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14.1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震源深度 的原始碼
←
震源深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震源深度</big>''' |- |<cente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110310/Img279755677.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news.sohu.com/20110310/n279755676.shtml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big>震源深度<big>''' 指[[地震波]] [[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Hypocenter, 亦作 Focus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震源深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原因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震源深度 <ref>[https://news.so.com/ns?q=%e9%9c%87%e6%ba%90%e6%b7%b1%e5%ba%a6&src=onebox 震源深度的最新相关消息]</ref> 外文名 Hypocenter/Focus 解释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影响 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原因之一 分类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地震术语 震源,震中,宏观震中等 ==震源等级== 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震中)的垂直距离。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 60-300公里。 300公里以上。目前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对于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越大,波及范围越小,反之则反。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公里。 ==震源[[构造]]== 相关部门对中国大陆地震的震源深度资料作了系统研究。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1970年1月~2000年5月期间中国大陆ML≥2。0级并给出深度的31282次1和2类精度的浅源地震为基础,研究了深度分布特征,并采用网格滑动平均方法,统计了网格内地震的平均深度。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平均深度为(16±7)km,东部地区为(13±6)km,西部为(18±8)km,东部比西部平均偏浅5km。 中国大陆地震深度最大的地区是新疆西南部地区,即塔里木地块的西端和西南缘。震源深度与构造分区的关系密切,青藏活动地块震源深度平均为(33±12)km。新疆活动地块为(21±10)km,华北为(14±7)km;东北为(11±5)km;华南为(10±4)km。完整地块边界上的地震较深,其中最明显的是塔里木盆地的西南缘、北缘;准噶尔盆地的南边缘,阿拉善地块的南边缘;鄂尔多斯地块的东、西两侧以及四川盆地的西边缘。在新生性的破裂带上地震偏浅,如滇西南地震带及张渤地震带。另外,还根据中国震源深度分布特征,讨论了壳幔(主要是地壳)力学行为、变形属性和破坏方式。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震源深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