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6.1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鸡鸣寺 的原始碼
←
鸡鸣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鸡鸣寺11.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132780311&di=61c2b5631c11614f452321d78351d660&imgtype=0&src=http%3A%2F%2Fyouimg1.c-ctrip.com%2Ftarget%2Ffd%2Ftg%2Fg6%2FM00%2F03%2F73%2FCggYtFbLOwSAYqNVAATjzFr_gNg846.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sight/warsaw1261/1677-dianpingCategory5.html 来自携程网图片]]] '''鸡鸣寺''' (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寺) 鸡鸣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又称[[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ref>[http://www.china.com.cn/culture/guoxue/2010-06/09/content_20216255.htm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京与中国的佛教文化 ], 文化中国.2010-06-09[引用日期2014-04-13]</ref> 鸡鸣寺历史可追溯至东吴的栖玄寺,寺址所在为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300年(西晋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旧屋,扩大规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题额为“鸡鸣寺”。后经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间扩建,院落规模宏大,占地达百余亩。后来古寺毁于咸丰战火,虽同治年间重修,规模已大大缩小,但香火却一直旺盛不衰。 1958年改为尼众道场。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诚法师的带领下,依明清时规模形制,鸡鸣寺逐步恢复并对外开放,成为南京一重要寺院。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剧组因当时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来到南京古鸡鸣寺借用[[药师佛塔]]来拍雷峰塔相关剧目。<ref>[http://www.huaxia.com/zhwh/msdl/dl/2012/05/2868574.html 南京鸡鸣寺药师塔:曾在电视剧中“扮演”雷峰塔 ],华夏经纬网.2012-05-30[引用日期2014-04-13]</ref> == 历史沿革 == === 寺庙前身 === [[File:鸡鸣寺22.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134242065&di=ec3b2a6dfe838bf6d87860d22f0907bc&imgtype=0&src=http%3A%2F%2Fphotocdn.sohu.com%2F20130219%2FImg366447583.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30219/n366447570.shtml 来自搜狐网图片]]] ==== 栖玄寺说 ==== 一种说法认为,据史料记载,早在孙吴时期,现鸡鸣寺之处就已建有一寺,名为“栖玄寺”,此因鸡笼山北面有栖玄塘而得名。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七皇子、建平王刘宏为人谦俭周慎,深得父王信任,并赏赐其在鸡笼山东偏北处建宏敞府第。 刘宏于宋大明二年(458年)临终前,嘱咐将鸡笼山下东偏北处的府第捐为寺庙,沿用名“栖元寺”,元、玄同义,南齐时改名建元寺。孙吴时期开拓了南北向的潮沟(在今南京市机关大院西墙附近),南接城北渠、运渎,经栖玄寺门前,北通玄武湖,后来,明代筑城时阻断了该潮沟,但此沟的南端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尚存,沟旁尚有几棵老槐树。从这些资料看,三国孙吴时的栖玄寺该是鸡鸣寺的前身。 还有人认为三国时,栖玄寺曾是孙吴府第的后苑,晋代时,该地是廷尉署。如果栖玄寺确实是鸡鸣寺的前身,那么,鸡鸣寺的历史就可向前延伸300年,但是,对这一说法存在着争议。 <ref>[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yishu/11724295.html 南京鸡鸣寺 ], 艺术中国.2010-8-5[引用日期2013-12-15]</ref> ==== 同泰寺说 ==== [[File:鸡鸣寺33.