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16.2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雾(茅盾) 的原始碼
←
雾(茅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MD5.jpg|缩略图|[http://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824%2F45642d62j00qybl4x000kc000em0086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茅盾]]] '''《雾》'''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魆魆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缈]]的[[思想]]的。 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得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地一大块,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影踪。 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 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云——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泼泼的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1928年11月14日。<ref>[https://www.kanunu8.com/book3/8330/184772.html 雾] </ref>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ref>[https://www.kanunu8.com/files/writer/8316.html 茅盾] </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雾(茅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