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45.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首钢智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的原始碼
←
首钢智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1/dc814f93665b4c6990e44f71cecc93f1.jpg width="31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09712865_671355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首钢智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钢分实验室。通过回顾首钢发展历史及在搬迁调整过程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历程,介绍了两化深度融合对新首钢、新工艺与新技术的支撑。通过分析新的发展时期,钢铁企业面临的问题,开展了首钢智能制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了对三点热点问题的冷静思考。 关键词: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大数据]]<ref>[http://news.sohu.com/a/682568978_120685950 什么叫大数据?以及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搜狐,2023-06-06</ref>分析;技术应用;创新驱动 ==1 引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首钢逐渐从手工作业发展到电气化时代,再到自动化加初级信息化时代,完成了从工业1.0到工业3.0的跨越。 1958年石景山钢铁厂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公司。1964年建成中国第一座顶底复吹转炉和全球第一家高炉喷煤装置,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1972年建成容积为1200立方米的4号高炉,提高了炼铁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1978年后,首钢率先实现承包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点。1984年建成三级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其中包括财务、计划等10个专业系统全部实现了计算机化,使全公司580多项管理业务应用了计算机。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办公自动化。[[20世纪]]九十年代,首钢开始了第二波次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新阶段。引进了IBMES/9000及AS/400计算机,取代了旧的计算机系统,分别配置于总公司及北钢、特钢、矿山等各个子公司,并成功实现了远程联网。首钢公司级新[[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体系架构以及集中分布式相结合的网络拓扑方式,将总公司和各个子公司实现了网络连接。 21世纪以来,首钢的发展面临着搬迁调整的历史重任。首钢钢铁主业的搬迁调整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钢铁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由以长材生产为主向以高端板材生产为主转变;二是[[钢铁]]产业的地域布局调整,由集中在北京石景山地区向北京顺义及河北多地域转移。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对高端钢铁产品生产经营的管理;二是集团对“一业多地”多[[法人]]公司的管理。这些变化对首钢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两化融合对新首钢、新工艺、新产品的支撑== ===2.1 新首钢新格局=== 首钢在搬迁过程中,实现装备与[[工艺]]的升级,采用新一代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及装备。通过不断实践与完善,单元技术成熟先进,界面技术高效可靠,全流程高水平系统集成优势正在显现。为实现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生产高品质钢材产品的目标奠定了基础。按中国钢铁协会<ref>[https://www.sohu.com/a/357096281_120058291 学会、协会和商会有什么不同?别再傻傻分不清!],搜狐,2019-11-27 </ref>钢材品种统计分类总计23类,首钢产品覆盖20类。如表1所示。 ===2.2 两化融合战略=== 在首钢“一业多地”的大格局下,结合时代特点与新技术发展趋势,首钢制定了明确的两化融合战略——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坚持[[战略]]引领、创新驱动、整体优化、持续完善的两化融合方针,以全流程应用紧密集成,全流程业务协同高效为两化融合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打造公司新型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3 具体工作=== 首钢钢铁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按照典型的五级架构体系进行建设,用以支撑生产管理的全部业务,通过覆盖[[产品]]制造全流程的物流、工作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集成融合,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自动化固化[[工艺]]、优化控制。首钢集团在搬迁建厂的同时,同步设计建设了覆盖全流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各产线基础自动化覆盖率达100%,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95%以上,自控投用率达95%以上,各工序自动化固化工艺实现对工艺设备的精准、优化控制、按照MES系统的生产指令,完成生产任务。 信息化固化管理、优化流程。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支撑下,在制造执行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高效集成下,建立订单管理、生产计划与调度等优化模型,支持企业模型化智能分析决策、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成本和质量的动态跟踪、原材料和产成品配送的供应链管理优化,支撑精益制造、敏捷制造、综合集成制造等生产模式的创新。 生产过程实现一体化质量管控。按照质量一体化[[设计]]理念,质量管理体系架构的设计采用了冶金规范数据库“标准+α”的理念,形成冶金规范数据库。通过实施生产和质量管理,实现了将质量标准、计划、生产、质检判定、物流等业务在系统内的紧密集成,将一贯质量管理的概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实现工厂级四流同步。根据钢铁企业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四流合一的集成化[[管理]]体系。实现了连续化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能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时时协同,实现了以产销一体化为导向的生产全过程状态的动态跟踪。适应了首钢集团装备大型、流程紧凑的工艺流程特点。 实现协同制造。从钢铁制造全流程角度,建立适合于首钢集团的各专业智能生产协同[[制造]]平台。通过优化、整合现有的各种形式的规则、策略、途径等信息,形成全流程的各专业策略包,包括质量设计、高级计划排产、生产排序、库存管理/数据仓库、质量检验规则,为厂级的智能制造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類]]
返回「
首钢智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