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134727796&di=7f4c79acf55a16d06427544b2debec70&imgtype=0&src=http%3A%2F%2Fphotos.tuchong.com%2F360029%2Ff%2F7433928.jpg 原图链接][https://sure.tuchong.com/6864159/ 来自图虫网图片]]]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鸡鸣寺的前身是南朝梁的“同泰寺”。持这一观点的人认定: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在鸡笼山所建的同泰寺,是鸡鸣寺的前身。他们认为:当时的同泰寺范围很大,从山下一直延伸到鸡笼山上。 同泰寺寺内有大殿六所,小殿堂十余所,一座九层浮屠(宝塔),一座七层高的大佛阁,供奉着十方金像和十方银像,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梁武帝是中国古代最笃信佛教的帝王之一,他曾四次舍身于同泰寺,并常到寺内讲经说法。如果同泰寺果真是鸡鸣寺的前身,那么,由于南朝非常浓厚的信佛风气,由于南朝时建康(今南京)寺庙的盛行(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特别是由于梁武帝这位“菩萨皇帝”多次舍身于同泰寺,鸡鸣寺当然是更加的意义凡非。当然,不管其前身是同泰寺还是栖玄寺,或是其它的寺庙遗迹,鸡笼山麓的鸡鸣寺也是一座古老的寺院。 <ref>[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yishu/11724295.html 南京鸡鸣寺 ], 艺术中国.2010-8-5[引用日期2013-12-15]</ref> === 建置沿革 === 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始于东吴。 <ref>[http://www.jimingsi.net/jmsz.asp 历代鸡鸣寺 ], 南京鸡鸣寺官网[引用日期2014-04-15]</ref> 三国时期,为吴国后苑。 东吴赤乌年间(238-240年),建栖玄寺,因鸡笼山北有栖玄塘而得名。吴末,孙皓时毁。 西晋永康年间(300-301年),有僧人在鸡鸣山上倚山造室,建佛寺五所,因规模不大,名声小。 东晋,建都建康(今南京),辟为廷尉署。 南朝刘宋时期,相传有黑龙现于玄武湖,山改名龙山。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征庐山慧远高足雷次宗在鸡笼山开馆授徒,竟陵王萧子良于鸡笼山开西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 南朝宋大明二年(458年),建平王刘宏将鸡鸣山府第舍宅为寺,名栖元寺。齐时,改名建元寺。相传齐武帝萧赜游钟山,至始闻鸡鸣声,故山改称鸡鸣埭。梁普通年间,迁廷尉署于六门外,在原廷慰署地建同泰寺。 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寺建成,当年舍身于同泰寺,并改年号为大通元年。寺在宫后,北掖门外路西,寺南与台城隔,抵广莫门内路西,宫开一后门,与寺之南门相对,名大通门,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名,帝晨夕入寺,多出入此门。寺中造大佛阁七层、宝塔九层、大殿6所、小殿10余所,东西各有般若台三层,筑山构垅,亘在西北,柏殿在其中,东南有璇玑殿,殿外积石种树为山,有盖天仪,激水随滴而转。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铸十方银像。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铸十方金铜像(一说大同三年)。整个寺院宏大庄严、金璧辉煌,常住僧众1000人,盛极一时,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梁武帝4次入同泰寺舍身奉赎,经常集名僧于同泰寺讲经,开无遮大会。 南朝梁大同三年(538年),同泰寺浮图因雷击起火,酿成寺内大火,这座庞大的寺院只有瑞仪和柏堂两个大殿幸存,其余皆化为灰烬。 南朝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四月,九层宝塔遭雷击焚,延及整个寺院,只剩瑞仪和柏堂两个大殿。梁武帝发心重建,宝塔高十二层,未成功即遇侯景起兵反梁。侯景进入建康后,梁武帝被饿死台城,同泰寺毁于战火。 [[File:鸡鸣寺44.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135946179&di=239d0921801e80648af7439841beb7d7&imgtype=0&src=http%3A%2F%2Fimg8.zol.com.cn%2Fbbs%2Fupload%2F22246%2F22245300.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33510_2241.html 来自ZOL论坛图片]]] 南朝陈武帝永定年间(557-559年),同泰寺略有修复。陈时,有慧頵禅师任同泰寺住持。 南朝陈太建元年(569年),宣帝陈琐征天台宗二祖慧思禅师至栖玄寺讲学,10年后去南岳。 “侯景之乱”后,同泰寺荒芜多年,直至922年后梁时,才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 南唐时期,称净居寺,建有涵虚阁,后又改称圆寂寺。 杨吴溥顺义二年(922年),取同泰寺遗址的一半地方建台城千佛阁,又称台城院、台城寺,寺前置三品石4块,西有白莲阁,阁下右方有小石池,面方一丈余。 宋朝时期,又分其一半地基建法宝寺。南宋淳佑七年(1247),创制精锐军,同泰寺旧基皆为寨屋(军营)。