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25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雷剧 的原始碼
←
雷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雷剧</big> ''' |- | [[File:雷剧.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雷剧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IV-150 非遗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 '''雷剧''',原名大歌班,因早期以雷州歌曲调为声腔,曾名"雷州歌剧",[[广东]]省[[雷州]]市地方传统戏剧。 雷剧起源于雷州歌,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到剧种形成历时300多年;雷剧唱做并重,尤重唱。唱腔属于以板腔体为主的综合体,兼具曲牌体的戏曲声腔体制。唱腔分"雷讴"、"高台"、"混合"三大体系,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复板五种板式。雷剧唱白用雷州话,唱词分传统、变格两类。 2011年5月23日,雷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50。 金由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历史渊源== ===发展过程=== 雷剧是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雷州话为唱白的地方剧种。据文献记载,雷州歌演变为雷剧的第一个剧本《[[断机教子]]》、第一个民间剧团“尧天乐雷州歌班”,出现于清嘉庆年间,发展迄今已有三百多年。雷剧流布以广东省雷州半岛为中心,辐射[[广西]]、[[海南]]、[[茂名]]等省市部分地区。 雷剧起源于雷州半岛。旧时,雷州歌是本地劳动人民以雷州方言自我歌唱,自我抒情、互相唱和、逗趣答辩的民间歌谣。<ref>[http://www.gdsqyg.com/agdfyzg/mingluinfo?mlproid=2018040360284330 雷剧] , 广东省文化馆 2018-04-03 </ref> 明末清初,雷州歌对唱盛行,每逢喜庆之期,歌手会聚,即兴而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据记载,雷州市白沙镇麻扶桥就是当地最早的对歌台。 清顺治八年(1651年),此地兴建馆专供歌手往宿。此后,著名歌手常应邀到各地对唱,成为专业艺人,并雷剧风韵开始组合成立唱班后因有女歌手加入,群众则称之为娘歌班所谓娘歌班是以歌姑娘为主、歌童为辅的男女两歌手在舞台上对歌,对歌时男执一扇,女执一扇一巾,来往变换位置,边舞边唱。歌文内容大都是劝告世人去恶从善,如早期的劝世歌有《[[劝世戒烟]]》、《劝世戒赌》等。这些劝世歌开始只是根据当地的真人真事写成的叙事式的歌文,后来,艺人为了更深刻地表现其思想内容,便虚构情节,使其故事典型化,并按照人物分角色上场演唱,这就成为戏剧的雏形。 据传,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端午节,海康南渡河赛龙舟沉船死人,翌年,麻扶村乡老改为"赛歌台",进行赛歌活动。自此,雷州歌登上舞台(乡里人称踏楼板)。后来,由民间歌手自由组合,逐渐形成雷歌班,又因有女子参加,称为"姑娘歌"。有的姑娘歌还有人物和故事情节,深受群众欢迎。如最古老的雷州歌《断机教子》就是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海康人[[陈昌齐]]写的。不久,姑娘歌的劝世歌进一步发展成为班本歌(歌班仔)。 清嘉庆末年(大约1816年至1820年),第一个雷歌班一一北和雷歌班成立。自此土生土长的雷歌班活跃在雷州大地上。 建国之初,人民政府文化部门便采取措施扶植雷州歌剧发展, 如支持艺人成立专业剧团,努力培养雷剧人材,鼓励剧目创作和唱腔改革等。最突出的成果是把雷州歌发展成为具有高台、雷讴两大腔系的戏曲声腔,建立起板式变化结合曲牌连缀的唱腔结构,还创造了主奏乐器雷胡。 1964年后改称"雷剧"。 剧目的创作演出也获得很大成绩,受到各方面的好评。雷剧舞台出现了[[李莲珠]]、[[林奋]]、[[黄华文]]等一批观众欢迎的演员。<ref>[https://www.sohu.com/a/258433146_664260 人物︱艺林跃马自奋蹄——记雷剧著名演员林奋] , 搜狐 2018-10-09 </ref> [[File:雷剧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20世纪80年代专业的[[湛江]]实验雷剧团、海康县雷剧团和徐闻县雷剧团,每年演出都近200场;100多个民间职业雷剧团的演出更是年无虚日,平均每年5000多场,每场观众几千人至1万人不等。 从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雷剧不断革新。特别是业余剧团向民间职业雷剧团的转变,受到国家文化部的重视。雷剧的改革,在"文革"中受到破坏而中断,打倒"四人帮"后,雷剧加紧了改革步伐,飞跃性发展提高。 进入新世纪后,一个拥有800多万观众的地方剧种雷剧,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显得更有生机。 ===文化轶事=== 姑娘歌一般是用两个石碾(俗称石牛)并列竖起,中间搁放一块牛车板即成舞台。