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66.2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港房屋協會 的原始碼
←
香港房屋協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香港房屋協會'''<br><img src="https://www.hkhs.com/imagecache/type/home/uid/1/final_banner_01_tc.jpg?vid=256"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hs.com/ 圖片來自hkhs]</small> |} '''香港房屋協會'''({{lang-en|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簡稱'''房協'''),成立於1948年,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機構]],並於1951年根據香港法例第1059章 《香港房屋協會法團條例》成為[[香港法定機構|法定機構]]<ref>{{cite web|url=https://www.hkhs.com/tc/about-us|title=關於我們|work=香港房屋協會 www.hkhs.com|accessdate=2018-09-06}}</ref>。根據《[[香港稅務條例|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納[[香港稅收|香港稅項]]。是香港三個提供資助[[房屋]]的機構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介紹== 房協的總部設於[[香港]][[銅鑼灣]][[告士打道]]280號[[世貿中心 (香港)|世界貿易中心]]29樓。 ==宗旨== 香港房屋協會是一個非官方機構,目的是為香港市民提供房屋及相關的服務。房協致力解決住屋問題和不斷創新,以達到世界水平,並在質素、物值及管理方面佔領導地位,並以「顧客為本」、「優質為尚」、「人才為基」及「資源為用」為信念,實踐企業原則。 ==歷史== 1945年[[抗日戰爭|抗戰]]結束後,[[中國大陸]]全面爆發[[國共內戰]],南遷香港的內地居民日增。1948年,恰逢[[倫敦]]市長向香港福利議會捐贈的「空襲救災基金」(Air Raid Distress Fund)14,000[[英鎊]],[[聖公會]][[何明華 (主教)|何明華]]會督遂策劃成立'''香港房屋協會''',由[[施玉麒]]牧師負責實際統籌工作,以舒緩來港難民的居住困境。在[[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73年成立前,房協針對貧苦市民的住屋需要提供了大量幫助。 香港房屋協會於1951年取得[[香港法定機構|法定機構]]的資格。並於1952年開始獲[[香港政府]]以低於市價批出土地,興建供低收入人士入住的房屋。香港房屋協會首個發展的出租屋邨是[[上李屋邨|上李屋]],於1952年落成,提供360個單位。 由1968年開始,香港政府就不斷邀請房協執行個別資助房屋項目,包括1968年的市區改善計劃,1970年代的郊區[[公共房屋]]計劃,1980年代作為輔助[[香港房屋委員會]][[居者有其屋計劃]](簡稱「居屋」)的「[[住宅發售計劃]]」,1990年代的[[夾心階層住屋計劃]],以及[[董建華]]上台執政期間的[[首次置業貸款計劃]],2000年的「優質工序」短片系列,希望為業界訂立一個良好和正確的施工程序標準,同時讓參與房協工程的地盤工人及承建商明白房協的施工質素的要求,為提升香港建造質素作出貢獻。 房協並非隸屬於政府架構的一部份,但作為非牟利的獨立機構,房協一直擔當「房屋實驗室」的角色,發展及研究不同的房屋計劃。