景阳井台基及迎春、结绮、望仙三阁故址与胭脂井都在寨内。虽为营寨,但保留南唐旧寺屋宇,供奉普济禅师宝公像。宋末,遭战火受损。 元朝时期,鸡笼山上有普济禅师庙,山下为处决犯人的刑场,刑场附近有一座万人坑。 明朝初年,朱元璋自着意整理佛教后,南京寺院大多迁往城外清静处,唯鸡鸣山上的普济禅师庙仍屹立于城中,且赐日本贡品白玉佛观音像供奉于寺中,住持别峰。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在鸡鸣山南(今北京东路一带)建10庙,即明初开国功臣庙、帝王庙、卞壸庙、刘越王庙、曹武惠王庙、福寿庙、城隍庙、真武庙、蒋王庙和关羽庙。 明朝洪武十八年(1387年)二月,敕建鸡鸣寺,造浮图五级。崇山侯李新奉命督工,在普济禅师庙故址重建寺院,尽拆故宇旧舍,加以拓展扩建,并迁灵谷宝公法师函瘗移于此山,造五级砖塔,名“普济塔”。函瘗藏入金棺内,金棺长约5寸。塔前设有祭堂,每年按时祭祀。其殿堂、门庑,超过原来规模。朱元璋命宿衲阐教德瑄法师为开山第一住持,赐《金字华严经》一部、沉香观音像一尊,亦装入金棺银椁内,作为镇寺之宝,赐门额曰“秘密关”、“观由所”、“出尘径”,题“鸡鸣寺”额。山下有施食台,石表高揭,为宋文宪公书。相传地为古战场,元时刑人于此,常有鬼魅祟入。为治这些余魂滞魄,朱元璋敕使人到西番迎请有道僧惺吉坚藏等七人来鸡鸣寺结坛施食,以度幽灵,并在山下的万人坑旁,建西番殿一座,以黄金装饰,供惺吉坚藏等七位西番高僧居住,越数年后返回。 明朝宣德年间建凭虚阁。 明朝成化年间,寺院又有扩建,建有山门、天王殿、千佛阁、正佛殿、左观音殿、右轮藏殿、五方殿、左伽蓝殿、右祖师殿、施食台、凭虚阁等,共有殿堂楼阁、亭台房宇30余座,全寺占地100余亩,公产田4000余亩,常住僧侣100余人,为金陵五个次大刹之一。 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春,寺僧德旻募缘重修鸡鸣寺,南京兵部尚书张公蓥等捐巨款乐助。 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夏,大功告成,并立《重修鸡鸣禅寺记》碑。大悲、大雄、轮藏、天王诸殿,浮图、千佛阁、法堂、廊庑、庖湢、山门等建筑都修葺一新。寺院的规模扩大到占地一千余亩,殿堂楼阁、台舍房宇达三十余座,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万鹿园与心斋、东廓、南野、玉溪会讲于鸡鸣寺。 明朝万历年间后期,重加修缮,立山门亭,修葺廊墙,并改建禅院于塔下,继任住持僧德瑛法师勒碑记载。 明朝崇祯年间,住持一心和乘悟广募资金为鸡鸣寺置僧田数千亩。 明朝末年,“鸡笼云树”、“凭虚远眺”(也称凭虚听雨)及附近的“珍珠浪涌”在明清时被列为金陵四十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另有“台城观鱼”、“北极登高”等景。 清朝康熙年间,寺遭毁坏,官府曾对鸡鸣寺作过两次大修,并改建山门。 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塔毁,俱重修,并易山门。 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圣祖玄烨第六次南巡到南京时,由曹寅陪同参观了鸡笼山观象台和鸡鸣寺,康熙题写了“鸡鸣古迹”四个大字,并刻石立碑。曹寅又集资修葺大殿和宝塔。 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二十六日,作《重葺鸡鸣寺浮图碑记》。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也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 清朝咸丰年间,寺毁于战火。同年间重修,仅有房屋十余间,中间是小院,前面是正殿。 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捐集资,修建观音楼,鸡鸣寺从此又称为“观音阁”,或“观音楼”。楼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像,面朝北,佛龛上楹联写道:“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有房屋10余间,中间是小院,前面是正殿,规模与明时相比,已小多了。 [[File:鸡鸣寺55.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137303401&di=3864da0d179a056315405e3b8bbcc9d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k.zol.com.cn%2Fdcbbs%2F10413%2Fa10412608_s.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752_108476.html 来自ZOL论坛图片]]] 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观音楼和凭虚阁。 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又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与杨锐游览鸡鸣寺,纵论诸子百家,指点时蔽。 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之洞在观音楼之右,为纪念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倡议将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 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宁布政使黄建莞奉张之洞命在鸡鸣寺造豁蒙楼,并捐资。 