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153.1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包 的原始碼
←
香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香包.jpg|缩略图|右|[https://www.duitang.com/blog/?id=367204560 图片来源 堆糖]]]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 ==简介== 我国农历的五月五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过[[端午节]],而在所有的端午的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包。以往由于医药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香气使夏天的虫菌不来侵扰,这就是香包的起源。 ==来源及演变== 香包又叫香囊,也叫馨香。它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五月俗称毒月,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而在荆楚岁时记,也记载着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另外风俗通上面记载,用五色彩线([[五彩绳]])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叫它做长命缕。 ===演变=== 慢慢的这两项风俗逐渐合而为一,演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袪毒避邪的功用,并成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于是就此确定了香包的地位。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做香包是妇女们表现女红手艺最佳机会。从香包图案和绣工可以看出制作者的手艺。 有些地方还有新嫁娘赠送亲友香包的习俗,国人认为新娘子带有喜气,由她亲手做的香包,更能袪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节,新嫁娘必须缝制香包分送亲友,这一送,少说要送一,二百个,除了送给亲友之外,当然多半还是送给小孩子们佩戴,这是出自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希望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诸邪远避,同样地也可以送给长辈以示尊敬和孝思。 至于送给情人的香包含意就更深远了,一针一线都蕴涵了无限柔情。在以前,妇女们在子女情人要出远门时,都会缝制香包让他们带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们旅游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们,家乡有人倚门守候,应该早日归来。*<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329/22/69166743_902545281.shtml# 香包的来源与演变] ,360doc个人图书馆</ref> ==手工香包制作== # 先剪四块布,有花的两块,没花的两块。 # 缝起来留一个小口。 # 翻过来。 # 把小口缝起来,整个翻过来。 # 两片,翻过来开始缝。 # 缝好了翻过来。 # 用粗针穿线,每隔0.5cm一个褶子。 # 两个反向穿好,拉一下口就合起来了。 # 整理一下褶子,每个都要使劲捏一下。 # 调好颜料,染色。 # 最后配上穗子,漂亮的传统香包就做完成了。*<ref>[https://www.shouyihuo.com/view/11990.html 手工香包的做法图解 端午节布艺香包制作方法] ,手艺活网 作者:幽趣2018-01-05 </ref> ==视频== {{#ev:youku|XMzc5NDA3Nzg4NA}}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900 艺术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