例如在1990年代初期,房協去研究,發展及建造香港首個環保房屋——[[茵怡花園]],影響到今日香港和世界社會對環保建築的發展和重視;而在1996年起至今,房協亦去研究、發展、建造及管理長者房屋(如:[[樂頤居]],[[彩頤居]]及[[雋悦]]),影響到香港社會對退休人士未來日後生活和相關量身打造的建築的關注和重視; 此外,房協由1974年起至今,研究、發展及參與[[市區重建]](如:[[荷李活華庭]],[[喜雅]]等),也影響到香港及中國國內對拆遷賠償及安置計劃的制定,以及善用都市改造去進一步提升和釋放舊樓發展潛力和改善舊區整體環境,注入新元素,藉此提升樓宇價値和改善生活質素的策略,房協透過不斷自行研發不同的房屋計劃,累積不同經驗,並將之製成報告書,影片,甚至建造出來,將經驗與香港及國際業界分享和交流,為提升樓宇建造及設計質素和提升市民生活質素作出重大的貢獻。 由於房協並非[[政府部門]],所以在房協的發展計劃申請提交圖則時,也要經[[屋宇署]]及[[消防處]]按現行的法例去審批,跟私人發展無異。並非如其他負責興建樓宇的政府部門如[[房屋署]]般,由[[運輸及房屋局]]轄下的[[獨立審查組]](Independent Checking Unit)根據《建築物條例》審批或如[[建築署]]般,由內部的SCCU審批。所以房協興建的出租單位,業權為私人擁有,並非由政府擁有,所以正確來說由房協發展的[[出租屋邨]]並非[[公共屋邨]],而房協自己在其網頁及文件也稱其轄下的出租住宅物業為出租屋邨,並非稱作公共屋邨。 雖然如此,房協亦經常獲得政府的資助,以及被賦予參與和執行部份[[房屋]]政策的權利,以輔助房委會為本港提供更多的[[資助房屋]]單位,因此,儘管房協經常強調其非官方身份,但不少市民都誤以為房協是一個半官方組織,但實際上房協只是一所非牟利的慈善機構,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納香港稅項。 2016年7月29日房屋協會今日宣佈推出「[[香港政府公務員建屋合作社]]」先導計劃,業主可向房協提出申請,房協會以市價一成的補償收購單位,重建成資助出售房屋。 香港房屋協會仍曾經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推行多個市區重建計劃,並推出[[樓宇管理維修綜合計劃]]。 ==物業發展== ===房屋種類=== 香港房屋協會的房屋單位總數約73,000個,它們包括: * 出租屋邨 * 市區改善計劃 * 郊區公共房屋 * 住宅發售計劃 * 夾心階層住屋計劃 * 市值發展項目 * 「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 * 市區重建項目 * 資助出售房屋計劃 * 暫租住屋 ===出租屋邨=== 出租單位分為甲類和乙類兩種,甲類出租單位的對象為低收入家庭,而乙類出租單位則出租予入息較高的家庭,甲乙兩類出租單位的申請資格亦各有分別,而兩類出租單位的租金也比市值為低。 除了一般的出租單位外,房協在部份出租屋邨中,亦設有約900多個年長者單位,為年長者提供租金優惠及特別為年長者設計的出租單位,出租單位總數約31,000個。 ====樓宇設計==== 香港房屋協會所興建的出租屋邨,均由私人建築師公司以因地制宜及富美感而實用的方向去設計,此外,屋邨設計亦十分著重配合周邊環境,設計出獨特並具創意的樓宇,與房屋署所推行的標準設計剛好相反(儘管如此,房屋署在設計標準樓宇時也許具備心思,卻以「倒模形式」大量興建、顯得缺乏獨特與創意;或者在出租屋邨者內一些附屬設施、地方作出精心設計,唯這些地方並不是樓宇建築的主要設計,若住戶沒有仔細觀察則不容易發現)。在1990年代之前,房協出租大廈一般採用了中間走廊或單邊[[走廊]]形式的設計以符合經濟原則。 1990年代開始,房協出租大廈的設計在可能的範圍內已改為一層八伙類似出售單位的間隔,在公眾地方如入口大堂、[[電梯]]大堂及戶外空地上,設計著重於提供足夠的照明、顯眼的指示牌、標誌及[[信箱]];而大廈大堂入口採用質素較好和更耐用的修飾材料,並配合冷氣裝置及燈光設計,務求為住戶提供一個更舒適和愉快的環境(媲美1990年代中由房委會設計的「[[康和型大廈|康和型]]」樓宇,該設計同樣一層八伙、擁有高質素的大堂裝潢及修飾物料,然而「康和型」是為[[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而設、並用於1990年代始的居屋屋苑及少部分由居屋轉為出租公屋的屋邨)。 