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成,张之洞亲书匾额。该楼原有张之洞的画像,悬挂梁启超书联“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后来,又有黄建莞的撰联:“遥对清凉山,近联北极阁,更看台城遗址,塔影横江,妙景入樽前,一幅画图传胜迹;昔 题凭墅处,今日豁蒙楼,却喜玄武名湖,荷花满沼,更风来座右,数声钟磬答莲歌。” 民国三年(1914年),寺僧石寿、石霞又于豁蒙楼旁(古凭虚阁遗址)增建“景阳楼”,立“古胭脂井”碑。 民国四年(1915年),住持守慧赠日本友人馆喜雄诗一首,并书。 民国十四年(1926年),住持守志。 民国十七年(1929年),陈伯韬、王伯沆、胡翔冬、黄季刚、汪辟疆、胡小石、王晓湘7名教授在豁蒙楼“秃笔联句”。 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10月30日,西藏第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1876-1933)在拉萨圆寂。国民政府眷念其保障西陲之功,追赠为“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封号,一切褒崇典礼极为隆重。 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2月14日,蒙藏委员会及国民政府内政部奉命函请南京各有关部门上千人举行追悼大会,在考试院宁远楼诵藏经祈祷,在鸡鸣寺诵汉经追悼。同年重九,一些著名文人登豁蒙楼赋诗,出版《甲戌玄武湖修禊豁蒙楼登高诗钞合集》 一书。 民国二十四年(1936年)5月,山之西北部为政府征用做防空司令部,设置电台,筑北极阁地下指挥所。 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被守卫部队征用作全城通信中心。同年,鸡鸣寺僧人收留抗日军官纽先民。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时,鸡鸣寺、北极阁成了日军杀害中国军民的屠场,鸡鸣寺空无一人。 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3月,僧人回寺,恢复宗教活动,住持二空。是年8月,鸡鸣寺僧人原住持守慧掩护纽先民安全离开南京,经上海奔赴抗日前线。 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农历一月,汪伪政府主管宗教的褚民谊看到鸡鸣寺的楼宇败坏,将要倒塌,雇工修葺,粉刷油漆,镀金出新,恢复旧观。鸡鸣寺原住持僧守慧法师为此立石碑记载,以告后人。 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依山麓建半山永胜茶篷,7月立《鸡鸣寺半山永胜茶篷记》碑。日本投降前后,住持二悟。 民国三十四年(1946年)9月8日,已成为陆军总部的将军钮先铭随何应钦飞抵南京,接受日军投降,他下飞机后首先来到鸡鸣寺,重温故旧,并要求鸡鸣寺为他作法事酬神,以偿宿愿。 1949年,仅有寺僧1人。寺有韦驮殿、大殿、观音殿、景阳楼、豁蒙楼、僧寮、志公殿等房屋32间,另有胭脂井、甘露井等古迹。全寺占地100亩。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鸡鸣寺仅有房屋32间,田产137亩(其中,太平门外有熟地92.6亩,次田19.5亩,水田24.9亩),僧1人(即住持乘修,时年23岁),帮工4人。山之西北部房屋义务贡献给政府做防空司令部及电台用;东南部、 山顶及部份寺房为政府公务员办公、居住和学员宿舍使用;仅大雄宝殿、茶楼(景阳楼)和僧寮1间归僧人管理。当年重九,有汪辟疆、沈剑如、李蔬畦、陈颂洛、陈器伯、章行严等文人登鸡鸣寺豁蒙楼赋诗。 1950年,人民政府拨款维修鸡鸣寺。僧人们参加时事政策学习,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 1952年,印度代表潘迪特夫人来宁参观鸡鸣寺,反映鸡鸣寺神、佛像混杂,不像个道场。 1953年10月,赵朴初来宁,由金陵刻经处的吕徵先生陪同参观鸡鸣寺,赵朴初向南京市佛教学习委员会反映印度代表潘迪特夫人对鸡鸣寺的意见。 1954年元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重视赵朴初和吕徵先生关于整治鸡鸣寺佛、神像混杂的意见,立即组织整顿、清理。土地改革中,寺庙田产和房产归国家所有,但32间房屋全归僧人管理使用。 1958年10月,寺院调整时,改为尼众道场,住持宗诚,常住尼众25人。韦驮殿前的照壁上挂有“古同泰寺”牌,竖写。 1960年后,“古同泰寺”牌出现在江宁湖熟镇赤山,山上为大茅棚,山下为小茅棚,另一寺挂“古同泰寺”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鸡鸣寺受冲击,尼众遣散,房屋由南京无线电元件11厂使用,室内安装电灯和自来水。“文革”中,湖塾赤山“古同泰寺”牌毁。 [[File:鸡鸣寺66.jpg|缩略图|右|[https://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648799474,1437229540&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duitang.com/people/mblog/21642652/detail 来自堆糖网图片]]] 1970年,空军在鸡鸣寺旁建营房,用作空军家属居住。 