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35.1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馮平山 的原始碼
←
馮平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馮平山.jpg |thumb|300px|馮平山 <br>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c75e0657c196429f9f8234343aa956a7.jpeg 原圖鏈接] ]] '''馮平山''' ({{bd|1860年||1931年|catIdx=F馮}}),原名'''馮朝安''',[[廣東]][[新會]]會城高第里人、慈善家。 馮平山的父親[[馮洪福]],號景堂。 馮平山7歲讀《[[四書]]》,15歲隨其六叔往[[泰國|暹羅]]學習經商,來往於[[廣東省]]、[[香港]]、[[澳門]],[[重慶]]各地,在[[四川]][[重慶]]創辦安記商號,購銷[[陳皮]]、[[桂皮]]、[[四川]]等[[中藥]]材料。在[[1890年]],馮平山自編[[電報]]暗碼,通經貿信息,又自置兩艘英國商船,貨運[[重慶]]與[[香港]]間,10年間,盈利100萬銀圓。 [[1909年]],馮平山在廣州開設[[兆豐行]]從事藥材買賣。[[1913年]]遷往香港繼續經營,後來成為[[南北行]]之中的一家著名商號。馮平山曾在[[1918年]]開始,與人合資開設[[穗安銀鋪]]、[[岐豐行]]、[[南生行]]、[[維吉銀號]]、[[亦安銀號]]、[[東亞銀號]](後來成為[[東亞銀行]])商號等,1922年更與人合辦[[華人置業]]和[[安榮置業]]。 馮平山的慈善公益事業,包括廣州[[方便醫院]]、香港[[1913年]]成為[[東華醫院]]總理,協辦[[大口環義莊]]、同年7月[[新會]][[天河圍]]賑災、[[1917年]]在新會會城創辦[[平山貧兒義塾]]、在香港與[[孔聖會]]辦免學費男女[[義塾]]。[[1918年]]加入[[新會商會]]、成為[[保良局]]總理。[[1919年]],在新會捐建[[白沙公園]]、[[象山公園]]、[[嘉會亭]]、[[養拙亭]]及[[香港華商總會]]新樓。 他也曾擔任[[團防局]]紳,並出資推動[[廣華醫院]]創辦免費[[留產]]服務。 馮平山支持中文教育,為[[官立漢文中學]](今[[金文泰中學]])的倡議者之一,並協助[[香港大學]]開設中文本科課程及創辦中文學院,其兒子[[馮秉華]]和[[馮秉芬]]更為中文學院第一期學生。馮平山更向香港大學捐出十萬港元興建中文圖書館,校方為其冠名紀念。 [[1922年]],馮平山在新會會城捐建[[平山小學]]、新會[[景堂圖書館]]、廣州高師附屬高小校舍及獎學金、在香港捐建[[香港仔兒童工藝院]],[[香港華商總會]][[圖書館]]等。 馮平山在[[1925年]]獲[[香港政府]]的[[太平紳士]]榮銜。 [[1931年]][[8月2日]]在[[香港]]辭世,享年72歲。 ==參考來源==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馮平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