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201.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雷丸 的原始碼
←
雷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雷丸'''</center><img src="https://image.zhongyibaike.com/image/%E9%9B%B7%E4%B8%B8/%E9%9B%B7%E4%B8%B82.jpg" width="220"><br> <small>[https://image.zhongyibaike.com/image/%E9%9B%B7%E4%B8%B8/%E9%9B%B7%E4%B8%B82.jpg 原圖鏈結] [https://zhongyibaike.com/wiki/%E9%9B%B7%E4%B8%B8 圖片來自中醫百科]</small> |} </div> '''雷丸'''(''Laccocephalum mylittae'')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是可食真菌的[[麻盖菌属]],是澳洲原住民的食物之一,同时也是在中国作为内服驱虫药物使用。春、秋、冬皆可采收,但以秋季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采收后洗净,晒干。 == 命名 == 学名:''Laccocephalum mylittae'' (Cooke & Massee) Núñez & Ryvarden, 1995。根据其特征形态,Núñez及Ryvarden将其从[[多孔菌属]](''Polyporus'')移至[[麻盖菌属]](''Laccocephalum'', λάκκος麻点+κεφαή头,源于其带麻点的[[菌盖]])。雷丸有地下[[菌核]],为褐腐型木林腐朽菌,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部,及[[中国]]。在澳大利亚俗称为“天然面包”(Native Bread)是原住民的食物之一。<ref>http://healing-mushrooms.net/archives/laccocephalum-mylittae.html</ref>。 同物异名:''Omphalia lapidescens'' (Horan) Cohn & Schroet., 1891;''Polyporus mylittae'' Cooke & Massee, 1892;''Polyporus mylittae'' Sacc., 1893。 ==雷丸的種植和炮製== ===來源=== 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春、秋、冬皆可採收,但以秋季為多,選枝葉枯黃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採收後洗淨,曬乾<ref>[https://zhongyibaike.com/wiki/%E9%9B%B7%E4%B8%B8 雷丸的種植和炮製],中醫百科</ref>。 【原形態】 菌核體通常為不規則的堅硬塊狀,歪球形或歪卵形,直徑0.8~2.5厘米,罕達4厘米,表面黑棕色,具細密的縱紋;內面為緊密交織的菌絲體,蠟白色,半透明而略帶粘性,具同色的紋理。越冬後由菌核體發出新的子實體,一般不易見到。 【生境分佈】 多寄生於病竹根部。分佈在中國大陸的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及[[甘肅]]、[[陝西]]、[[湖北]]、[[河南]]等地。主產於中國大陸的[[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廣西]]、[[陝西]]。此外,中國大陸的[[浙江]]、[[湖南]]、[[廣東]]、[[安徽]]、[[福建]]等省亦產。 ===性味=== 苦,寒,有小毒。 ===炮製=== 洗淨,曬乾,粉碎。不得蒸煮或高溫烘烤。 ===性狀=== 乾燥的菌核為球形或不規則的圓塊狀,大小不等,直徑1~2厘米。表面呈紫褐色或灰褐色,全體有稍隆起的網狀皺紋。質堅實而重,不易破裂;擊開後斷面不平坦,粉白色或淡灰黃色,呈顆粒狀或粉質。質緊密者為半透明狀,可見有半透明與不透明部分交錯成紋理。氣無,味淡,嚼之初有顆粒樣感覺,微帶粘液性,久嚼則溶化而無殘渣。以個大、飽滿、質堅、外紫褐色、內白色、無泥沙者為佳。 ==雷丸的效果== ===功效=== 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用於[[絛蟲]]、[[鉤蟲]]、[[蛔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ref>[https://zhongyibaike.com/wiki/%E9%9B%B7%E4%B8%B8 雷丸的效果],中醫百科</ref>。 ===經脈=== 入胃經、大腸經。 ===主治=== 殺蟲消積,用於絛蟲、鉤蟲、蛔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①《本經》:"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兒百病。" ②《別錄》:"逐邪氣,惡風汗出,除皮中熱、結積,白蟲、寸白自出不止。" ③《藥性論》:"能逐風,主癲癇狂走,殺蛔蟲。" ④《玉楸藥解》:"清熱疏肝,殺寸白蟲,軀風除癇,止小兒汗。" ⑤《陝西中藥志》:"消積殺蟲,清熱解毒。治虫積腹痛,小兒疳積,胃中熱,對絛蟲病療效較顯著。" ===藥理研究=== 浸出液在體外實驗中有驅絛蟲作用,乙醇提取液對蛔蟲有明顯的抑製作用;煎劑有抗陰道滴蟲的作用;雷丸素無論肌肉注射,還是腹腔注射,對小鼠肉瘤180均有抑製作用;還有增強免疫及抗癌作用。<ref>[http://www.zhongyoo.com/name/leiwan_749.html 雷丸的藥理研究],zhongyoo</ref> ===化學成分=== 含[[蛋白酶雷丸素]]。<ref>[http://www.zhongyoo.com/name/leiwan_749.html 雷丸的化學成分],zhongyoo</ref> ===使用禁忌=== 雷丸對熱不穩定,只宜研粉服,不可煎服。無蟲積者禁服,有蟲積而脾胃虛寒者慎服。<ref>[http://www.zhongyoo.com/name/leiwan_749.html 雷丸的使用禁忌],zhongyoo</ref> == 医学价值 == 雷丸可用于驱杀多种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等。中性蛋白酶为其有效成分的一种,在肠道环境中能有效分解寄生虫的蛋白质(如绦虫头节)并致其死亡<ref>Wang WJ, Zhu XY. The,Yao Xue Xue Bao,1989 24(2):151-4. Chinese.</ref>。《[[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雷丸,味苦寒。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生山谷。”《[[本草纲目]]》:“雷斧、雷楔,皆霹雳击物精气所化。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均认为其功效有杀虫。 别名:雷实、雷矢(《[[名医别录]]》)、竹苓(《[[本草纲目]]》:“竹之馀气所结,故曰竹苓。苓亦屎也,古者屎、苓字通用。”) ==参考文献== {{reflist}} ==外部連結==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4273&searchword=herb_id=D00608 雷丸 Lei Wan]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雷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