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青岛馆陶路,洋行一条街 的原始碼
←
青岛馆陶路,洋行一条街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0106/3813e768fb884d77995d8ae8461f8747.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青岛分行旧址来自搜狐网]</small>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0106/ca1d2a1eaf5441cf93c5e5a7c5c1bd13.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馆陶路,洋行一条街来自搜狐网]</small> |} 德国侵占青岛后,在筑码头、修铁路、建造住宅和公共建筑同时,以前海欧人居住区总督府大楼为中心,以市内的德县路、保定路、大沽路三路为横线,以馆陶路、中山路为纵线,修建城市道路。 <ref>[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馆陶路,洋行一条街,搜狐网]</ref> '''1899年,当局在修建大港码头的同时,在这里修建了馆陶路,始称凯撒街也叫皇帝街,日占时期叫叶樱町。这里是旧时中山路繁华的延伸,这条不足800米的道路上,最多时有8个国家的近60家金融洋行企业在此入驻,人称“洋行一条街”、“青岛的华尔街”、“青岛的外滩”。馆陶路一些老建筑至今还保留完好。''' 馆陶路现为青岛城市风貌保护区之一,21世纪初,市北区按照青岛市旧城改造的整体规划,在此打造成青岛德国风情街。 '''馆陶路1号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青岛分行旧址''',是一座欧式建筑,建于1919年7月,占地面积约47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以8根方形花岗岩壁柱和凸檐金字塔型山花展现的仿古罗马神庙的手法。建筑上部大厅高5.5米,厅内有方型藻井。二层的正金大楼整体呈长方形,同时建有阁楼和地下室。现为青岛银行。 '''2号是英国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旧址''',香港译作“渣打银行”曾发行过清币。该建筑平面采用梯形布局,地下一层,地上两层,顶部为折坡式屋面,含阁楼层,开矩形老虎窗。整栋建筑规矩严谨,砖石木结构,折中主义风格。两层的正方形建筑如今依然保存完好。整体看上去像一座四层建筑。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06/662079b9ce2b43638df6aba07dd9af3f.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英国麦加利银行来自搜狐网]</small>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0106/db20428bf54c49b48ebb03a4282eb705.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三菱洋行旧址来自搜狐网]</small> |} 有关资料介绍,该银行于1925年进入青岛,先租房开业,随即着手进行了银行大楼建设。 '''3号是三菱洋行旧址''',建于1918年,占地面积4825.3平方米,建筑面积2236平米,主入口面向西侧,建筑三段式特征明显。八根巨大的爱奥尼克石柱贯通上下层,柱础直抵基座上一层平台,柱头直顶上方厚重的檐部,建筑用花岗石砌筑,雄壮坚固。以前是日本三菱商事会社青岛支店营业大楼。现为中信实业银行青岛分行。 '''馆陶路5号与吴淞路交口处,是英国汇丰银行青岛分行旧址''',该建筑1913年设计,1917年建成并迁入办公。占地6180.03平方米,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石木结构平面呈L形,主要立面在西、南两侧,一层为大窗,二层对应三个窄窗,以求立面的变化。现为海军某部。 '''12号是朝鲜银行青岛支店旧址''',建于1932年6月。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占地1653.34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矩形平面,高二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图受美国当时的现代牌影响,但整体建筑还是日本味很浓的和洋式风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06/7131180ebf5b48c3b451a31c52755750.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英国汇丰银行青岛分行旧址来自搜狐网]</small>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06/0cf9c7208ee24a53b9e8ea5f02508ca9.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朝鲜银行青岛支店旧址来自搜狐网]</small> |} '''馆陶路13号是齐燕会馆''',1901年,青岛总商会会长祥泰号经理傅炳昭,成立了山东会馆,后又与河北人士联合,1902年成立了齐燕会馆。