而祖堯邨及乙明邨更設有泳池。其中荔景祖堯邨於1981年全面落成,當時憑其地盡其用及優美的環境設計,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1981年的優異獎狀。 [[荃灣]][[祈德尊新邨]]於1989年全面落成,憑其獨特設計和景緻怡人的園林,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1991年的優異獎狀;而另一個出租屋邨——[[將軍澳]][[茵怡花園]]則憑其環保設計,於1997年全面落成,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1998年的銀牌獎。 ====出租屋邨的住宅單位設計的演變==== 1952年至1981年間落成的的[[房協出租屋邨]](例如:[[漁光村]]、[[勵德邨]]及[[祖堯邨]]等) :單位設計一般以[[英國]]、[[新加坡]]及香港等[[公共房屋]]作藍本,大部份都建有[[露台]]及[[花槽]],一般設有獨立的[[廚房]]及[[浴室]]等設備,廚房也較[[房委會]][[公屋]]為大,但單位設計一般欠缺考慮到通風,採光,景觀,社交等因素,而單位除廚房及浴室外,內部基本上沒有固定間格的,但住戶可按需要分間成一房至三房單位。而到1970年代開始,部份單位浴室更開始設有[[浴缸]],而其中在1976至1981年間落成的[[祖堯邨]],更開始把窗戶位置按預計的房間位置設定好,方便住戶間房。 1981年至1991年間落成的的房協出租屋邨單位(例如:[[乙明邨]]、[[家維邨]]及[[玉蓮臺]]等) :單位內部設置[[對流窗]],露台及花槽等,單位內設有獨立的廚房及浴室等設備,單位除廚房及浴室外,內部沒有固定間格的,但窗戶位置已按預計的房間位置設定好,住戶可按需要分間成一房至三房單位。其中1989年至1991年部份的房協出租屋邨單位(例如:[[祈德尊新邨]]及[[偉景花園]]),更開始以房委會的[[居屋]]∕[[私人參建居屋]]作為藍本,並裝有地下大閘,全部單位附有梗房設計由一房兩廳至三房兩廳不等。 1991年至1996年間房協更推出乙類出租屋邨單位(例如:[[駿發花園]]、[[健康村]]重建一期及[[寶石大廈]]) :其中[[駿發花園]]的單位內部仍是沒有固定間格的,但窗戶位置已按預計的房間位置設定好,住戶可按需要分間成一房至三房單位,而到後期的[[健康村]]重建一期及[[寶石大廈]]的出租單位,更採用香港常見[[私人住宅]]三梯八伙式的設計,並附有梗房設計由一房兩廳至三房兩廳不等。 1997年至2008年間落成的房協出租屋邨單位(例如:[[茵怡花園]]、[[翠塘花園]]及[[觀龍樓]]重建一期等) :單位設計已考慮到通風、採光、景觀、社交等因素,單位內部再以不設固定間格,但窗戶位置已按預計的房間位置設定好,住戶可按需要分間成一房至三房單位的方式去興建。 自2008年觀龍樓重建一期落成後至2017年間香港房屋協會都沒有新的出租屋邨單位落成。 :房協前主席[[楊家聲]]在2011年報中指出:「為確保房協可以長遠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檢視目前的資產狀況,研究在未來30至50年間怎樣最能善加運用。雖然現階段尚未有具體時間表,但長遠來說,我們希望能夠重建全部二十個屋邨。這當然要視乎我們的財政能力、政府對重建方案的支持,以及屋邨是否有足夠單位作調遷之用。」 2013年港府再次於沙頭角批地給房協建造樓高5層、提供140個出租單位的大廈,名爲「迎海樓」,於2017年入伙,只限持[[禁區紙]]的沙頭角居民申請,歸入[[沙頭角邨]]。由於迎海樓以歐陸小鎮風格建造,色彩繽紛,座落沙頭角海海邊,升降機大堂和走廊有如酒店,遠看儼如海邊的歐洲小鎮,被譽爲「香港最靚公屋」。 ===屋苑設施=== 自1970年代末起,香港房屋協會興建的屋邨大部份都設有商場、中央公園、室內停車場和屋邨俱樂部等私人屋苑設施,部份位於新界的房協屋邨甚至有游泳池和露天停車泊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港房屋協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