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37.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黎松寿 的原始碼
←
黎松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黎松寿 | 外文名 = SongSHou LI | 图像 = [[File:U=2344333442,866337238&fm=26&gp=0.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9%BB%8E%E6%9D%BE%E5%AF%BF&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cs=2344333442,866337238&os=1706782232,277889892&simid=3435662627,271847102&pn=5&rn=1&di=98398009160&ln=104&fr=&fmq=1551370930923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hs=2&obj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7%2F72%2F72775183622D9150F0CEBD6CE1FD6CB9.jpg&rpstart=0&rpnum=0&adpicid=0&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0%E8%CB%C9%CA%D9&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来自搜狗图片]]] | 图像说明 = 黎松寿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21年 | 出生地点 = 江苏无锡 | 逝世日期 = 2010年 | 国籍 = 中国 | 主要成就 = 抢救《二泉映月 | 职业 = 著名二胡教育家、音乐家、教授 | 知名作品 =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br>大时代 <br> 万家传说 <br> 家有娇妻 }} '''<big>黎松寿</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1921-2010):[[江苏]][[无锡]]人,[[南京]][[古林寺国立音乐学院]]进修、[[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青少年时代,黎松寿结识了阿炳,是一位热心于传播阿炳作品的人,他积极建议并参与了抢救[[阿炳]]的《二泉映月》等6部作品,是与民间音乐家阿炳及其作品《二泉映月》关系最密切的人物之一。2010年5月25日,黎松寿因肺部感染医治无效,在南京去世,享年89岁,安葬于雨花台功德园。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松寿''',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因抢救《二泉映月》而著名。作为一个一生致力于传播阿炳作品的著名音乐家,黎老与阿炳保持20多年亦师亦友情感关系,曾被阿炳亲切地称为“松倌”。 ==音乐事业==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松寿'''一生执着的音乐事业与阿炳息息相关。黎松寿和阿炳是忘年交,因为和阿炳的住所只有几步之遥,再加上舅舅是阿炳的私塾同学,年幼时,黎松寿就认识了阿炳,阿炳还亲切地称呼他为“松倌”,并耳濡目染得到了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真传。那时候黎松寿常常会和小伙伴们到阿炳的家里玩。阿炳没有孩子,自然对这群孩子疼爱有加。不过,阿炳绝不允许孩子们碰他的[[二胡]]和[[琵琶]],“这些吃饭的家伙碰不得”。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黎老的脑海中。在他看来,阿炳的生命和音乐已经融合在了一起。<br> <p style="text-indent:2em;">当年广东音乐流行全国,[[祖籍]][[广东]]且学过广东音乐的黎松寿成了阿炳喝酒聊音乐的最佳“拍档”,黎老一直说,阿炳既是自己的老师,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阿炳是那种唱片听了几遍,就能吹拉弹唱起来的人。黎老妹妹黎美玲说,阿炳的记忆是黎老一家人共同记忆。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松寿'''参与抢救《二泉映月》的往事很多人都知道。当年在南京古林寺国立音乐学院进修的黎松寿,偶然拉了一段《二泉映月》中的主旋律,引起了杨荫浏教授、刘天华大弟子储师竹的注意,他们决定前往无锡记录整理阿炳的作品。据黎老的爱人曹志伟回忆,1950年9月,在雷尊殿附近的三圣阁,“当时我和我爸爸也在场,是他联系的场地,”杨荫浏、曹安和与黎松寿,终于将阿炳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以及琵琶曲《龙船》等共6首刻制在了录音钢丝上。“再加上阿炳的妻子,还有音乐家祝世匡,当时共有8人在场,如今老黎也去了,见证者中只有我还活在这世上了。”后来,黎松寿还和导师储师竹一起为《二泉映月》拟订弓指法,为其广泛流传奠基。如今,曹志伟仍珍藏有《寒春风曲》的原版带子,而阿炳原声的《二泉映月》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把这个宝贵资料捐给国家。” ==抢救《二泉映月》==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松寿'''是《二泉映月》的抢救发掘人之一。旱在南京解放前夕,当年还没有录音机的条件下,杨荫浏和储师竹先生就曾把阿炳的曲调全部记录整理下来。后来,杨荫涎先生还特地写信告诉黎松寿,国外已有携带式钢丝录音机,我们学校要有的话,我们就去无锡。1950年,黎松寿写信告诉杨荫浏先生,阿炳已快不行了时,当年9月[[杨荫浏]]和曹安和带着钢丝录音机在阿炳家中为其录制了九首曲子。之前这些曲子,阿炳创作时从没有起过名字。别人问他拉的什么曲子,他还总说是“瞎拉的”,这次录音之后才取了名字。《二泉映月》的名称就是这时定下的。可惜,阿炳最自得的《梅花三弄》,因还要录梵音锣鼓怕钢丝不够,当时便抹掉了。不久,《二泉映月》在天津电台播出后,一曲成名。 ==未竟事业== <p style="text-indent:2em;">用文字和影像展现真实的阿炳,成了遗憾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松寿'''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一生严谨治学,家人笑称其为“外太空”的音乐家。在黎老最后的日子里,由于病痛的折磨,已经无法恢复意识,“高度营养不良,意识不能恢复,到最后,连呼吸机都打不下去,我们看了特别难过,他一个搞音乐的,你让他看不见听不见,这是他最不愿意的状态 ”曹志伟告诉记者,25日中午,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黎老走得很平静。黎松寿的家中陈设十分简朴,其家人告诉记者,黎松寿的退休工资不过3000多块一个月,好在物质不是他在意的东西。“教了好多学生拉二胡,从来不会收钱”。 <p style="text-indent:2em;">一部泛黄的手稿引起了记者注意。说起这部手稿,就不得不提起'''黎松寿'''出过一本有关阿炳的书,“当时是别人牵头出的,他对这部书很不满意,认为其中一些对阿炳的描述并不客观。”曹志伟说,黎松寿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也很固执,不能容忍一点不真实的记录。“既不能因为他创造了音乐经典就把他拔得很高,也不要因为阿炳生命中的污点而将他全盘否定,那些都跟特定的环境分不开”。为向世人还原展现一个真实的阿炳,一个写,一个帮忙抄,黎老和曹志伟从上世纪80年代就动笔整理有关阿炳编年的书稿,可这些珍贵的资料至今仍无缘出版。 <p style="text-indent:2em;">“父亲是很严谨的人,对阿炳回忆的一些细节他都会很斟酌。”'''黎松寿'''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从不说假话,也一直想还原一个最真实的阿炳。多年前,父亲曾经和别人合作写过一本关于阿炳的书,但他对其中一些资料不太满意。后来,父亲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写了一本关于阿炳编年的初稿,但一直没有出版。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松寿'''还有一个遗愿,就是想参与拍摄一部关于阿炳的电影。“他想拍一部关于阿炳的作品,”黎老的夫人曹志伟一声叹息,“他就想还原一个最真实的阿炳,没有任何编造和虚假的成分。”曹志伟说,“可惜,他没等得及……不过,我们一定会尽力帮他完成这个遗愿的。” ==视频== <center>八月十七阿炳诞辰以此怀念 二胡 二泉映月 原声 {{#iDisplay:a0672azrudz|480|320|qq}} </center> [[Category:二胡演奏家]] [[Category:音乐家]] [[Category:教授]]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黎松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