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195.2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的原始碼
←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0.ssl.qhimgs4.com%2Ft01cce80f87c36da103.jpg&refer=http%3A%2F%2Fp0.ssl.qhimgs4.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4412127&t=98b4b12f605687dcfc41524eaf7aeb77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9%A5%AD%E9%A2%97%E5%B1%B1%E5%A4%B4%E9%80%A2%E6%9D%9C%E7%94%AB%2C%E9%A1%B6%E6%88%B4%E7%AC%A0%E5%AD%90%E6%97%A5%E5%8D%93%E5%8D%88 图片来源]]]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出自唐代[[李白]]的《[[戏赠杜甫]]》<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c3d4bd1875d6.aspx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古诗文网] </ref>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与你相遇,刚好是正午太阳当顶,你头上戴着竹笠。 询问你,你我分别后为何如此消瘦?怕是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注释 戏赠:意思是开玩笑的话。其实,所谓开玩笑,往往表现了至交之问的真情实话。 饭颗山: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 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 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 借问:请问的意思。 太瘦生:消瘦、瘦弱。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总为:怕是为了。 作诗苦:杜甫曾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创作背景== 此首《戏赠杜甫》大约作于公元746年(天宝五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李杜二人自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在洛阳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直至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彼此十分了解和尊重。他们交往密切,曾同游齐鲁,此后虽难相见,但仍相互关心、思念。 ==鉴赏== 《戏赠杜甫》是李白赠杜甫的诗。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大诗家,虽然在年龄上李大杜小,相差了十一岁,他们却成了忘年之交。对诗歌艺术的狂热喜好和高深造诣,促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远大抱负、正义立场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们情同骨肉,终身不逾。这高尚的友情,和他们美妙的诗歌一样,垂诸千古。<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ae981ea49fc7471387bbb328172bdde3&from=kg0&highlight=%E9%A5%AD%E9%A2%97%E5%B1%B1%E5%A4%B4%E9%80%A2%E6%9D%9C%E7%94%AB%EF%BC%8C%E9%A1%B6%E6%88%B4%E7%AC%A0%E5%AD%90%E6%97%A5%E5%8D%93%E5%8D%88 戏赠杜甫(以下见《唐诗纪事》)百度汉语] </ref> 在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交往中,相互赠和很多。李白的这首《戏赠杜甫》,引起过前人的误解,都出在这个“戏”字上。郭沫者对此有过精辟的辨析。自从唐人孟棨解说为李白讥笑杜甫作诗拘束之后,似乎成了定论。郭沫若不然其说,是高明的见解。郭对诗的末两句解释为李问杜答,信增亲切,不失为一说。其实,“戏”字并不都是讥笑的含义,也可以解作“开玩笑”。古人写诗题为“戏赠”,并不都是嘲弄,有许多都表示善意的玩笑语,而玩笑语之中,往往是些真情实话,倍觉亲切可爱。 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李白在饭颗山上遇见头戴着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两句为李问杜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全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亦暗喻自已也“为作诗苦”,情深意浓,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此诗幽默诙谐,甚至滑稽梯突,类似于打油诗。其实这并不是李白嘲讽杜甫作诗拘束迟缓,更不能说李白看不起杜甫。《[[戏赠杜甫]]》是朋友间的游戏文字,谑而不虐,体现了李白对杜甫的知己和关爱。一方面,杜甫“穷年忧黎元”,写作极认真,“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如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里说的那样,“杜诗思苦而语奇”(接下来的一句是“李诗思疾而语豪”)。另一方面,他又仕途坎坷,穷困潦倒,可能营养不良。李白显然了解这些,而自己的处境也不比他好,不过达观些,随便些,又大了十一岁。 [[File: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2.jpg|缩略图|左|[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90121%2F5e4aefd21c44400dbba4bbe24489c1c3.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4412240&t=a9a7b8f09362a860f5b5057f2be8b03e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9%A5%AD%E9%A2%97%E5%B1%B1%E5%A4%B4%E9%80%A2%E6%9D%9C%E7%94%AB%2C%E9%A1%B6%E6%88%B4%E7%AC%A0%E5%AD%90%E6%97%A5%E5%8D%93%E5%8D%88 图片来源]]] 因此,李白实际上是以此诗劝慰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而李白作诗比较洒脱,信口拈来即是诗,而杜甫作诗向来是苦费心思的,苦用心的结果在李白的眼里便成了身体消瘦的原因,这样不仅作诗苦的“苦”字有了着落,连太瘦生的“瘦”字也有了来历。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aa8d9d2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8.html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原文、赏析 百度文库] </ref> 这末两句,即使解作都是李白的话,也未尝不显痛切关怀之情。要知道,李白也是专心致意于诗创作的,也一样“为作诗苦”。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习性,共同的甘苦,才有这共同理解的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多么亲切感人!李白是把人生的诗情揉得最好的人之一,从《戏赠杜甫》这首诗中可见一斑。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