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46.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胸鹀 的原始碼
←
黄胸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5ac2d902a3105cdce0a09a30.jpg|thumb|400px|right| [http://img2.chinadaily.com.cn/images/201804/03/5ac2d902a3105cdce0a09a30.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chinadaily.com.cn/a/201804/03/WS5ac2c504a3105cdcf6515da0.html 图片来自中国日报网] ]] '''黄胸鹀'''(学名: Emberiza aureola)属小型 鸣禽,体长14-15cm,有2个亚种。额、头顶、头侧、颏及上喉均黑, 翕及尾上 覆羽栗褐;上体余部栗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显的白斑;颈胸部横贯栗褐色带;尾下覆羽几纯白;下体余部鲜黄色。 栖息于低山 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 草甸、草地和 林缘地带。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特别是 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最多达3500只-7000只。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 分布于[[芬兰]] 、[[俄罗斯]]、[[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地;越冬于欧洲中部、[[南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地。2017年12月5日,黄胸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 '''中文学名''' | 黄胸鹀 | '''拉丁学名''' | Emberiza aureola |- |'''目''' | 雀形目 | ;'''别称''' | 黄胆、禾花雀、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老铁背、金鹀、白肩鹀 |- | '''科''' | 鹀科 | '''门''' | 脊索动物门 |- | '''界''' | 动物界 | '''属''' | 鹀属 |- | '''纲''' | 鸟纲 | '''亚纲''' | 今鸟亚纲 |- | '''命名者及时间''' | Pallas, 1773 | '''主食''' | 植物种子 |-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种''' | 黄胸鹀 |- | '''亚种''' | 2种 | '''英文名称''' | Yellow-breasted Bunting |- | '''物种现状''' | 极危 | | |} ==形态特征== [[File:2121decbe8484c4791998a712fa61a25.jpg|thumb|400px|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7/2121decbe8484c4791998a712fa61a25.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8975502_100035513 图片来自搜狐网] ]] [[File:151256081426514500 a640x364.jpg|thumb|400px|right| [https://img2.jiemian.com/101/original/20171206/151256081426514500_a640x364.jpg 原图链接] [https://m.jiemian.com/article/1798459.html图片来自界面新闻网] ]] [[File:8127f51703164b04abbdc381a6ade845.jpg|thumb|400px|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7/8127f51703164b04abbdc381a6ade845.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8975502_100035513 图片来自搜狐网] ]] 黄胸鹀属小型鸟类, 雄鸟额、头顶、颏、喉黑色,头顶和上体栗色或栗红色;尾黑褐色,外侧两对尾羽具长的楔状白斑;两翅黑褐色,翅上具一窄的白色横带和一宽的白色翅斑。下体鲜黄色,胸有一深栗色横带。 雌鸟上体棕褐色或黄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中央纵纹,腰和尾上 覆羽栗红色,两翅和尾黑褐色,中覆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大覆羽具窄的灰褐色端斑亦形成两道淡色翅斑,眉纹皮黄白色。下体淡黄色,胸无横带,两胁具栗褐色纵纹。 雌鸟及亚成体顶纹沙色,两侧冠纹略深;眉纹皮黄色较明显;背部颜色和纵文教雄鸟的略浅;肩上的白斑和翅斑较雄鸟的灰暗,下体黄色较黯淡。 无论雌雄,腰和尾上覆羽都为栗红色;外测两对尾羽外测具楔状斑。飞行时翼上的白色斑块明显可见,配合体色,是辨识的主要特征。