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5.1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龙藏 的原始碼
←
龙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龙藏</big> ''' |- | [[File:918b9611b2e62b85.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LmLkElbYTkKIKmbELjboJmLkEkL8TkKIRmLkEk78TkKILkbHjMz%20PEl%20XJ6IPjeh5yuF9j%2FlHxOVNj%20lHzrHkOFeOL34ElKJJ0qR7zOMTEl%20OKaIPjeh5yupNj%20lHzo%3D%3D_1839790262&query=%E9%BE%99%E8%97%8F 原图链接][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918b9611b2e62b85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乾隆大藏经'''== 同义词 龙藏(龙藏)一般指乾隆大藏经(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又称《清藏》或《龙藏》。 由皇帝钦定,以明朝《北藏》为底本增减刻印的敕版藏经。 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 全藏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 =='''简述'''== 该藏是在明朝《永乐北藏》基础上编较而成的,全藏共分正藏和续藏两类。 正藏共485函,以千字文编号,从“天”至“漆”,分为大乘五大部经、五大部外重单译经、小乘《阿含经》及重单译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大小乘律和续入藏诸律、大小乘论、宋元续入藏诸论、西土圣贤撰集八个部门; 续藏共239函,是《此土著述》一部门,编号从“书”至“机”; 以上正续两藏总计724函,724卷,实际收录元、明、清三代高僧大德的经、律、论、杂著等167种(外有全藏目录五卷)。 =='''编刊工程'''== 《乾隆版大藏经》的编刊工程浩大,负责其事的官员、学者、高僧等达60余人,监造人员80余人,还募集刻字、刷印和装帧等优秀工匠860余人,历时6年完成。 全藏字体秀丽,镌刻精湛,如出一人; 佛像等图版以白描手法绘刻,庄严而不失生动。 初印104部,颁赐各地禅院。 此后至民国年间,又陆续刷印了数十部,共印行150余部。 自宋至清,木刻汉文大藏各代频出,唯有《龙藏》经版保存至今,其印本完整者亦极鲜见,因此,它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圣教目录'''== 清世宗御制重刊藏经序 粤自西汉伊存口授佛陀经典,於大月氏王使者而震旦教始萌芽。 其后,摄摩腾、竺法兰随汉明帝求经使臣蔡愔等至洛阳,而四十二章等经乃缄於兰台石室。 魏晋而降大德迭与翻译通明中西不隔。 达摩西来,演畅宗风不立文字,之的旨既昭而文字於以掀天揭地。 至隋大业间,智果於东都内道场撰诸经目,分别条贯以佛所说经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难经,其余似后人假托者,别为一部谓之疑经,又有菩萨及诸深解奥义赞明胜谛者,曰论及戒律,并有大小及中三部之别,而佛经已多於六经数十百倍矣。 唐奘法师出能博涉经论,谓译者多所讹谬,乃躬往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周流三竺十有七年,唐太宗诏将所得梵本六百五十七部,兴房乔等集诸硕学沙门翻译定为经、律、论三藏。自唐宋以迄本朝虽代有增益,而其宏规大略则无改於唐朝之旧也。 明永乐间刊板京师是为梵本北藏,又有民间私刊书本板在浙江嘉兴府谓之南藏。 朕敕几之暇游泳梵林,浓熏般若,因阅华严,知卷帙字句之间已失其旧爰命义。 学详悉推究讹舛益出,乃知北藏板本刻於明代者,未经精校不足据依。 夫以帝王之力泐成官本犹乃如是,则民间南藏益可知已。 爰集宗教兼通之沙门在京师贤良寺,官给伊蒲晓夜校阅鸠工重刊,欲俾震旦所有三藏不至简错字讹疑人耳目。 又历代名僧所著义疏及机缘语录各就其时,所崇信者陆续入藏,未经明眼辨别淄渑,今亦不无删汰俾归严净。 夫无边契经海皆以一音演出,竖穷三际,横亘十方,方且立一是名不可得,而何况於非? 然既涉音声文字,则如来固善能分别诸相也,虽一字一句皆有正讹不可以混。 犹夫中乘、小乘皆以大乘为之纲骨,四十九年所说无非大乘智果。 简出小乘别安名字未为得也,而在小乘中则一语、一默、一进、一止皆有佛敕,又奚可以悖欤。然则斯刻也,别异归同,简讹从正,未必无小补。云尔是为序。 雍正十三年二月初一日 贞观三藏圣教序 唐太宗文皇帝制 盖闻: 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 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是以窥天监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然而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 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 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於宇宙,细之则摄於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 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 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於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於十地。 