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11.2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的原始碼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4841194076&di=426dce5d34f87d3353d610ff547cc15f&imgtype=0&src=http%3A%2F%2Fgss0.baidu.com%2F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pic%2Fitem%2F7aec54e736d12f2e013f24f044c2d5628535686c.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9%A3%9E%E6%9D%A5%E5%B1%B1%E4%B8%8A%E5%8D%83%E5%AF%BB%E5%A1%94%2C%E9%97%BB%E8%AF%B4%E9%B8%A1%E9%B8%A3%E8%A7%81%E6%97%A5%E5%8D%87%E5%9B%BE%E7%89%87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ref>{{ cite web | url=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76adbde68940.aspx | title=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author=古诗文网 | date=2020-02-10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File: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2.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4841292983&di=9c4fcc844a445da18084c6b3e17861f3&imgtype=0&src=http%3A%2F%2Fs1.sinaimg.cn%2Fmw690%2F001kt8ufzy7lujkuf7i10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9%A3%9E%E6%9D%A5%E5%B1%B1%E4%B8%8A%E5%8D%83%E5%AF%BB%E5%A1%94%2C%E9%97%BB%E8%AF%B4%E9%B8%A1%E9%B8%A3%E8%A7%81%E6%97%A5%E5%8D%87%E5%9B%BE%E7%89%87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创作背景==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赏析== [[File: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3.jpg|缩略图|左|[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586687625,187018153&fm=15&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9%A3%9E%E6%9D%A5%E5%B1%B1%E4%B8%8A%E5%8D%83%E5%AF%BB%E5%A1%94%2C%E9%97%BB%E8%AF%B4%E9%B8%A1%E9%B8%A3%E8%A7%81%E6%97%A5%E5%8D%87%E5%9B%BE%E7%89%87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File: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4.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4841476000&di=be5f6ab88a3d736c02fa542da502d76c&imgtype=0&src=http%3A%2F%2Fwww.hbsjcj.gov.cn%2Fsitesources%2Fhbsjcj%2Fupload%2F201809%2F20180919082346769.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9%A3%9E%E6%9D%A5%E5%B1%B1%E4%B8%8A%E5%8D%83%E5%AF%BB%E5%A1%94%2C%E9%97%BB%E8%AF%B4%E9%B8%A1%E9%B8%A3%E8%A7%81%E6%97%A5%E5%8D%87%E5%9B%BE%E7%89%87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用诗歌阐述政治、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这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细写山中之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心中的感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寓抽象义理于具体事物之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神情状态,都得到了充分反映。这首诗阐发哲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其二,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我们今天来读这首登高望远的七言绝句,仍觉意蕴深沉,豪气满怀。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