德占时期,当局要求欧人区,前海一带建筑完全“德国式”曾下令拆除太平路上的天后宫,遭到青岛人的强烈反对,经过傅炳昭等懂德语的华人参议斡旋,当局在大鲍岛区馆陶路划出一块地,让天后宫迁建于那里。 中国人采取了“议而不决”的办法。直到德国战败,天后宫也没迁出。而那块为建“新天后宫”准备的地,馆陶路13号,于1922年建了齐燕会馆,会馆成为当时青岛最大的中国人使用的会堂,东门设在陵县路上,门前有一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青岛市各界群众在这里举行了追悼会。青岛解放后,会馆旧址由海军部队使用。 '''馆陶路与上海路交界处,有日本警察署''',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还存在,直到30年代才撤销,改成了一所接受中、日学生的青岛学院,学院分实业学校、商业学校两部分。 '''22号是青岛取引所旧址''',始建于1920年,1925年正式投入使用,是全市乃至全国著称的建筑。“取引所”是日文中的汉字,意思是“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旧中国,“青岛取引所”是全国建筑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日本投降后,证券交易所成为国民党青岛警备司令部。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06/6d49c73c1b954a869989a5e21f8a1541.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齐燕会馆旧址来自搜狐网]</small>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0106/10614ba4048643db8b0153bc3eddf17c.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青岛取引所旧址来自搜狐网]</small> |} 青岛解放后,证券大厅被改造成一座有600个观众席的剧场;期货厅被改建为可进行篮、排球比赛的体育馆。60年代取引所成为北海舰队军人俱乐部。 '''馆陶路28号曾是丹麦领事馆(宝隆洋行)旧址''',建于1923年,建筑立面朴实,屋顶的变化丰富,大坡度屋顶和折式屋顶共存,坡顶上开有曲线形的老虎窗,这是德式建筑中常见的处理手法,房屋转角处做拱形窗,二层窗边有立柱装饰。 宝隆洋行是近代在华最著名的丹麦企业,洋行设立于1922年,初址在馆陶路汇丰银行内,1925年迁往馆陶路28号丹麦领事馆。一战后,宝隆洋行占据了青岛重要的进出口市场,1929年, 丹麦王子乘宝隆洋行新建的客货轮赴远东旅行,在青岛逗留期间,曾到宝隆洋行视察。 青岛宝隆洋行的经理是丹麦人赵亨生,他还长期兼任丹麦王国驻青岛的领事。现在是一家青年旅馆,之前是一个派出所。 '''馆陶路49号是长途汽车站,始建于1907年,1910年开始运营,距今已经有110年多的历史了。1907年,德商经营的费·理查德号商行在青岛开办了由台东镇到崂山柳树台的短途客运,这是我国开通的的第一条公路交通线。'''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06/a8accd5fc5534aca8b5f456702c6f46a.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丹麦领事馆(宝隆洋行)旧址来自搜狐网]</small>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06/c5fa31bd4d0c4820af468fc4601866e9.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馆陶路49号是长途汽车站来自搜狐网]</small> |} 为了方便居住在凯撒街(馆陶路)北段的德国乘客以及周边的中国乘客,1910年7月将发车地点延伸至德国海员高级公寓北侧。起初,汽车站没有建筑,只是在路边竖有牌子用来候车。候车带来了商业,这里成为乘客的集散地,渐渐有了汽车站的雏形,馆陶路汽车站由此诞生了。 解放前,馆陶路汽车站已形成规模,吸引了不少汽车公司进驻,有大华、龙丰、交通三家汽车运输公司。馆陶路临街有一排房子,设有售票窗口,停车场能停放40多辆汽车。 2015年,青岛在这里建成了全国唯一一个以道路交通为主题的博物馆:道路交通博物馆。博物馆收取30元的门票费,但门票有两张,一张纸质门票,一张是可以吃的“巧克力门票”。 博物馆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文物和历史资料从古代一直到当代,有实物、照片历史风貌,馆藏十分丰富,博物馆成为人们了解汽车历史的一个窗口。 如今馆陶路,作为一条有德国风情的街道,每年秋季都会在这里举办德国风情周,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参加商品展销会、品尝小吃喝啤酒,参观老青岛的金融洋行旧址、汽车博物馆,观看街头的文艺演出等,充满异国情调氛围。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揭密歷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青岛馆陶路,洋行一条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