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16.1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黑冠椋鸟 的原始碼
←
黑冠椋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黑冠椋鸟</big> ''' |- | [[File:黑冠椋鸟.jpg|缩略图|居中|'''黑冠椋鸟'''[http://www.xzwyu.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501/13/140802ovysvzo3yb3mo31f.jpg 原图链接][http://www.xzwyu.com/article-14975-1.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黑冠椋鸟</br> 拉丁学名:Sturnus pagodarum</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椋鸟科 </br> 属:椋鸟属 </br> 种: 黑冠椋鸟 </br> 亚 种: 无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Gmelin, 1789 </br> 英文名称: Brahminy Starling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黑冠椋鸟'''<ref>[http://www.jiaosheng.net/article-888-1.html 黑冠椋鸟(附图)],叫声网,2013-12-30</ref>(学名:Sturnus pagodarum)中等体型的椋鸟,体长[[21厘米]]。雄鸟前头为黑色并具金属光泽;头顶、颈项和羽冠亦为黑色;翅及翅上覆羽黑色;尾羽褐色,具白色端斑;上体灰色;下体淡黄褐色。雌鸟形态与雄鸟相似,但羽冠较雄鸟为短。虹膜蓝白或乳黄色;嘴峰铅绿色;跗蹠及爪柠檬黄色。头具黑色羽冠,与其他椋鸟易于区别。 主要栖息于开阔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中以及多营巢于树洞中或其他洞穴内。属群鸟共栖。常4-8只结小群活动。鸣声清脆响亮。食物有果实和浆果,偶食花蜜和小型昆虫。分布于印度、中国云南耿马。常见于印度城镇、村庄及铁路沿线。偶见于中国云南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 外形特征 == 黑冠椋鸟头顶及长冠羽[[黑色]],下体[[栗黄]],尾及初级飞羽近黑,上体余部[[浅灰褐色]]。额至枕,冠羽均呈有金属光泽的黑色,头侧、颈侧、背的两侧、颏、喉、胸及腹皮黄色,各羽均具淡色轴纹;上体余部、翅上覆羽、次级飞羽灰色,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黑色,肩羽边缘白色。中央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暗褐色,白色的端斑,愈至外侧尾羽愈大。尾下覆羽白色。各种环境均可见。以昆虫和植物种实为食。雌鸟形态与雄鸟相似,但羽冠较雄鸟为短。 [[幼鸟羽色较成鸟暗淡]];背部灰褐色;无羽冠。 虹膜为白色,嘴的基部为石板蓝,尖端为黄色;跗蹠及爪柠檬黄色。叫声为咕咕高叫接常声和假声的变幻。 大小量度:体重40-54g;体长190-220mm;嘴峰18-24mm;翅102-112mm;尾63-75mm;跗蹠26-30mm<ref>[http://www.xzwyu.com/article-14975-1.html 黑冠椋鸟特征], 鸟纲 行者物语网,2015-1-13</ref>。 == 生活习性 == '''习性''':性喜[[成群]],常4-8只结小群活动。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息时多栖于电线上、电柱上和树木枯枝上。平原地区常结群活动,在山区多活动于开阔地段,接近农田、水田的林缘。飞行迅速,整群飞行。鸣声清脆响亮。当一只受惊起飞,其他则纷纷响应,整群而起。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为食。果实以榕树果和无花果为主,所吃昆虫种类主要有鳞翅目幼虫、螟蛾幼虫、蚂蚁、虻、胡蜂、蝗虫、叶甲、金龟子、象鼻虫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秋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主。 '''叫声''':咕咕高叫接常声和假声的变幻。 == 栖身环境 ==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疏林草甸、河谷阔叶林,散生有老林树的林缘灌丛和次生阔叶林,也栖息于农田、路边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中。主要栖息于开阔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中。 == 生长繁殖 == 黑冠椋鸟每年[[3-8]]月间繁殖,营巢于阔叶树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中,也在水泥电柱顶端空洞中和人工巢箱中营巢。通常成群到达繁殖地。有时在繁殖期间亦见有成小群在一起营巢繁殖。巢呈碗状,巢材由草茎、枯叶、羽毛、草根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羽毛和细草茎。雌雄鸟共同筑巢,每窝产卵通常[[3-4]]枚,1天产1枚卵。卵为长卵圆形,淡蓝色,卵平均大小为24.6mm×19mm。最后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有时雄鸟亦参与孵卵,孵化期12-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阿富汗、印度、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 == 亚种分化 == 单一物种,无亚种。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视频 == <center> {{#ev:youku|XMzk3NjY1NjI2MA|640|inline|这种鸟儿的发型好帅, 鸣声独特, 它叫黑冠椋鸟|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黑冠椋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