又有内在的联系与渗透。前半写景,却已关及怀抱,后半抒情,却处处意含登高。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鲍恒:这首诗的题目是《雨中再赋海山楼》,实是借登海山楼抒发家国之感。章法谨严,气象雄浑,感情深厚,不愧为一首现实主义杰作。(《宋诗百首》) ==雨中再赋海山楼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太学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 后权相王黻慕其文名,极力拉拢,黻罢相后他亦受累被贬。高宗时,官至参知政事。有《简斋集》。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雨中再赋海山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