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32.1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龙舟 的原始碼
←
龙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龙舟7.jpg|350px|缩略图|右|<big>龙舟赛</big>[http://culture.workercn.cn/html/files/2018-06/29/20180629143603373182762.1 原图链接][http://culture.workercn.cn/32877/201806/29/180629143603442.shtml 来自 中工网 的图片]]] '''龙舟'''(或称龙船)是指[[汉字文化]]圈的龙形舟,也是[[中国]]和[[琉球]][[端午节]]竞赛活动时使用的人力船只。 (一)大型龙舟:每队舵手1人、桨手20人、锣或鼓手1人(指挥)、夺标手1人、预备员4人。 (二)小型龙舟:每队舵手1人、桨手12人、锣或鼓手1人(指挥)、夺标手1人、预备员4人。 龙舟不单是[[传统]]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从其引申发展出来的龙舟竞赛现已发展为体育活动。由于赛龙舟被推广成为[[体育项目]],因此龙舟同时成为此体育项目的主要用品。 ==龙舟起源== 端午节龙舟赛、[[元宵]]节[[舞龙]](也称[[舞龙灯]]、[[耍龙灯]])及二月二龙头节是大东亚龙文化区重要的民间活动,因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因为[[东南亚]]华人多,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区流行。 提起龙舟的起源,人们自然就会想起纪念屈原,又盛传龙船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说<ref>[http://m.xinhuanet.com/2017-05/26/c_1121039353.htm 你知道龙舟的来源吗?],新华网,2017-05-26</ref>。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千年龙船》一书里,收编了104篇作家、学者对沅陵龙船的精辟论述。这些文章科学、系统地论证了沅陵传统龙舟的起源,记录了沅陵龙舟活动的参赛规模、船建等情况。沅陵龙舟起源于5000年前,所以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000多年。 ==外形特征== 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汨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ref>[http://www.iqiyi.com/w_19s6qlhlh5.html 农历5月5,赛龙舟],爱奇艺,2019-3-7</ref>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龙舟”是做成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古代那些有“真龙天子”之称的帝王们,行走水路时一般都要乘龙舟。如“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穆天子传]]》),“上御龙舟,幸江都”(《隋书·炀帝纪》)。皇帝乘坐的龙舟,高大宽敞,雄伟奢华,舟上楼阁巍峨,舟身精雕细镂,彩绘金饰,气象非凡。南宋画院待诏李嵩画的“大龙舟”,即是一例。民间用来竞渡的龙舟和皇家龙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狭长一些,以利赛事。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代而变化,因地域而不同。据载,旧时[[西湖]]上的龙舟,约四五丈长,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中舱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和各式旗帜。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 ==视频== ===<center> 龙舟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龙舟比赛500米实况</center> <center>{{#iDisplay:j05090hzv7c|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返回「
龙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