1973年7月25日,因工人下班前未将电烙铁电源插头拔掉,酿成重大火灾,除大殿和施食台外,其余殿宇全部烧毁。 1978年上半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指令无线电元件11厂迁出。同年9月底全部搬迁完毕。 1979年,政府为了保护名胜古迹,落实宗教政策,决定重建鸡鸣寺。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修葺,修建老山门,步行台阶30级,山门朝东,门楼上竖写“古鸡鸣寺”4字,黄墙上写“南无阿弥陀佛”6个字。原有比丘尼11人回寺,恢复宗教活动,住持宗诚。 1980年后,国务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及南京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人民币50万元供鸡鸣寺修葺,市长王昭全亲自过问这笔拨款。 1981年12月4日,平整土地,修理道路,开始庙宇修复工作。 1982年,国务院、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40万元人民币用于鸡鸣寺维修大殿、志公殿等。 1983年,成立修复鸡鸣寺领导小组,组长史正鉴(南京市宗教事务局局长),副组长为住持宗诚法师,成员有王洁泉、马惠存、仁权法师。6月27日,由市委批准建设观音楼、豁蒙楼、景阳楼、大雄宝殿四项工程。7月13日,市规划局以83字第574号文发 给建筑执照,由宜兴联合建筑工程公司泰华建筑工程队施工。7月14日,修葺大雄宝殿和志公殿,按原样修复,青砖小瓦。同年,修缮胭脂井。 1984年,由东南大学建筑系杜顺宝教授设计,潘谷西教授任设计顾问,重建大雄宝殿、韦驮殿、观音楼、豁蒙楼和景阳楼。按张耀华市长指示,为使大雄宝殿建筑风格与市政府、北极阁等周围古建筑协调,由原青砖小瓦改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同年 6月,泰国赠送给鸡鸣寺高3.3米、重5吨的释伽牟尼佛铜像和观世音菩萨铜像各一尊,在观音殿内,增塑了32尊观音应身像和观音海岛。 1985年,原修复鸡鸣寺领导小组改为鸡鸣寺基建办公室,同年5月,对外开放,先后接待美国万佛城4位比丘尼,恢复百味斋素菜馆。农历二月十九日,宗诚法师为第一批弟子共6人剃度,同年秋送她们到江西省云居山受具足戒。8月29日,修葺志公台。 1986年4月1日,泰国僧王佛教代表团团长、泰国僧王代表帕巴,赠送铜佛像发起人拜迪耶功长老等20余人,江苏省佛教协会和南京市佛教协会负责人茗山、雪烦、圆湛、真慈、宗诚及南京市僧尼、居士200余人参加泰国佛像安奉仪式。宗诚法师为第二批弟子披剃,并送她们到栖霞山受戒。同年,恢复腊八节和观音法会及念经、打佛七等佛事活动。7月5日,新建老山门和大悲殿。 1987年,派弟子常闻、祖尊、愿觉、心法4年轻尼僧到四川尼众佛学院学习。同年,第三批弟子6人披剃,新建天王殿、达磨祖师殿和照壁。 1988年,选送一批弟子到闽南佛学院学习。1月22日,建围墙、门票房。10月26日,七级八面药师佛塔破土动工。 1989年4月,台湾星云法师一行150人方问鸡鸣寺。第四批弟子剃度。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成立鸡鸣寺筹建理事会,年底由潮州开元寺释定持方丈主持,举行奠基典礼。农历三月十七日,由开元寺堂主释弘歉法师和南岩寺住持释弘如法师举行重建动工仪式。 1990年3月,新建的七层八面药师佛塔竣工,塔名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塔,为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约44米,赵朴初题“药师佛塔”四字,南京市委书记张耀华题“国泰民安”四字。7月28日,新建念佛堂、寮房、厨房、斋堂。 1991年后,江苏省财政厅每年拨给鸡鸣寺10万元助其修葺。7月5日,建客房、寮房、藏经楼。 1992年,修建念佛堂。 1993年,宗诚法师为徒孙慧明披剃。重修甘露井。 1994年4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视察鸡鸣寺。4月9日,建毗卢宝殿,茗山法师书写对联:“毗卢尊师久住无量劫圆通三际;清净法身化生百千亿普度十方。” 1995年5月12日,重建钟鼓楼、东西厢房、弥勒殿、后山门。10月18日,宗诚法师到鼓楼区弱智小学看望学生。同年,发现明朝弘治癸丑年(1493)住持德瑛立《重修鸡鸣寺禅寺记》碑。 1996年,宗诚法师圆寂。莲华法师到韩国参加中、日、韩学术研讨会。9月27日,景阳楼重建。9月29日,新建百味斋。 1997年1月,建慈航桥,茗山法师题写匾额。同年,在毗卢宝殿西侧建般若廊,长20米。辟宗诚法师纪念堂。 1998年10月,莲华、心法访问台湾。 1999年,施食台辟为藏经楼,供信众阅览。2月,台湾金门护国寺赠清《龙藏》一部。 2000年9月,莲华赴上海参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学术研讨会。同年,鸡鸣寺出资人民币200万元,迁走空军10户家属住房。 2001年3月,莲华升座任鸡鸣寺住持。5月,莲华法师一行访问美国。 2002年,莲华兼任溧水观音禅寺住持。9月,莲华法师赴北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鸡鸣寺景区,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十大亮化精品工程”称号。同年,造新山门和达摩祖师殿。 2004年10月,开办儿童读经班。11月12日至18日,首次举行水陆法会。11月17日,首次放五大士焰口。