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於焉纷乱,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 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双,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纵。 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於先圣,受真教於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於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於口海。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於西极,注法雨於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乾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堕,善以缘升,升堕之端惟人所托。 譬夫桂生高岭,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麈不能汗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尔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 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显? 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永徽三藏圣教记 乾隆大藏经 唐高宗皇帝在春宫日制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 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 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轨躅也。 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 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录无恶而不翦,开法纲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 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晨钟夕梵交二音於鹫峰,慧日法流转双轮於鹿苑,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荘野春林与天花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泽及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遂使阿耨达水通神甸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 窃以法性凝寂靡,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咸恳诚而遂显,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于是百川异流同会於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 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凝情定室匿迹幽严,栖息三禅巡游十地,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 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远涉恒河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问道往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 以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奉敕於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 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怛明,自非久植胜缘,何以显扬斯旨! 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之明,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 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胜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輙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正统御制大藏经序 洪惟如来之道广大包天地,光明超日月,溯万亿劫之前不见其始,推万亿劫之后莫测其终,清净为宗,慈悯为用,济利为德,化道为教,无幽而不烛,无微而不入,无叩而弗应,无感而弗通。 盖化洽庶汇福溥一切,故自其教入中国以来,(麻 /心)二千年凡具乐善之心高明之智者,不问上下贵贱,皆至诚笃敬归向。 