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93.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韩浚 的原始碼
←
韩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韩浚'''(1893年4月15日-1989年9月7日),[[湖北]][[黄冈]][[新洲]]人(今属武汉市新洲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被派往[[苏联红军大学]]学习,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参谋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秋收起义(任副总指挥),后被捕脱党;抗战期间率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及雪峰山会战;1947年在莱芜战役中被俘,1961年被特赦释放;晚年任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职,撰写了大量文史资料,1989年在武汉辞世,享年96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韩浚 | 图像 = [[File:韩浚.jpg|缩略图|韩浚]] | 图像说明 = [https://http://p3.so.qhmsg.com/sdr/400__/t0187ebc98f88aa44c8.jpg 原图链接] [https://http://image.so.com/view?q=%E9%9F%A9%E6%B5%9A&src=tab_www&correct=%E9%9F%A9%E6%B5%9A&ancestor=list&cmsid=539cf2721c4b6b8f6c44a37742f87ee6&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828e6d547338c401acc7a87eb0200348&prevsn=0&currsn=60 来自360网] | 出生日期 = 1893年4月15日 | 出生地点 = 湖北省黄冈县(今属新洲 | 逝世日期 = 1989年9月7日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原名德照,又名傅韩浚 | 职业 = 军人 | 知名于 = 《第二军团驰援南京述要》<br>《莱芜战役回忆片段》 }} == 人物简介 == 韩浚(1893-1989),湖北省黄冈县人(今属新洲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国民革命军中将军长,在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后被特赦,晚年曾任武汉政协常委、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职。 韩浚祖辈务农,家境贫穷,耕读为生,曾在新洲高等小学堂、县立平民学校中学部毕业,[[北京政府交通部铁道管理学校]]、[[苏联红军大学]]中国班毕业;曾任省立师范学校附属学校教员。 1922年到广州,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厅检查员,广州大本营军政部科员,广东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军务科书记员。 1924年春由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参议张难先及粤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邓演达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期上尉区队长,第四期学生队步兵第一团第四连少校连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及统一广东诸役。 1925年10月奉派[[苏联红军大学]]学习,1926年5月回国,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兵团第二连少校连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教导营中校营长,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参谋长,参加平定夏斗寅部叛乱的战斗。 1927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后,韩浚所在的警卫团准备与起义部队会合,当部队进入江西境内的修水时,获知起义部队已南下广东,于是,韩浚与同为[[共产党员]]的团长卢德铭(1905-1927)、团指导员辛焕文返回武汉,找到当时党在武汉的主要负责人向警予,[[向警予]]向他们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及发动[[秋收起义]]的指示,卢德铭被指定为秋收起义总指挥、韩浚为副总指挥、辛焕文为政治指导员;但在韩浚等人返回江西途中,遭遇民团巡查并与其交火,辛焕文牺牲,韩浚负伤被捕后脱离中共组织关系,此后在[[国民党军]]中任职。 1928年起任广东北海盐务处秘书兼科长,南京中央军校政治教官,第四十一师政训处长,华北抗日宣传总队八大队大队长,[[湘鄂川黔四省边]]"剿匪"总司令部党政处少将处长。 1933年起任第十军第四十八师一四四旅少将旅长,湖北省军管区司令部参谋长,兼省军管区军训处及编练处处长,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湖北省]]国民军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7年5月授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湖北省干训团教育长,第十军第四十八师师长,第七十三军第七十七师师长,第七十五军副军长。1943年冬任第七十三军副军长,1945年春任第七十三军中将军长;先后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外围战,第二、三次长沙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 1945年冬起任第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军军长,第二绥靖区第七十三军中将军长;1946年,韩浚指派专人督建岳麓山"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该墓已成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重点保护文物。 1947年2月在[[山东莱芜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入潍坊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 1961年12月特赦释放,定居武汉,任湖[[北省政府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务;1989年9月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 == 人物著作 == 韩浚先生在晚年著有《[[第二军团驰援南京述要]]》、《长沙南郊战斗》、《新化战斗纪实》、《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筹备与成立经过》、《[[抗战爆发时我的一段经历]]》、《讨伐夏斗寅、杨森叛乱亲历记》、《从警卫团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征途遇难》、《湘鄂西"清剿"亲历记》、《[[莱芜战役回忆片断]]》、《1946年召开的徐州会议》、《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响应南昌起义前后》、《[[黄埔老校友忆黄埔]]》 等珍贵文史资料及个人回忆录。 == 晚年抒怀 == 1982年,晚年的韩浚在其著《[[九十述怀]]》中坦言:我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原国民党七十三军中将军长,今整整九十岁了,身心健康。 我国有一句俗话:人生七十古来稀;随着生活的改善和医学的发展,长寿的人已越来越多,七八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但活到九十岁的人,却仍不多见,像我这样的被关押多年而获新生的人,被特赦后,二十多年来我个人的生活及家人景况,都使我十分欣慰,因此个人也感到身心健康。 [[Category:革命家]][[Category:作家]][[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韩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