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66.15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鯽魚潭 的原始碼
←
鯽魚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鯽魚潭'''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pimg.tw/c931011106/1543488530-3448585661_n.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931011106.pixnet.net/blog/post/264805960-%E9%AF%BD%E9%AD%9A%E6%BD%AD%E6%8E%A2%E8%A8%AA%E8%88%87%E9%83%A1%E5%9F%8E%E9%BE%8D%E8%84%88%E4%B9%8B%E8%AA%AA 圖片來自pixnet] </small> |} '''鯽魚潭''',又稱'''鯽仔潭'''、'''龍潭'''、'''東湖''',是位於今[[臺灣]][[臺南市]][[永康區]][[大灣 (臺南市永康區)|大灣]]至[[仁德區]]一帶的古[[湖泊]],為昔日[[台邑八景]]之一,留下許多相關文學作品。約自[[臺灣清領時期|清]][[道光]]初年開始逐漸乾涸,今日[[崑山科技大學]]校內的'''崑山湖'''為其殘存部分。<ref>[https://c931011106.pixnet.net/blog/post/264805960-%E9%AF%BD%E9%AD%9A%E6%BD%AD%E6%8E%A2%E8%A8%AA%E8%88%87%E9%83%A1%E5%9F%8E%E9%BE%8D%E8%84%88%E4%B9%8B%E8%AA%AA 鯽魚潭],pixnet</ref> == 歷史 == 民國77年(1988年)由[[石萬壽]]編纂之《永康鄉志‧建置》指出鯽魚潭為古代大灣海峽消退後之殘餘。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該潭曾經乾涸。康熙二十八年左右潭面「周圍大十里餘,深不可測」,潭中生長許多[[鯽魚]]可供每年[[徵稅]]。康熙三十五年左右該潭改名為「東湖」,《永康鄉志》認為是因位於[[台灣府城]]東方而得名。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完稿之《[[臺灣縣志]]》中則記載該潭形狀細長,長約三十餘里,除鯽魚仍多以外,其水源亦可灌溉附近[[永康里 (堡里)|永康里]]、[[長興里 (堡里)|長興里]]、[[廣儲西里]]等三地之農田,為祈雨之處故又稱「龍潭」,「'''龍潭夜月'''」並為台邑六景之一。 [[乾隆]]時期《[[重修臺灣縣志]]》對該潭記載與《臺灣縣志》大致相同,不過長度從三十餘里減至二十餘里,六景並擴充為八景,乾隆十六年(1751年)侯世光並於其上建立鯽仔潭橋。臺灣府知府[[蔣元樞]]亦曾於湖上建水心亭,為遊人[[墨客]]聚集之處,後於道光初年開始乾涸。 [[台灣戰後時期]],[[李正合]]在附近創辦崑山工業專科學校(今崑山科技大學)並擔任[[校長]]。為求保存[[古蹟]]、復興[[中華文化]],遂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末期發起整理景觀、興建曲橋亭臺等,歷時兩年完工。 == 相關文學創作 == 清領時期前往鯽魚潭遊覽之文人留下不少相關詩文創作,例如[[林慶旺]]〈東湖即景〉;李雰〈龍潭夜月〉;[[章甫 (清朝)|章甫]]〈遊鯽魚潭記〉、〈鯽潭月夜泛舟〉、〈鯽潭霽月〉等。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鯽魚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