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64.2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鹽田梓 的原始碼
←
鹽田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C48888;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鹽田梓'''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discoverhongkong.com/content/dam/dhk/intl/explore/great-outdoors/hong-kong-little-salt-pan-yim-tin-tsai/hong-kong-little-salt-pan-yim-tin-tsai-1920x108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discoverhongkong.com/tc/explore/great-outdoor/hong-kong-little-salt-pan-yim-tin-tsai.html 圖片來自discoverhongkong] </small> |} '''鹽田梓'''(Yim Tin Tze),亦作'''鹽田仔'''(Yim Tin Tsai),是位於[[香港]][[新界]][[西貢海]]的[[香港島嶼|島嶼]],島上有'''鹽田梓村'''(Yim Tin Tsai Village,官方記錄名稱爲'''鹽田仔村''')。由於鹽田梓村全村村民均信奉[[天主教]],因而有「教友村」之稱,也被喻為天主教在香港的發源地之一。鹽田梓原為漁村,島上設有鹽田,而居民從事[[曬鹽]]工作為主;自1998年起,全島已經沒有人居住。 鹽田仔的名稱由來主要有兩個說法:一、島上設有[[鹽田]],而島上的村民昔日以曬鹽為生,因而得名;二、陳孟德夫婦從鹽田村遷至該小島時,稱為「鹽田梓」;「梓」指鄉里,有不忘故鄉之意。及後鄰近村民把客家話的「梓」字聽錯為[[廣東話]]的「仔」字,因而又稱為「鹽田仔」。 ==歷史== 約於1700年代,居住在[[廣東省]][[深圳]][[觀瀾]]的陳孟德夫婦遷居至沙頭角東北寶安縣的鹽田村,然後由鹽田遷移至該地設田曬鹽為生,因而被移為「鹽田仔」,當時全村約有500人,全盛時期有1200多人居住。 1841年,[[教宗]][[額我略十六世]]委派傳教士到[[香港]]傳教,部分傳教士在鹽田仔傳教,因而成為[[天主教]]在香港的主要發源地之一。1866年,陳氏家族有30人領受聖洗加入天主教外,並捐出土地予天主教以作興建小教堂及學校,同時也以[[聖若瑟]]作為鹽田梓的[[主保聖人]];鹽田梓全島居民於1875年全部領受聖洗,因而有「教友村」稱號。鹽田梓聖若瑟堂於1890年興建及其落成除了取代小教堂外,也成為鹽田梓的地標。 1990年代,鹽田梓最後一戶遷離;鹽田梓被荒廢近10年後的2004年開始有人復修鹽田梓及聖若瑟堂,兩年後,更有曾居於鹽田梓的村民重返鹽田梓居住;現時,大多鹽田梓的村民已全部搬出鹽田梓,遷居外國或香港市區謀生;但居於[[歐洲]]、[[美洲]]等地的原村民均因同共先祖及信仰而借[[聖若瑟勞工主保瞻禮]]而聚首鹽田梓。 2010年5月16日,原籍鹽田梓的[[天主教香港教區]][[陳志明 (宗教人物)|陳志明]][[副主教]]和[[發展局|香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把有關鹽田梓歷史和傳教史的書籍、有關「文化遺產保護優良獎」參展作品、[[天主教教區]]手冊等資料放進[[聖福若瑟]]像及[[聖母]]像下的時間囊內,以慶祝聖若瑟堂建堂120週年。 2013年3月17日,荒廢百多年的鹽田梓村鹽田正式進行復修工程<ref>{{cite web |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In0FmJbQ8qE |title=鹽田仔動土禮 (Video) |publisher=YouTube |date=2013-05-22 |accessdate=2013-10-09 |archive-date=2015-07-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322121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0FmJbQ8qE |dead-url=no }}</ref>,預計於同年九月完成,完工後預計可以接待約三百名遊客。 2014年1月,在[[香港政府]]決定將原來開放營辦私營大學的[[粉嶺]][[皇后山軍營]]舊址土地興建[[公共屋邨|公屋]]後,天主教修會[[耶穌會]]考慮在鹽田仔建立私立大學,計劃開設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數學等科目,首年收生300至500人,在2016年開學<ref>{{Cite web |url=http://news.sina.com.hk/news/20140125/-2-3174486/1.html |title=耶穌會鹽田梓洽購地建私大 |accessdate=2014-02-06 |archive-date=2014-02-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21144852/http://news.sina.com.hk/news/20140125/-2-3174486/1.html |dead-url=no }}</ref>,惟至2015年耶穌會宣佈擱置在香港建立私營大學的計劃。 2019年,[[旅遊事務署]]舉辦為期3年的「鹽田梓藝術節」,由[[文化葫蘆]]策展。 ==地理== 鹽田梓面積少於1[[平方公里]],距離[[西貢市]]約3公里。島嶼位於[[香港]][[西貢區]][[西貢海]],在[[滘西洲]]北面,建有一條玉帶橋與[[滘西洲]]相連。在鹽田仔的海岸則有一些[[紅樹林]]。 ==島內設施== * '''[[聖若瑟小堂|聖若瑟主教座堂]]''':聖若瑟小堂由[[奧地利]][[聖言會]]會士[[聖福若瑟]]於傳教時興建,於[[1879年|1879]]年升格為主教座堂,是鹽田梓的地標。聖若瑟主教座堂於1840年祝聖,並分別於1948年、1962年及2004年進行修復工程;而2004年的修復工程獲200萬港元捐助復修工程,2006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也是[[古物古蹟辦事處]]也把它評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新界區及離島區)|三級歷史建築]]。 * '''澄波書院''';位於聖若瑟主教座堂之側,是為鹽田梓村內唯一一所學校;學院建於1846年,辦學至1997年。澄波書院的一個校舍現時被改建為鹽田梓村文物陳列室,展出農業、工業、日常生活及課室四個部分;而另一個校舍則成為天主教傳教歷史展覽室。 * '''露綺莎渡假營'''('''Louisa Landale Campsite''');位於鹽田梓250地段139號,現為[[香港女童軍總會]]的野外活動營地設施,設有燒烤場等設施。 * '''鄉誼茶座''':位於鹽田梓碼頭附近,售賣茶粿等各種小吃。其中以斑蘭葉西米糕,和四色茶粿、包括艾草茶粿、紫薯紅豆茶粿、斑蘭茶粿及雞屎藤。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鹽田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