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95.1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马礼逊学校 的原始碼
←
马礼逊学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马礼逊学校.jpeg|有框|右|<big>马礼逊学校(校园)</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14/559bd82b90dc4df398592745c0ee781a.jpeg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192016489_38354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马礼逊学校'''于道光十九年(1839)澳门马礼逊学校创建,这是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所学校,并成为基督教教育事业的开端。该校是来华传教士秉承[[马礼逊]]的遗志创建的。英国怡和洋行(又称渣甸洋行)出资办学,由外国人在澳门设的马礼逊协会管理。 在中国,教会学校的发展是与[[基督教]]的传播共进退的,中国历代王朝对基督教的政策时常变化,但大多数都是排斥大于接受。清中期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对华侵略,基督教在中国有了发展,首先是沿海的大中城市和外国租界,如[[北京]]、天津<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28bef330101kcu1.html (转载)天津基督教会简史],新浪博客,2014-05-21</ref>、[[南京]]、[[上海]]等。 民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一再表示对各宗派一视同仁,基督教在中国传布,成效惊人。而教派除了传道事工之外,并致力于各种社会事业,如建设大学、医院、书局、救济院、[[孤儿院]]等。教育方面,[[天主教]]<ref>[http://www.gov.cn/guoqing/2005-09/13/content_2582720.htm 天主教],中国政府网,2017-10-23</ref>和新教都在中国建立了一大批教育机构,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一些中国著名大学均起源于教会学校。 ==发展历史== 马礼逊学校建校的目的是培养中国幼童通晓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宣扬基督教教义。贫穷学生不仅免收学费,还提供食宿、衣服与书籍。 1835年早期,[[澳门]]马礼逊学校附设于郭士立夫人(Mrs.Charles Gutzlaff)所属女校。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女校停办,但是马礼逊教育协会先前所聘的美国人布朗(Samuel Brown 1810-1880)已于1839年11月抵达澳门。布朗,美国康涅狄格州人,毕业于孟松学校,183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有语言学教学经验,布朗到达后,着手马礼逊学校的复校工作。校址在“大三巴”旁的马礼逊教育协会内它以促进英文教学,以使中国人取得“西方的各种知识”为宗旨。《南京条约》签订后,英人割据香港,因为马礼逊的长子马儒翰是首任港督璞鼎查德译员,首任华民秘书(后称华民政务司)。璞鼎查同意拨地供马礼逊学校使用。1842年11月1日布朗夫妇领11名学生从澳门迁香港。1843年香港开埠,广东布政使黄恩彤曾参观该校,在他写的《抚远经略》中称“马公书院”,该校地方狭隘,其面积无法与广州的书院相比。道光三十年(1850),马礼逊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而解散。该校培养出了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后来从事中国学生留美教育事业的容闳等人。 马礼逊学校初期学生6人,黄宽、黄胜、李刚、周文、唐廷枢、容闳。唐廷枢(又名唐亚区、唐景星,来自[[广东]]香山县唐家镇)日后任轮船招商局总办,主持开平煤矿,兴建[[唐胥铁路],夫妻在马礼逊学校当校工。马礼逊学校按学生程度分四个班,四班为最高班。半天学英文、半天学中文 。 ==视频== ===<center>马礼逊学校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西方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最先将石版印刷术带到了中国</center> <center>{{#iDisplay:s3228gxqet1|560|390|qq}}</center> <center>清朝时期,马礼逊耗时8年编撰出英汉字典,当时的英国如获至宝</center> <center>{{#iDisplay:g3216lul795|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返回「
马礼逊学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