对歌唱词是口头文学、天文地理、风土民情无所不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姑娘歌对答如流,接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有的姑娘歌还有歌文,内容大致是《[[劝世戒烟]]》《劝人忠义》等劝世歌。 ==文化特征== ===声腔=== 雷剧唱做并重,尤重唱。唱腔属于以板腔体为主的综合体,兼具曲牌体的戏曲声腔体制。唱腔分"雷讴"、"高台"、"混合"三大体系,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复板五种板式。雷剧唱白用雷州话,唱词分传统、变格两类。传统唱词格律严谨,一般为四三音步,一段四句,每句七字(有的句首可加"歌垫"二至三字)。一、二、四句押韵,一句平仄皆可,二句押阴平,二、四句的第四字和第四句末押阳平。新编剧目唱词多用变格,是为增强唱词的表现"张力"而突破句式界限,在第三、四句之间加若干句子,名为"长句歌",唱完后再续上第四句结束。 ===角色=== 雷剧表演角色除生、旦、净、末外,还有如骚旦(又称花旦、艳旦)、婆脚(老妇人)、乌衣(中年妇女)、瘦仔(打筋斗演员)、杂脚(打诨插科的滑稽演员)等独特行当。传统上,还有脱绳、吊辫、椅子功、吐牙、喷火等特技表演。 ===乐器=== [[File:雷剧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雷剧用雷州地区方言表演,以雷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声腔体系完整、曲调优美。唱腔创作以板式变化结构为主,采用原雷讴散、慢、中快板,高商雷讴散、中、快板,高台羽调慢、中板,高台宫调中板,原腔混合复、慢板等11种板式,根据剧情和不同的意境采用女声伴唱,男女声重唱的作曲手法来渲染不同的戏剧氛围。 ==代表剧目== 雷剧代表作剧目有《[[抓阄村长]]》《陈瑸放犯》《雷神的传说》《梁红玉挂帅》《[[大义定雷州]]》《符兆鹏》《千里缘》《斩周忠》《[[秦香莲]]》《张文秀》等,新创作的剧目《[[陈瑸放犯]]》《雷州义盗》《[[武大娘辞轿]]》《智驯雷州虎》《[[龙珠奇缘]]》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雷剧是雷州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它与雷州半岛人民的生产生活、地方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大量的戏剧作品和经典片段是了解、掌握和研究雷州半岛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承现状=== 雷剧面临观众群体萎缩、剧团经营困难和艺人队伍多年无新鲜血液补充等窘境;年轻一代中喜欢雷剧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雷剧艺术的传承已岌岌可危,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传承人物=== [[金由英]],女,1939年6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雷州市申报。项目名称:雷剧。 ===保护措施=== 为振兴雷州文化和传扬雷剧艺术,2015年10月,雷州市利用省规范文化保护项目资金,投资近1000万元,把已成为危房的人民会堂就地改建成雷州市雷剧院,高标准地打造雷剧传承基地,使其成为繁荣和发展雷剧文化的中心枢纽。 [[File:雷剧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雷州市名城雷剧演出有限公司获得"雷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演出=== 2006年12月15日至2007年1月7日,雷州市举办雷剧艺术节。在艺术节期间还举行百年雷剧大论坛,百名专家、学者共谋雷剧发展大计。 2016年9月9日,雷州半岛首次举办的以雷歌雷剧同台演出的大型专题文艺晚会活动--"雷歌雷剧·唱响雷州"在装饰一新的雷州市雷剧院开幕。 ===荣誉表彰=== 2001年12月,[[湛江]]雷剧团晋京演出《[[梁红玉挂帅]]》,雷剧名旦林奋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濒危状态== 1.文艺界对雷剧研究不深,指导无力,导致雷剧的理论家底单薄。行内更缺乏学者型的评论、音乐、编导方面的人才。 2.政府对地方剧种投入不足,保护无力,雷剧的生存与发展充满艰辛。因为缺乏财政的支持,市内唯一的一家国营雷剧团也景况不佳,生存维艰。 3.受电视、网络与新的艺术形式冲击下,雷剧的观众群体日渐萎缩,年青一代喜欢雷剧、研究雷剧、经营雷剧的有心人已不多。 4.艺术星火缺乏传承人。雷剧戏金低、艺人收入低,艺人队伍已多年不见“新演员”,艺术传承岌岌可危。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0955y93o9a|480|270|qq}} <center>5 雷州市实验雷剧团《青虹剑》吴团 陈海燕2109</center> {{#iDisplay:z0962c2ibbo|480|270|qq}} <center>湛江:坚持传承创新 让雷剧艺术发扬光大</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80 戏剧总论]]
返回「
雷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