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09.16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道:呼吸间的艺术 的原始碼
←
香道:呼吸间的艺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香道:呼吸间的艺术 '''<br><img src="https://image.16pic.com/00/13/04/16pic_1304622_s.jpg?imageView2/0/format/pn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16pic.com/sucai/tupian_%E8%A7%82%E9%9F%B3%E4%BD%9B%E5%83%8F_0-0-0-0-0-0-0-0-0_126.html 圖片來自六图网]</small> |} '''香道:呼吸间的艺术''',翻阅古籍,香之倩影随处可见。宋时朱熹有《香界》道:“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元曲《西厢记》中,张生初见崔莺莺,便是莺莺在佛殿“烧香”,“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清代《红楼梦》中,贾宝玉题有一联“宝鼎茶闲烟尚绿”,道的便是宝鼎炉焚香的情景 == 原文 ==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宋代诗人苏轼的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 一炉香,宁神静气;一缕烟,静心养魂。时过境迁,好茶者还是那么多,但那一缕香的温馨却渐行渐远。 而最近,一批温州商人悄然迷上了香道,在市区开设了一家以展示、传承香文化为主题的香道馆,重拾这门由老祖宗兴起、却在异国他乡日本大行其道的艺术。上周六,记者走进了这家名为“天香阁”的香道馆,领略了一番香道文化的独特魅力。 爱香需有道 自古以来,品茶,抚琴,玩香都是文人墨客修身养性之道。伴随着悠扬的古琴乐曲和沁人心脾的缕缕幽香,记者有幸一睹香道文化的稠厚芬芳。 两扇古色古香的花棱窗背后,一位身着汉服的香道师正襟危坐,她的面前,摆放着香铲、香筷、香勺等工具,奇楠、檀香、达拉干等香材,或被磨成粉,或被切成块,静静地躺在晶莹剔透的香罐里。 待一行人坐定,香道表演正式开始。此番,香道师为我们带来的是“隔火熏香”。“隔火熏香”是一种考究的用香方法,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以专门制作的香炭块为燃料,通过“隔片”炙烤香品,使其散发出舒缓温润的香韵。 只见香道师用香夹夹起一小块香炭置于炭盘,点燃,动作娴熟优雅,紧接着取出茶杯大小的香炉,将里面香灰捣松,再把炭块埋入其中。“松捣香灰的目的,就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这将有助于炭的燃烧。”香道师说。 控制好炭块填埋的深度后,她又拿起工具将香灰四周压紧,使其逐渐聚拢成山状。此后,便取出探针,在香灰上戳一小孔,让炭的热气通过小孔渗透出来。最后,将盛有香材的银叶片轻轻置于香灰之上,霎时间,馨香之味伴随着空气悠然散开。 约莫二十分钟的制香过程之后,便迎来了激动人心的品香时刻。在香道师的指导下,记者左手托起香炉,右手轻拢香气,闭目探鼻深深吸一口,一股淡雅的幽香扑鼻而来,继而侧脸呼气。如此这般连续缓慢重复三次,便是一道完整的品香程序。 养心之学问 古时,闻香与品茗、插花、挂画并称为“四般闲事”。玩香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袅袅青烟升腾的篆香,也有不见烟雾只闻馨香的隔火熏香;呼朋引伴相聚闻香者有之,独自焚香品读诗书者有之…… “香道文化一度在我国非常盛行,”香席间,这位年轻的香道师汪丹与记者聊起了香道的历史,“它始于春秋战国,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却因为历史原因出现了断档时期,在近代又由日本传回中国。” 汪丹告诉记者,所谓香道,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和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 “香道之道在心不在香。”汪丹说。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炷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带来的奇妙感受,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以前性子急,烦的时候,想想闻香的心态,性子也就慢慢地沉下来了。” 在她眼里,品香的过程就是感受生命的过程。因为每一种香料都是有生命的,而她的职责,就是制好每一种香,使它们在最美好的时刻尽情绽放。 “对我来说,品香的过程总是充满惊喜,因为不同的香材总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汪丹坦言,品香改变了她的生活,如今,跟香道有关的一切都成了她的挚爱,形形色色的香料,品香的器皿、香道的书籍等等。 闻香识生活 去今两年,随着清宫剧《甄嬛传》的热播,剧中“小主们”使用的各种香料为人所津津乐道。 古时中国讲求清雅之气,隔火焚香盛极一时。人们雅集品香,并乐于乘着兴致在香笺上书写偈句,诗意地表达香带来的感官想象,咏香之词不绝。闻香、品香、听香……所有的香气,皆是心息沉淀。香,在几千年的岁月里,与文为伍,与雅结伴,镌写出中国独特的文化模式。 翻阅古籍,香之倩影随处可见。宋时朱熹有《香界》道:“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元曲《西厢记》中,张生初见崔莺莺,便是莺莺在佛殿“烧香”,“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清代《红楼梦》中,贾宝玉题有一联“宝鼎茶闲烟尚绿”,道的便是宝鼎炉焚香的情景。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里,同样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08年,北京等地就已开设正规课程教授香道,传授香料知识、品香礼仪和配香之道。 如今,香道的含义已远远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忙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许多人只顾着努力向前奔跑,却忽视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所以有必要适时放松一下,调整步伐,确定方向。” “现在,香道正逐渐被一些商务人士所接受,这些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的纯香,不仅能给品香者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章嗣亮说。而他的香道馆,秉承的是“以香会友”的原则,旨在为宾客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将定期举办书画、玉器等展览,为文人雅士搭建艺术交流、展示的平台。<ref>[https://www.zhongfox.com/fo/detail_10344.html 香道:呼吸间的艺术]</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道:呼吸间的艺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