上喙灰色,下喙粉褐色;脚是淡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20-29g,♀18.5-24g;体长♂134-159mm,♀130-158mm;嘴峰♂9-12mm,♀10-12mm;翅♂70-79mm,♀69-79mm;尾♂53-70mm,♀50-63mm;跗蹠 ♂19-22mm,♀18-22mm。(注:♂雄性;♀雌性)。 ==生活习性== '''迁徙:''' 繁殖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越冬于中国东南沿海、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每年春秋两季迁徙期间都经过我国大部地区。 '''习性:'''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特别是 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最多达3500只-7000只。白天在地上、也在草茎或灌木枝上活动和觅食,晚上栖于草丛中。性胆怯,见人即飞走。 '''叫声:'''叫声低弱,似‘ti-ti’或‘di、di’。繁殖期间雄鸟站在幼树、灌木顶枝或草茎上高声鸣叫,鸣声多变而悦耳。 '''食性:'''随季节而不同,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草子、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所吃昆虫主要有甲虫、蚂蚁、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螟蛾科等昆虫和昆虫幼虫。迁徙期间主要以谷子、稻谷、高粱、麦粒等农作物为食,也吃部分草子和植物果实与种子。 ==栖息环境==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 草甸、草地和 林缘地带,尤其喜欢溪流、湖泊和 沼泽附近的灌丛、草地,也栖息于有稀疏柳树、桦树、杨树的灌丛草地和田间、地头,不喜欢茂密的森林,是典型的河谷草甸灌丛草地鸟类。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在4月末5月初可听见雄鸟站在草茎和灌木顶端长时间鸣叫、求偶,鸣声清脆婉转。巢多筑于草原、沼泽和河流与湖泊岸边地上草丛中或灌木与草丛下的浅坑内,利用四周的草丛和灌木隐蔽,一般很难发现。巢呈碗状,外层由枯草叶和草茎构成,内层由更细的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内垫有牛毛、猪毛、马尾和兽毛等。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6枚,通常4-5枚。卵绿灰色、被有灰褐色或褐色斑纹,卵为卵圆形。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化期13±1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3-14天。 ==分布范围== '''原产地:'''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芬兰、香港、印度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泰国、越南。 '''旅鸟:'''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文莱、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国、德国、希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约旦、拉脱维亚、马耳他、荷兰、挪威、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沙特阿拉伯、西班牙、瑞典、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 在中国,分布于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各省区以及西北的部分省区均可见该物种在迁徙季节过境,亦于越冬季节见于西南和华南各省。其在中国的分布西线可抵内蒙古西部、青海、甘肃至西藏东部一线,在台湾岛和海南岛等里岛,该物种均为偶见冬候鸟,此外在新疆天山山脉附近也有黄胸鹀指名亚种的分布。另据研究,黄胸鹀的繁殖地一般在北纬50度以北而越冬地一般在北纬20度以南,分界比较明显。 ==亚种分化== [[File:1809210648242921.jpg|thumb|400px|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7/8127f51703164b04abbdc381a6ade845.jpeg 原图链接] [https://news.dahebao.cn/dahe/appcommunity/1239521?newsId=1239521 图片来自大河报网] ]] * 中文名称:黄胸鹀指名亚种 * 拉丁学名:Emberiza aureola aureola * 中文名称:黄胸鹀东北亚种 * 拉丁学名:Emberiza aureola ornata ==种群现状== 在中国,黄胸鹀在鸟类贸易中占有很大份额,中国南方和北方该物种进入贸易市场的形式也有着极大的差异,在中国北方,此物种作为一种宠物进入贸易市场,因其雄性外形优美叫声悦耳而受到欢迎;而在中国南方,此物种作为食品进入市场,由于中医理论认为该物种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因而在广东民间人们将中医理论加以衍生,错误地宣传食用以禾花雀为主要原料堡制的汤可以补肾壮阳,极大地提高男性的性能力。