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6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魚龍屬 的原始碼
←
魚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魚龍屬'''<br><img src="https://i.dailymail.co.uk/1s/2018/12/05/16/5160456-0-image-a-12_154402896334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6464007/Ichthyosaurus-lived-180-million-years-ago-like-dolphins.html 圖片來自dailymail]</small> |} '''魚龍屬'''(屬名:''Ichthyosaurus''),[[希臘文]]意思為“魚類蜥蜴”,是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魚龍的化石發現於[[比利時]]、[[英格蘭]]、[[德國]]、[[瑞士]],生存年代為[[侏儸紀]]早期([[赫唐階]]到[[錫內穆階]])。 魚龍屬於[[魚龍目]],該目名稱來自於本屬動物。牠們是魚龍類最著名的屬。<ref name="Maisch & Matzke, 2000">Maisch MW, Matzke AT. 2000. The Ichthyosauria. ''Stuttgarter Beiträge zur Naturkunde Serie B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298''': 1-159</ref> <ref name="McGowan & Motani, 2003">McGowan C, Motani R. 2003. Ichthyopterygia. – In: Sues, H.-D. (ed.): ''Handbook of Paleoherpetology, Part 8, Verlag Dr. Friedrich Pfeil'', 175 pp., 101 figs., 19 plts; München</ref> <ref name="Maisch et al., 2008">Maisch MW, Reisdorf AG, Schlatter R, Wetzel A. 2008. A large skull of Ichthyosaurus (Reptilia: Ichthyosauria) from the Lower Sinemurian (Lower Jurassic) of Frick (NW Switzerland). ''Swiss Journal of Geosciences'' '''101''': 617-627. </ref>魚龍的第一個完整化石,是在1800年代早期發現,由[[瑪麗·安寧]](Mary Anning)發現於英格蘭。 ==古生物學== 魚龍較牠們的近親體型小,身長2公尺。在[[德國]][[侯茲馬登]]的[[侏儸紀]]岩層發現了數百具保存良好的魚龍化石。有些骨頭仍保持自然形態。有些化石有胚胎體樣本在身體裡,顯示魚龍以及另一種魚龍類是[[胎生]]。在魚龍的近親[[狹翼魚龍]](''Stenopterygius'')上也有類似的發現。這些[[德國]]的化石也透露了魚龍皮膚的外形,顯示牠背上有肉質的[[背鰭]],以及大型[[尾鰭]]。其他魚龍類化石顯示這些特徵魚龍以外也有物種擁有這些特徵。 魚龍的耳骨很堅硬,可能將震動傳至[[內耳]]。視力是魚龍的主要獵食能力,牠擁有巨大、靈敏的眼睛,由骨環保護著。魚龍的[[糞便化石]]顯示牠們以[[魚類]]與[[魷魚]]為食。 科學家最初認為魚龍在陸上產卵,後來的化石證據顯示雌性魚龍直接產下幼體,幼體的尾巴先經過產道,以防止在水中溺死。魚龍已成為完全的水生動物。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魚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