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39.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港平房區 的原始碼
←
香港平房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香港平房區''' </p> |- |<center><img src="https://1.bp.blogspot.com/_LXS8AoC3bkw/R2ilAVAJbCI/AAAAAAAAAQc/6Cp2_CXV5ps/s400/untitled.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hkold.blogspot.com/2007/12/1974.html 圖片來自blogspot] </small> |} '''香港平房區''',俗稱'''徙置區''',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及其前身)所設置的一種單層式[[臨時房屋]],是[[香港]]早期的[[香港公共房屋#出租臨時房屋|公共房屋]]。 ==歷史== 平房區最初是在1952年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下的《緊急(徙置區)規例》(Emergency (Resettlement Areas) Regulations)獲准在有關土地根據認可圖則蓋搭搭建物供合規格居民居住,[[市政局]]在居民繳付指定費用後,發出俗稱「白咭」的居住許可證,批准他們在該等土地上蓋搭搭建物,但居民並不擁有其搭建物之下的土地業權,而居民需要每季繳交俗稱「地稅」的居住許可證費用。 ==介紹== 1958年制訂《徙置條例》(Resettlement Ordinance)其中一個項目取代《緊急(徙置區)規例》,《徙置條例》後來在1973年由《房屋條例》(Housing Ordinance)廢除,新條例賦予[[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權力管理這些平房區和執行居住許可證的租約條件。隨著社會及[[香港公共房屋|公共房屋]]的發展,平房區逐步清拆,在1997年的《[[1997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施政報告]]》[[香港政府]]承諾在2001年年底前清拆餘下的5個平房區<ref>{{cite web |language=zh-hk |url=http://www.legco.gov.hk/yr99-00/chinese/panels/hg/papers/hg01115b.pdf |title=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資料文件 清拆平房區的撥款申請 |publisher=[[立法會|''legco.gov.hk'']] |date= |accessdate=2009-12-28 }}</ref>。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8eFIX8Q9Ao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等上樓住著臨時房屋區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港平房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