11月20日至12月21日,首次举行二部僧传戒法会,有新戒弟子271名,分别来自全国13个省市。12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视察鸡鸣寺。同 年,新建胭脂井百味斋。 2006年6月9日,纪念宗诚法师老尼圆寂10周年。同时,“鸡鸣寺书画院”成立,台湾慧瑾法师来访,新建胭脂井竣工。6月18日,开办“菩提轩心理咨询中心”。 2009年1月1日,胭脂井百味斋竣工。 == 寺名由来 == [[File:鸡鸣寺77.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138308446&di=27f5fbfe6f388090bf2eb3369d689a39&imgtype=0&src=http%3A%2F%2Fk.zol-img.com.cn%2Fdcbbs%2F15294%2Fa15293096_01000.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33510_11089.html 来自ZOL论坛图片]]] 关于南京鸡鸣寺名称的起源有一说,就是认为是因寺前有鸡鸣埭而得名,清人余宾硕的《金陵揽古》中,有一条关于“鸡鸣寺”的记述,曰:“寺前有鸡鸣埭。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始闻鸡鸣也。”非常简单的记述,没有曲折和趣味的故事。清初诗坛领袖、刑部尚书王士祯《登鸡鸣寺》的诗更有影响:“鸡鸣山上鸡鸣寺,绀宇凌霄鸟路长。古埭尚传齐武帝,风流空忆竟陵王。” 其实,余宾硕的记述和王士祯的诗都误引了齐武帝习武鸡鸣埭的典故,造成了鸡鸣山、鸡鸣寺名称与鸡鸣埭密切关系,让人们以为“鸡鸣寺”之名是由鸡鸣埭而来的。造成了后来的误解。实际上,鸡鸣寺与鸡鸣埭相去甚远,“鸡鸣寺”的取名与鸡鸣埭无关,史学家蒋赞初先生说“鸡鸣埭在玄武湖北”,清末文人壬氏父指明“在迈皋桥附近”,显然,并非鸡鸣寺前有鸡鸣埭。真正的原因是,鸡鸣寺因鸡鸣山而得名,原来,该山为北极阁山,又名“鸡笼山”,此山早先是以学馆而闻名的,如《寰宇记》曰:“元嘉十五年(438)立儒馆于北部,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开馆于鸡笼山。”“(齐)竟陵王子良尝移居鸡笼山下,集四方学士,抄五经百家为《四部要略》千卷。”后来,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朱元璋夺取天下之后,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想建造国子监,就亲临鸡笼山去选址,后来在鸡笼山东麓选中了馆址,很可能是在竟陵王子“集四方学士”旧址上,但其山名“鸡笼”,显然不合圣意,就改名为“鸡鸣”,取的是“晨兴勤苦”之意。 == 佛教文化 == [[File:鸡鸣寺88.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138940180&di=a0ffe15b9c638c4f0f1dfbe92d1abac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8.zol.com.cn%2Fbbs%2Fupload%2F16630%2F16629171.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33510_6838.html 来自ZOL论坛图片]]] 南朝梁,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讲经说法,听众逾万,并曾先后四次到同泰寺舍身为僧,脱下皇帝龙冠蟒袍,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由于皇帝的尊崇,同泰寺俨然如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同泰寺与台城(宫城)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 自梁以后,历经隋、唐、宋、元各朝代,虽钟鼓香灯不泛声焰,然而规模卑隘,远非昔时能比。 明时香火鼎盛。据传皇后马娘娘及各大臣眷属也常来鸡鸣寺敬香,并为此特开凿了一条进香河,直至山门、鸡鸣寺由此名声大振,四方威名。 明永乐年初,朱棣为迎西藏僧哈立麻大宝法王,在山下建施食台,每年遣官谕祭,延请僧人在此超度亡灵,结坛施食,后人称“施食台”,又名“志公台”。 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 1867年(同治六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的观音与众不同,为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鸡鸣寺从今又称为观音阁、观音楼。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为了纪念好友及学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在鸡鸣寺殿后面建楼一座,取当年杨锐反复吟诵的杜甫名诗:“君臣上论兵,将帅暖燕苏。朗咏六公篇,夏来豁蒙楼。”亲取楼名为豁蒙楼。并书为匾额。 从明清以来古鸡鸣寺逐步形成为香火道场。一直续到解放后。 1985年,鸡鸣寺重新对外开放,自开放以来,鸡鸣寺沟通了与港台以及海外佛教界的联系,常有佛教使团访问鸡鸣寺,交流佛教文化,增进彼此了解。 1999年底,省佛协副会长、光孝寺首座大和尚释宏满被聘为该寺方丈。 古鸡鸣寺已经香火道场逐步转为尼众学修道场,般若庙为对外宣传佛教教义阵地,寺内尼众佛学院为江苏首创,对进寺信众提高文明敬香。 