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233.1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鳊鱼 的原始碼
←
鳊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鳊鱼</big> ''' |-鳊鱼 | [[File:20150808081956468.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qnong.com.cn/uploadfile/2015/0808/20150808081956468.jpg 原图链接][http://www.qnong.com.cn/zhidao/tujian/7449.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bian yu</big> '''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鳊鱼 拉丁学名: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1855)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 属:[[鳊属]] |} '''鳊鱼''',学名: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1855) ,又名鳊,亦称长身鳊、鳊花、油鳊;古名槎头鳊,缩项鳊。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体长40厘米左右,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食性广。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ref>[https://www.meishichina.com/YuanLiao/BianYu/ 鳊鱼的做法],</ref> =形态特征= 鳊鱼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体长约50厘米,为体高的2.2-2.8倍。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头较小,头后背部急剧隆起。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前位,口裂广弧形。上下颌角质不发达。背鳍具硬刺,刺短于头长;胸鳍较短,达到或仅达腹鳍基部,雄鱼第一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臀鳍基部长,具27-32枚分枝鳍条。[[腹棱]]完全,尾柄短而高。鳔3室,中室最大,后室小。 鳊鱼头后背部急剧隆起。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整个体侧呈现出一行行紫黑色条纹,腹部银白。上盖有坚硬的角质,但容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缘的距离为近。下咽齿3行。鳃耙17-22,多数为18-21。侧线鳞50-60。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著大于头长。胸鳍刚达到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著的腹棱。[[臀鳍]]条3,24-32,多数为26-28;无硬刺,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垂直线下方。尾鳍分叉深,下叶较上叶为长。体呈青灰色,头的背面及体的背部较深,侧面灰色带有浅绿色泽,腹部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生活习性= ===食性=== 鳊鱼为草食性鱼类,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从4月开始摄食,延续到11月,以6-10月摄食量最大。 ===生长=== 鳊鱼属于中型鱼类,生长速度较快,以1-2龄生长最快。在水草较丰盛的条件下,一般当年鱼体重可达100-2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300-500克,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最大个体可达3-5千克。 ==视频== {{#ev:youku|XMjgwODI2ODA1Mg|640|center|钓鳊鱼 农视网致富经鲳鳊鱼武昌鱼养殖技术|frame}} ==参考资料==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返回「
鳊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