虽然这一说法没有得到现代药理学的实验支持,但这一传统仍然随着粤菜和广东食文化的传播而广泛传播,由于始终未能实现人工繁殖,其所需的个体均系野外捕捉。这一饮食文化给黄胸鹀带来了灭顶之灾,并造成野生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ref>[https://www.sohu.com/a/208975502_100035513 这种鸟被中国吃货吃成了濒危物种!如今已经面临灭绝 ] </ref> ==保护级别== [[File:D4a893b0d91d47ccbb947c0579ff06ed.jpg|thumb|400px|right|[https://www.sohu.com/a/361223982_662903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361223982_662903 图片来自搜狐网]]]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2017年12月5日,黄胸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 观察者网讯:据德国媒体日前(2015-06-11)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黄胸鹀,即俗称的禾花雀,由于人类捕杀,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非法捕猎,已经濒临灭绝。 这篇发表在《 [[保护生物学]]》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上的论文指出,黄胸鹀的数量自1980年以来大幅减少90%,逐渐消失在东欧、日本及俄罗斯的多数地区。该论文由来自德国、英国、俄罗斯、芬兰和日本的科学家共同撰写。 黄胸鹀又名禾花雀,这种体型娇小的鸟类还被中国食客称为"天上人参"。在黄胸鹀的数量严重减少后,中国于1997年禁止猎捕黄胸鹀。然而,研究指出,数百万的黄胸鹀以及其它鸣禽仍然遭到捕杀,直到2013年还能在黑市中发现相关交易。 研究报告写道,随着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日益富庶,食用此类 鸟禽的趋势上升。估计2001年就有一百万只被猎捕的黄胸鹀在广东省成为餐桌上的佳肴。从1980年到2013年,禾花雀的种群数量下降了大约90%,已经有灭绝的危险。 繁殖于喜马拉雅山以北的黄胸鹀会飞到较温暖的东南亚过冬,途经中国东部地区。大量的黄胸鹀会在夜间聚集于冬季栖息地,猎人们可以轻易用网子将其捕捉。黄胸鹀经常筑巢于矮树丛底,其胸腹部为鲜黄色。 虽然人类活动常常导致 物种灭绝,但许多灭绝物种原本就数量较少且分布范围较窄,像禾花雀这样分布极广数量众多的生物因遭到人类捕杀而濒临灭绝实属罕见。该论文作者称,自20世纪初 旅鸽——一种同样曾经分布极广的鸟类——遭人类捕杀而灭绝后,还没有哪一种广泛分布的鸟类像禾花雀这样数量急剧下降。论文作者表示,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已是刻不容缓。 <ref>[https://m.jiemian.com/article/1798459.html 鸟中“大熊猫”禾花雀升级为“极危”20年间被吃到近灭绝] </ref> 禾花雀的分布区域和数量下降情况。浅色区域为繁殖区域,深色区域为越冬区域,箭头表示观测到数量下降的地点,三种箭头自上而下分别代表数量下降的程度为中度、严重和极其严重。橙色圆圈表示禾花雀遭猎捕的区域。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622fbd8d9c794496987430736f41c49d.jpg|黄胸鹀 File:00689dfc60954977ada837d402324dbc.jpg|黄胸鹀 File:850b8ff3d9814d9a80210349341f021e.jpg|黄胸鹀 File:3b2657ab93be40578c4d33aff0347d52.jpg|黄胸鹀 File:3f62a9ce7fd74e39b0cd70a6980f253c.jpg|黄胸鹀 File:4ee97c1095ed4f20ac45e3e3fb733a02.jpg|黄胸鹀 File:5b90020c5bc74f778dd4f1677d985772.jpg|黄胸鹀 File:5f4cf242aaed466783769a1a0979c8a3.jpg|黄胸鹀 File:8b12d68ce6d84855bdfda9385cb50de7.jpg|黄胸鹀 File:8c328dd9b93b4beda8619f85adacdbfe.jpg|黄胸鹀 File:65ec798f9e174cc7ae9b40ee53825bb0.jpg|黄胸鹀 File:230b709ce1294e19a5983e279a034226.jpg|黄胸鹀 File:185837612a78469b9cb6aefd90f22ff6.jpg|黄胸鹀 File:565696124fa34384812e669b5b08fe2a.jpg|黄胸鹀 File:955621048c884420b4ace6052fc23f3e.jpg|黄胸鹀 File:B7d4d8b434934369b69a239034eb39e1.jpg|黄胸鹀 File:D3babf8ff4ee47e297c26e7746cfb0ba.jpg|黄胸鹀 File:A39c3dff615c4800981074730ad46748.jpg|黄胸鹀 </gallery>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胸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