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35.2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鳞 的原始碼
←
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鳞</big> ''' |- | [[File:T0184ba866577bb12e6.jpg|缩略图|居中|[http://p2.qhmsg.com/dr/220__/t0184ba866577bb12e6.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9%B3%9E&src=tab_www&correct=%E9%B3%9E&ancestor=list&cmsid=79db4dac13050a228ca5775c969ea581&cmras=0&cn=0&gn=0&kn=0&crn=0&bxn=20&fsn=80&cuben=0&pornn=0&manun=6&adstar=0&clw=282#id=68fa6761b0b11879d2800d1416589022&currsn=0&ps=64&pc=64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鳞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鱼类、爬行类和少数哺乳类身体表面以及[[鸟类]]局部区域所覆的一类[[皮肤]]衍生物。一般呈薄片状,具有保护作用。根据鳞的来源不同可以分成[[骨质鳞]](真皮鳞)和角质鳞两大类。 =='''基本信息'''== 分类 骨质鳞 根据形状的不同,骨质鳞又可分成3种:①盾鳞。原始,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一般呈棱形,由位于皮肤里的基板和外露并指向后方的棘突组成,二者均源于真皮;棘外覆有一层表皮形成的珐琅质(釉质)。因与高等脊椎动物的齿相当,故又称皮齿。见于软骨鱼类,如鲨、鳐等。②硬鳞。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多斜方形,真皮演化而成。由真皮内的骨质板及覆于表面的硬鳞质(闪光质)组成,坚厚而有特殊光泽。见于硬鳞鱼类,如鲟、雀鳝等。③骨鳞。由真皮性骨板构成,前端插入鳞囊内,后端游离,呈覆瓦状排列,利于躯体灵活运动。骨鳞近于圆形,上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同心圆环纹和辐射线。同心圆环纹为由于季节不同而表示出长速度差异所形成。春夏因[[食物]]丰富,鱼类生长快,环纹较宽;秋冬食物缺乏,生长较慢,环纹较密;一年内生成疏密两群环纹组成一个年轮。根据鳞上的年龄数可推断鱼的年龄、生长速度及生殖季节等。根据形态和构造,骨鳞分成两种:游离端光滑的圆鳞和游离端有细小栉齿的栉鳞。骨鳞见于大多数硬骨鱼类,如鲤、鲈等。 鱼体两侧侧线器官所在处,各有一排上有穿孔的[[鳞片]],叫侧线鳞。侧线鳞数及侧线上鳞(背鳍起点基部至侧线的鳞)和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基部至侧线的鳞)数目可用鳞式表示,为鱼类分类的依据之一。 角质鳞陆生脊椎动物体表特有的鳞,普遍存在于爬行类,故又称爬行鳞;亦见于鸟类足部、鼠类尾部和穿山甲体表等。来源于表皮的角质层,起保护和保水作用。鸟喙外的角质套亦为角质鳞的变形物。 =='''作用'''== 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鱼除了头和鳍,全身都长满了鳞。箱鱼屯用一片片六角形的鳞,把整个身体包起来;棘鱼屯的鳞更特别,它像一根根针刺插在皮肤上。鱼类的鳞片不仅形状不同,大小相差也极悬殊。大海鲢的[[鳞]]片直径超过了5厘米,印度河中的鱼巴鱼更大,其鳞宛如人的手掌。相反,像马鲛鱼、金枪鱼等大型鱼类的鳞却很小,与它们的体形很不相称。而鳗鲡的鳞小得肉眼难见,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它的"尊容"。鱼的每一鳞片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脆薄,是一种骨质的物质;下层柔韧,由交错的纤维组成。 为什么鱼有鳞呢?鱼鳞仅仅是一种装饰品吗?当然不是。鱼类学家认为,鱼鳞是一种多功能的组织。首先,鱼鳞犹如盔甲,能起保护作用。它可以帮助鱼抵抗疾病,使鱼免遭水体中微生物的侵害。对大多数鱼来说,鱼鳞相当于外露的骨骼,有助于鱼维持体形。鱼鳞还有伪装作用:鱼腹部的鳞能反射和折射光线,如果水下有凶猛的鱼游过,当它往上看时,就很难把鱼体和水的闪光分辨开来。大部分鱼类学家认为,鱼鳞能使鱼减少水中的摩擦力。此外,鱼类学家还可以从鱼胃中所发现的鱼鳞,来确定食肉鱼类的生活习性,以及哪些鱼是它们爱吃的食物。鱼鳞也可用来鉴定鱼的年龄、性别和生长速度。 鳞是鱼类皮肤的衍生物,具有保护鱼类身体的功能。可是,由于不同鱼的皮肤结构不同,导致有的鱼有鳞,如鳞鲤、草鱼、鲢鱼等;有的鱼只在身体某一部分皮肤的表层上有鳞,如镜鲤、鲟鱼等;有的鱼鳞非常细,被[[粘液]]裹住,一般不易发现,如黄鳝、鳗鲡等;有的鱼的鳞已退化,如革鲤、鲶鱼等。那么,为什么有的鱼有鳞有的鱼没有鳞呢?实际上这是鱼类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后逐渐形成的。其中没鳞的鱼,它们的皮肤上有其他结构来代替鳞所起的作用。如粘液腺极为丰富的鱼,所分泌出的粘液已足够保护鱼长期生存下来,所以就不再有鳞了。其次,人工养殖也会产生无鳞鱼。如革鲤就是人工选择下培育出的一种无鳞鲤鱼,其实它们的祖先是有鳞的。鲤鲡的幼鱼[[透明]]无鳞,到体长14厘米~17厘米时才开始长鳞,若要观察它们的鳞,最好挑选体长21厘米以上的成鱼<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9%B3%9E 鳞],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