2003年11月6日,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尼众部在鸡鸣寺开办(全省第一所尼众佛学院)。中级,学制2年。同年,莲华法师兼任盐城大丰刘庄净土安老院院长。 2005年3月17日,开办佛学沙龙。9月,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尼众部改名“江苏尼众佛学院”,开设本科班和研究生班。本科班,学制4年;研究生班,学制3年。 2008年元月13、14日,尼众佛学院学僧授沙弥尼戒。4月6日至11日,鸡鸣寺尼众佛学院5位学僧赴北京参加讲经交流会,4位获奖,1位得优秀奖。4月27日,市佛协在鸡鸣寺举办讲经会,同时举办“江苏指墨画展”。5月16日,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5万元、被子200条(折人民币9000元)、并为灾区人民诵经祈福。6月6日,举办第二次端午诗会。7月18日,在鸡鸣寺举办江浦狮子岭兜率寺圆霖老和尚追思书画展。9月13日,“江苏作家书画联谊会”在鸡鸣寺成立。10月18日,中国部长将军书画院老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裴周玉和赵荣璧一行访问古鸡鸣寺。 2009年1月16日至6月11日,南京浦口定山四友王桂林、顾培九、阎志祥、白英卓在鸡鸣寺书画院举办书画邀请展。3月21日至4月3日,住持莲华和慧吉法师到无锡、台北,参加世界佛教论坛,佛学院学生参加论坛相关演出活动。5月1日,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和尚参访鸡鸣寺,并为信众和佛学院学僧开示。晚上,鸡鸣寺举办首届传灯法会,为国庆60周年传灯祈福。5月2日(阴历四月初八日),举办第二届浴佛法会。6月28日,举行江苏尼众佛学院第一届本科班毕业典礼暨鸡鸣寺书画院成立三周年庆典,毕业学僧18人。9月29日-2010年4月13日,在鸡鸣寺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翰墨丹青传佛像’书画展。10月5日至6日,省内诸法师在鸡鸣寺弘法厅演讲佛法。10月7日至9日,参加全国汉传佛教讲经比赛,鸡鸣寺佛学院果也法师获摄受奖。11月22日至28日,举行水陆法会,大初法师主法。11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总经理石汉基先生及母亲一行给鸡鸣寺赠送贝叶经,鸡鸣寺回赠陈晓红画的立轴工笔水墨观音像一幅。12月13日至19日,邀请香港净华法师启建“梁皇忏”法会。 2010年3月16日至22日(阴历二月初一至初七),打观音七。4月5日清明,举办度亡法会。4月26日至30日,莲华法师在镇江金山寺参加全省方丈佛教文化专业知识进修学习班学习。5月6日-5月11日,在鸡鸣寺古书画院举办圆霖老和尚书画精品回顾展。5月20日(阴历四月初八),上午举办第三届浴佛法会,晚上第二次传灯法会。6月10日,在鸡鸣寺古书画院举办香港达道老和尚书画精品展。6月12日,莲华法师率全寺僧尼、尼众佛学院学僧和护法居士200人到南京博物院迎请大报恩寺阿育王塔出土的释伽牟尼佛舍利及顶骨到栖霞寺供奉。7月2日,香港旭日集团老总率众人来鸡鸣寺朝山。7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94岁释传净长老来鸡鸣寺参访。 == 寺庙建筑 == === 建筑格局 === [[File:鸡鸣寺99.jpg|缩略图|右|[http://image.naic.org.cn/uploadfile/2017/1214/1513216642031175.jpg 原图链接][http://www.naic.org.cn/html/2017/gjsy_1214/34766.html 来自中国民族建筑网图片]]] 鸡鸣寺山门位于鸡鸣寺路左侧石级上,山门正中书写“古鸡鸣寺’四个金字,步入山门,左为施食台(志公台)。施食台前为弥勒殿,其上为大雄宝殿和观音楼,殿内供奉着两尊由泰国赠送的释迦牟尼和观音镏金铜坐像,并新塑了观音应身像三十二尊,供奉于殿内。 大雄宝殿之东为凭虚阁遗址,西为塔院。塔院内全部采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艺,青石铺设地面,药师佛塔为1990年重新建造,观音楼左侧为豁蒙楼,楼甚轩敞。豁蒙楼东即为景阳楼,楼上有对联一副云:“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这副对联包含着关于鸡笼山、台城、玄武湖、同泰寺和胭脂古井等遗迹的故事。这两座名楼为供人凭栏远眺之处,今已分别辟为茶座和素餐馆,一面临窗。 === 主要建筑 === 鸡鸣寺内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楼、韦驮殿、志公墓、藏经楼、念佛堂、药师佛塔、胭脂井、豁蒙楼、景阳楼等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内奉祀三宝佛,外山门、三大士阁、钟鼓楼、禅房、素菜馆等建筑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山门牌坊“鸡鸣寺”由著名书法家、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题,并有释定持、朱帆、余藻华等名家题撰的楹联墨宝。 ==== 药师佛塔 ==== [[File:鸡鸣寺00.jpg|缩略图|右|[http://photos.breadtrip.com/photo_2014_05_08_8f1bf1f7870057a4ae44c4d510a5075f.jpg?imageView/2/w/640/q/85 原图链接][http://web.breadtrip.com/trips/2387878184/?d=wx.qq.co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来自面包旅行网图片]]] 药师佛塔是1991年新建的七层八面佛塔,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约44.8米,外观为假九面,实为七级八面,斗拱重檐,铜刹筒瓦。 塔身建有内梯外廊,此塔名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塔,含国泰民安和为香客、游人消灾延寿的祝祷之意。宝塔南面正门上额题“药师佛塔”四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北门门额上镌刻有“国泰民安”匾额,为南京市市长所题。塔内供奉有药师佛铜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2年由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给南京灵谷寺,灵谷寺维修时,将该佛像暂存市文管会,宝塔建成后,又从文管会迎奉于塔内。塔内每层中间还有四个佛龛,为明代金丝楠木雕,原为北京中南海旧物,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药师佛像,共24尊。 ==== 大雄宝殿 ==== 毗卢宝殿又名大雄宝殿,为寺内主殿,重建于1994年。殿内正中供奉三身佛中的毗卢佛(法身佛像)。两边供奉文殊,普贤二大菩萨,东西两旁供二十四诸天。 ==== 观音殿 ==== 鸡鸣寺观音殿内供奉的观音像面北而坐,殿门的楹联写道:“问大士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 豁蒙楼 ==== 豁蒙楼位于鸡鸣寺最高处。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曾多次和学生杨锐登临鸡鸣寺。戊戌变法失败、杨锐等“六君子”死难后,张之洞在鸡鸣寺倡建此楼,以杜甫诗句“忧来豁蒙蔽”命名,作为纪念。张之洞题:“胜地何常经浩劫,斯楼不朽奈名传”,梁启超题:“江山重叠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现已改建成鸡鸣寺百味斋。 ==== 香台 ==== 鸡鸣寺的香台在平台的南侧,台前有支红色巨蜡,火光很旺,外侧台上是一排燃着的莲花油灯,可供香客燃香;内侧平台上摆放的则是一柱柱燃着的香,烟雾缭绕。台的内侧是一个深坑,通着下面的一层平台,香灰燃尽落入坑中,积多了,便有僧人从下面的石洞清理干净。香台有个顶棚,想来是下雨的日子,可以避免那香灰和了泥巴吧。 从四面八方云集而到鸡鸣寺的善男信女们,拜佛并不在大殿,而是在香台前的大平台上。有人朝西、有人朝东、有人朝北、也有人朝南,并没有统一的方向。 ==== 胭脂井 ==== ==== 胭脂井 ==== 胭脂井为南朝陈景阳殿之井,隋开皇九年,隋文帝发兵灭陈,隋军攻入台城之时,陈后主与其妃张丽华、孔贵嫔藏入胭脂井,后被隋兵发现而成为俘虏,故又名辱井。俗云“石井栏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色,故名“胭脂井”,又叫“辱井”。 [11] 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记载,胭脂井原名“景阳井”,在台城内,后掩没。后人为了让人们记载陈后主的教训,遂在法宝寺(今鸡鸣寺)侧再立胭脂井。宋朝进士曾巩写了《辱井铭》,书篆文刻于石井栏之上,铭曰:“辱井在斯,可不戒乎。”王安石也曾在这里留诗一首:“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沉亦可羞。” == 传说轶事 == 很久就有一个传说,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南京玄武湖边的九华山上,盘踞着一条十分厉害的蜈蚣精,能口喷数十丈毒火焰,经常喷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极大。后来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了在天宫中报晓的金鸡下凡,以金鸡来对付蜈蚣。金鸡领命后,到了凡间,果然当场见到了蜈蚣精站在九华山上喷射毒焰伤人,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冲着蜈蚣精一声啼叫,蜈蚣精也被这震耳欲聋的啼叫声吓得匆忙逃脱,毒焰也散了,四散奔逃的人们缓过神来,只见北极阁山顶万道霞光,霞光中有一只金鸡昂首挺立,气概非凡。人们猜想到了,正是这只金鸡的啼叫声赶走了蜈蚣,驱散了毒焰。可是,不甘失败的蜈蚣精调整了状态后,又冲上山顶,疯狂地喷吐更浓的毒焰,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一见,飞奔过来,一口咬住蜈蚣精,经过一番搏斗,蜈蚣精被咬死,金鸡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而九华山下的大众免除了灾难。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为民众除害的金鸡,便把北极阁山上的那座寺庙称为是“鸡鸣寺”。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220 佛教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鸡鸣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