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26.1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龙澍峪 的原始碼
←
龙澍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龙澍峪'''(lóng shù yù)景区位于襄汾县襄陵镇[[黄崖村]]西吕梁山支脉姑射山麓中,距临汾市区20多公里。龙澍峪的山体是一色的石灰岩青石,主峰的海拔高度1200米左右。龙澍峪山水相依,儒释道并存,现有的游乐设施包括5D玻璃吊桥和飞龙滑道。 疫情结束景区开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务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区)凭借有效证件即可免门票游览景区。<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龙澍峪] </ref> ==基本概况== 龙澍峪旅游景区位于襄汾县襄陵镇黄崖村西、吕梁山支脉姑射山麓中,距临汾市区20公里,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 景区内儒、释、道三教文化同祀,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相结合。历年来,游人、香客、信徒、文豪骚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据考,清光绪年间这里古建筑成群,殿堂庙宇、亭台楼榭、桥廊阁轩130余处,错落有致地镶嵌于龙澍峪险谷绝壁之中,蔚为壮观。近年,经开发、修复与重建,现存的主要景点有:峨山桥、官帽石、华佗庙、千手佛殿、真武庙、三皇五帝庙等3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龙斗双阙和天桥古蹊。在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中,龙澍峪的摩崖石刻苍劲遒隽、婉约洒脱,汇集了古代名家遗留墨迹数十处,大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真迹清晰可见。 龙澍峪峪内峡幽谷深,危石嶙峋,主峰海拔高度1200米左右,自然景观峻奇壮观。登高望远,秀丽山河尽收眼底。<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35191160 基本概况] </ref> ==历史沿革== '''尧舜时代''' 据古代遗存碑石史文记载和民间传说,远有尧帝时代,贤士黄崖子就在龙澍峪辅佐尧王解除民间疾苦,帮助后羿射日,传授养生之道,今时的黄崖村即是黄崖子传道的故里。唐朝建立之初,秦王李世民征讨宋金刚时,他听从平阳道士吉善行的作战意见,最后在龙澍峪村降服了大将尉迟恭,留下"秦王山"和"安军岭"两处地名。李世民为纪念这次胜利,建庙立碑以传盛事,龙澍峪在唐初已初具规模。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率下河东征战北赵余部时,不幸失利,被困在平阳金殿一带,又突生恶疾,背患毒疮,痛楚难忍。他差人到龙澍峪佗郎庙抽药签照方吃药,背疮很快痊愈。赵匡胤为此在龙澍峪重建了华佗庙,并御书《汉宗医华大夫》牌位以示纪念,犹存。 '''叠元代''' 到了元代,龙澍峪又经过了一次较大的全面修葺。据明万历壬午年(1582)邑人户部尚书给事中李宏道《修龙澍峪记》记载:当时龙澍峪已有主要建筑三皇庙、华佗庙、东岳神庙、灵官庙、真武庙以及峨山桥等大型建筑。到明崇祯癸未年(1643)暮春,邑人、大学士王维屏在《游龙澍峪记》一文中记述,数十年间,龙澍峪又增添新建筑迎薰亭、飞阁云行、赵元帅府、地藏王府、冥府、关帝庙、土地庙、子孙神宇等庙宇建筑。 '''清代''' 到清代中叶,龙澍峪山上又修建了火龙洞、水龙洞、老君炼丹洞,修复了唐代铸币洞、马鞍桥、奈何桥、天桥(峨山桥)、梳妆楼、戏台等,连同历代修建的庙、祠、府、宇、楼、台、厅、洞、桥、榭等古建筑群计130余处,而且建成从峪底直达山顶的360级石砌石阶。这些建筑,依山傍谷,顺壑随峪,分布合理,错落有致,蜿蜒挺立于危岩峭壁间。