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13.1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港協進聯盟 的原始碼
←
香港協進聯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圖片名稱'''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2-16/26/_1108551367_050216004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2-16/26/540375.shtml 圖片來自chinanews] </small> |} '''香港協進聯盟'''(簡稱'''港進聯''';Hong Kong Progressive Alliance)成立於1994年7月,是[[香港]]一個由工商專業界人士組成的親北京[[:Category:香港政黨|政治團體]],黨魁是[[劉漢銓]],總幹事吳軍捷則被指從[[廣州]]被調派到香港工作<ref>{{Cite web |url=http://epochweekly.com/b5/040/3717.htm |title=淺談《羅德丞政海浮沉錄》 |accessdate=2011-12-27 |archive-date=2012-03-1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13213235/http://www.epochweekly.com/b5/040/3717.htm |dead-url=no }}</ref>。 == 歷史 == 港進聯成立的當初,是由於香港的親中派不滿當時他們所扶植的政黨[[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為抗衡另一政黨[[民主黨 (香港)|民主黨]]而改行較為親近民生的路線。港進聯過去曾經吞併了另一個親中政黨,由[[譚惠珠]]領導的[[香港自由民主聯會]](簡稱“自民聯”),第二代的黨徽亦有採用自民聯黨徽的設計加入其中。 但由於地方選舉失利,以及多次需要在選舉中禮讓另一親中政黨民建聯,甚至連人員也要借調。在2000年,鄉事派的鄧兆棠以港進聯名義與民建聯的譚耀宗搭檔參選,結果雙雙當選。但2004年,鄉事派改支持鄉議局副主席、民建聯成員[[張學明]],鄧兆棠被迫不選。 一個最為大家熟悉的例子:[[蔡素玉]]過去一直都是港進聯成員,但為了協助民建聯贏得[[香港立法會|立法會]]議席而借調。[[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港進聯原來的不少候選人,如新界東的[[朱幼麟]]及進出口界的副主席[[許長青]]等,為免親中票源分薄而退選,結果反而造就了民建聯第二梯隊晉身立法會。這些舉動都使不少黨員感到心灰意冷。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港協進聯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