<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历史沿革] </ref> ==主要景点== 龙澍峪现存主要景点有山门、[[三皇庙]]、[[华佗庙]]、[[东岳神庙]]、[[灵官庙]]、[[真武庙]]、俄山桥、迎薰亭、飞阁云厅、赵元帅府、地藏王府、冥府、黄飞虎大殿、藏经楼、元代舞台、[[关帝庙]]、[[土地庙]]、子孙神宇、火龙洞、水龙洞、老君炼丹洞、唐代铸币洞、马鞍桥、奈何桥、梳妆台、戏台等。是集古代建筑、雕塑、绘画、服饰、书法、历史、医学、诗文、掌故诸种艺术文化于一体的古建筑文化群本;庙、宇、庵、观遍布,释、道合流,佛、神同祀,是集神、道、佛建筑模式的艺术宝库。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东征,还在此新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龙澍峪的主庙是华佗庙,最早的是三皇庙。这里是一处庙、宇、庵、观遍布,释道合流、佛神同祀的遗址,成为航一处集古代神、道、佛建筑模式的艺术宝库。华陀庙前,有"飞阁云斤",是凌驾于一个深壑上,天礅、无柱、无石,全部为木结构,悬空而起,千年稳存的木构奇观。 龙澍峪还有数十处摹崖石刻,这些书法珍品龙飞凤舞,苍劲遒隽,婉约潇洒,数里深谷的崖壁上随处可见。 1996年,景区被山西省政府确立为社会办旅游先进典型,并列入中国热线旅游线路。<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主要景点] </ref> ==历史渊源== 在龙澍峪这里,妇孺皆知元代初年闻名于朝野的诗人与大书画家赵孟頫,曾在龙澍峪的天桥旁留下过一首七言绝句。诗曰:"天门高处两仙桥,飘渺白云手可招。坐隐渐薰毛骨爽,翩翩鹤下羽翛翛。" '''明代'''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大学士王维屏的《游龙澍峪记》中遍述山中诸景,其中有所谓"迎薰亭"。是亭极有可能即是从赵孟□诗的第三句中取意而建成的。由于赵孟頫的这首诗多少年来流传范围仅限于古襄陵县地域,而未曾见于历来的赵孟頫诗集中,所以有些人就怀疑此诗的真实性,继而认为这位诗人或许根本就未到过龙澍峪。但是,事实却也未必如此。因为与赵孟頫同时期,在古襄陵县的东柴村和义村曾经分别出现过两个官员。一位叫牛光祖,官至刑部主事,另一位叫卢希古,官至国子监助教。他们对赵孟頫的诗文书画十分钦佩,故专请赵孟頫至其乡里为他们的祖墓亲书碑文,以此作为显赫。关于这两件事,牛光祖祖坟的碑文可在清末胡聘之编辑的《山右石刻丛编》中全文阅及,而卢希古祖坟的那块碑,则只在清初雍正版的《山西通志》陵墓卷中有提及。牛、卢二人的乡里距离龙澍峪近在咫尺,如果赵孟頫真到过牛、卢二位的家乡故里,那么他到龙澍峪和吟出天桥之诗的事情也应正常。 '''民间传说''' 据知,龙澍峪最早的名字叫做"龙斗峪",民间传说,东海龙王派水龙与火龙去到人间行云布雨,调节旱涝。若旱,水龙就施雨;若涝,火龙则喷火。两条龙来至古襄陵县黄崖村西,见此山景色祥瑞且风调雨顺,于是它们就长卧于山谷之中睡起了大觉,时辰久了难免伸腰卷曲相互磕碰起来,随之发起脾气两相打斗。这就是"龙斗峪"的来历。打起来并不要紧,谁知惊动了西天佛祖,佛祖派龙澍菩萨来降伏二龙。后来龙澍峪中的水龙洞和火龙洞据说就是二龙蛰伏的巢穴。 在佛教史上,同为古印度人的龙澍与马鸣,约诞生于公元2世纪左右。到公元4世纪末时,龙澍与马鸣首先被印度佛教经籍翻译大师鸠摩罗什介绍到中国,这之后很快就引起当时已定都长安的后秦皇帝姚兴的赏识。鸠摩罗什在长安一带组织起了有数千人的所谓关河学派,专事译经讲学,极力推崇弘扬龙澍与马鸣其人及其所主张的佛教大乘法门。龙澍与马鸣在当时以及以后的中国宗教社会和广大世俗社会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与影响。鸠摩罗什的四大门人之一在其所作的《大智释论序》中声称那时的东亚诸国不但纷纷为龙澍和马鸣立庙奉祀,甚至"宗之若佛",龙澍峪一带民间,人们仍然习惯称龙澍为菩萨,就是此历史影响的后果。魏晋时的平阳(即今临汾)与当时的洛阳一样,曾经都是佛教在中国中原较早繁衍昌盛的地方。 古襄陵的龙斗峪最早有佛寺驻进,随之又把"龙斗峪"改称为龙澍峪,也均在魏晋至南北朝时代。 '''唐宋以后''' 唐宋以后,与山西省内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山一样,龙澍峪也逐渐成为一处佛、道、儒甚至还有诸多民间小神相互和平共处的仙界乐土。直到后来,佛殿还有,然而除了"龙澎峪"这个名字之外,有关龙澍与佛教大乘法门的本事真髓却是烟消云散。 龙澍峪的故事传说就如龙澍峪中的风景景观一样丰富多彩,黑龙江省密山县一位叫江五振的游客为龙澍峪曾留下过一副长联。其上联曰"登上三百六十阶,尽览龙澍峪迷人风光";下联则是"遍游殿堂楼台后,愈发怀古念今之幽情"。<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历史渊源] </ref> ==游乐设施== '''5D玻璃吊桥''' 玻璃桥横架于龙澍峪最高的南顶北顶之间,36种特效动画,至高至险犹如身悬九天俯瞰人间,是从人间皇殿通往南天门的唯一通径。 龙澍峪的玻璃桥建在一众景点之中,景区秀丽的风景360°全景透明收入眼底。正是人在画中游,何思界外天。 '''飞龙滑道''' 滑道总长400米,从龙澍峪最高顶之一的南顶如一条百米长龙,蜿蜒盘旋,腾冲而下,到达华佗庙。 ==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 龙澍峪自然风光秀丽,古代建筑各具千秋,古老传说美丽动人,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龙斗双阙"是自然景观中最为著名者;100余间庙宇或横空出世,或半藏半露,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各种塑像,千姿百态,堪称艺术瑰宝;摩崖石刻汇集了古代名家遗墨数十处,真、草、隶、篆,苍劲婉约,庄重潇洒,各具神韵。 龙澍峪的山体是一色的石灰岩青石,虽然其主峰的海拔高度不过1200米左右,但是由于黄崖村一带地处汾河谷地,西山而东谷,两下里地势相差忒大,所以出黄崖村西望,那龙澍峪的重重峰峦就也显得十分雄伟高大。 龙澍峪峪口形如双阙,游人至此,由于身处低凹之地,绝然不能得见峪中山峰间的种种景致。及至走进大牌楼,绕过天桥湾,登上华佗庙和千手佛殿前的峨山桥头时,人们方始得以望见西方远山上的南顶与北顶景观,山上还有诸多名胜和风景时隐时现在峰岩之际。站在通向南顶真武庙方向的360级长阶之下仰首上望时,有移步上天的感觉。 '''文化底蕴''' 龙澍峪的名气虽然无法与五岳五镇四大佛教名山相比,然而作为一方名胜之山,也有它的独到特色和绵长悠久的文化积淀。至迟在明清时,这龙澍峪已经确知的各种神仙祠宇建筑就多达130余处。诸如东岳庙、灵官庙、真武庙、十王殿、华佗庙、赵元帅府、关帝庙、地藏王殿、冥府、老君炼丹洞、梳妆楼、三皇庙、土地庙、子孙神庙和水龙洞、火龙洞等等。从形式讲,龙澍峪的人文造景可是亭台楼阁和坊榭殿廊样样俱全。全山就有峨山桥、马鞍桥、悬空桥和奈何桥、娘娘庙桥、东桥等多处。这些桥大多凌架在十分高险的峡谷之间,人行其下,先有高不可攀和感觉;再行其上,却又有如履平地的体验。例如悬空桥,当地人最以它引为自豪。此桥与华佗庙毗邻,桥面上曾建有楼亭,能下瞰险壑。但使许多人意外的是,该桥无基无础无礅无柱,整个桥体仅依托的数根横插于半山崖间的酸枣木上,虽悬空千年,却竟无损坏。龙澍峪周围的老乡们世代传说这悬空桥原来是鲁班当年显灵建成的。 景区内庙宇、寺、庵、亭、观遍布全境,附近的娥皇女英泉、九色泉如明珠点缀,使这一地区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旅游避暑胜地。1991年至1999年,襄汾县先后投资近千余万元,完成清理地基2600平方米,修复台阶700个,修复山门、元代舞台、唐代华佗庙、千手佛殿、真武庙、三皇庙等;绘彩画2500平方米,塑像250尊,架高压电线4公里,修沙石路4.5公里。使景区形成一定的规模,1996年,景区被省政府确立为社会办旅游先进单位,并列入全国热线旅游线路。至2007年,旅游人数累计65万人次,其中2007年旅游人数13万余人,门票收入7.5万元。<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旅游资源]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龙澍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