慈尊洪惟我皇曾祖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德全仁圣道法乾坤,同上帝之好生,同大觉之溥济,礼教迈於百王,惠泽周乎八表,泰和充溢环夙宇皆春。 惟大孝之诚,孳孳夙夜孔怀劬报本之道。 图荐考妣在天之福,於是博采竺乾之秘典,海藏之真诠,浩浩乎! 穰穰乎! 缮书刊梓用广傅施功垂就绪。 龙御陟遐洪忧所贻,傅序暨朕恭嗣大宝统理万邦。 追惟圣孝之隆,敢忘继述之务。 大藏诸经六百三十六函,通六千三百六十一卷,咸毕刊印式遂流布妙法。 玄文备祗园之授受要旨,精义皎慧日之昭明,字字真如,语语实际。 允成皇曾祖之圣志,允弘皇高祖之宝福善功,斯盛嘉备可知。 九庙神游恭,佛金莲之座。万品亨遇承,佛玉毫之光。家邦永底於清宁,华夷均安於熙皞,三界十方咸真净域,九幽六道并际开明,种种吉祥不可思议。 是用敬序,首间既纪成绩云。 大明正统五年十一月十一日 万历御制新刊续入藏经序 续入藏经四十一函起华严悬谈会玄记至第一希有大功德经计四百一十卷,此我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所命刻也。 朕惟释教东流经典迭译,函卷繁富极矣。 我圣母躬体圣善坐抚升平,密契心乘力修圣果,因复假筏迷津施航,觉海续增兹典聿广,义宗德意甚盛载。 惟经世、出世厥用爰殊然。 其立教以明心见性为宗,以慈悲喜舍为用,以为瞋爱媱杀为戒,以戒定禅守为门,大都使人破尘妄之迷,以印妙圆之体,惕罪报之由,以修慈善之根,悟未来之因以减现 在之业,此其觉人济物胜残去杀之功,於吾圣治不为。 慈悲喜舍为用,以瞋爱媱杀为戒,以戒定禅守为门,大都使人破尘妄之迷,以印妙圆之体,惕报之由以修慈善之根,悟未来之因以减现 在之业,此其觉人济物胜残去杀之功,於吾圣治不为无助。 故经谓荘严施舍周於沙界,不若一经一偈流布之功。 然则圣母慈命真可谓续慧焰於昏衢,普慈云於阴界,延佑宗社种福人天不可思议者矣。 若乃梁魏隋唐之主倾国财以崇像饰,瘠齐民以奉缁流,殊戾释氏本旨,朕所不取,亦非我圣母流布是经之意,是为序。 大明万历五年四月 万历御制圣母印施佛藏经序 朕闻儒术之外,释氏有作以虚无为宗旨,以济度为妙用,其真诠密微,其法派宏演。 贞观而后,代译岁增,兼总群言苞裹八极,贝叶有所不尽,龙藏有所难穷。 惟兹藏经善始于永乐庚子,梓成于正统庚申,由大乘般若以下计六百三十七函。 我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又益以华严悬谈以下四十一函,释典大备。 夫一心生万法,万法归一心,诸佛心印人人具足,劝善觉迷诸苦解脱,一觉一善皆资胜因。 是以闻其风者亿兆为之翕习,慕其教者贤愚靡不归依,则知刑赏所及权衡制之,刑赏所不及善法牖之。 盖生成之表别有陶冶矣。 先师素王亦云,圣人神道以设教,善世而博化,谛观象教讵不信然? 恭惟圣母浚发弘愿,普济群伦遂托忠诚,诱善勤侍傅宣广修众因,乃印禅经布施净土,兼立梵宇齐施僧伦,成修宝塔立竖於虚空,绘塑金容散舍於大地,济贫拔苦召赦孤幽,无善不作无德不备,登三身於此世今生,明四智於六通,心地普惠云兴。 普贤1 泻大垂玄泽甘露沾湿于三千。 遍覆慈云法雨滋培于百亿。 无微无钜咸受益而蒙荣有性有生 1餐1而饮惠1福利之田与人同乐仁夀之域举世咸登如是功德讵可思议。 且如来果报从无量功德生一切善言之赞叹。 一切善气之道凝我圣母延龄。 如天永永我国家保泰降福穰穰矣。 於乎盛哉大觉之教。 宜其超九流而处尊。 偕三五以傅远也。 圣母印施佛藏经赞有序 臣等窃闻,释教来自西土,兴於东汉。 其说主清净出世,帝王所不道。 然而训化广大义旨,遐深要归于澄澈心性利济民物。 是以虽当儒道昌明宇宙,淳和之际而其书不发。 大乘般若以来,祖祖相承,心心相印,卷帙益多裒为大藏,总括禅言武库莫方,其富尊函禁地缁流,弗睹其全非俟。 上圣垂仁昌以播宣斯理,我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德越人寰功周法界,融最上之真谛,怀大觉之弘慈,乃印施兹藏,以祝延我皇上无疆之历,而推其馀以佑国芘民意甚盛也。 臣等因得涉猎,稍窥玄微,似於儒理亦有相发明者焉。谨对扬皇上之休命,奉宣圣母之德意,拜手稽首为赞曰: 粤惟圣道 如日丽天 万有毕照 诞被八埏 亦有释教 如月破暗 接引未来 超登彼岸 於皇 圣母 毓成 帝德 治化丕覃 亿兆宁一 载弘大愿 永拔沉沦 外息诸缘 内净六根分 嘉兴众生 永真觉路 皈依十方 如寐得寤 诸佛妙义 如恒河沙 示权显实 会演三车 若诵一句 若说半偈 是人功德 尽未来际 况兹大藏 建寺延僧 成修宝塔 造舍金容 广施贫苦 普赦幽冥 功德无等 喻如虚空 续焰分灯 灌顶输露 火宅惠凉 展衢锡炬 迷川宝筏 如无尽意 似功德林 广度有情 四流六道 咸归正乘 微尘国土 偏蒙佛力 一一国土 皆圣母德 微尘世劫 流布施经 一一世劫 皆圣母龄 乃惟本愿 为帝祝禧 天子万寿 与天巍巍 载惟本愿 为民祈福 天子惠民 泽施添漉 匪民是庇 国祚茂延 助我圣道 日月并悬 是藏流行 无界无尽 施者功德 亦莫究竟 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拯殿大学士臣申特行等奉勅撰。 大般若经初会序 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大般若经者,乃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 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 自非圣德远覃哲人孤出,则玄音罕贸圆教岂臻! 所以帝叙金照皇述琼振,事邈千古理镜三辰,郁矣斯文备乎兹日! 然则部分二四,昔徒掌其半珠,会兼十六,今乃握其全宝。窃案诸会别起,每比一部,辄复本以殊迹,各申一序。至如灵峰始集宏韵首驰,控荡身源敷弘心要。 何者? 夫五蕴为有情之封,二我为有封之宅,宅我而举,则渴焰之水方深,封蕴以居,则寻香之堞弭峻,焉识夫我之所根者想,想妄而我不存,蕴之所系者名,名假而蕴无托。 故即空之谈启,亡言之理畅,阅纷俗於非动,置蠢徒於不生,齐谷响於百名,俦镜姿於万像,筌宰失寄而後真宰独融,规准莫施而後冲规妙立。 虑涂千泯言术四穷,使夫浅躁投机,拘挛解桎,媲司南之有在,同拱北以知归。 义既天悠,词仍海溢,且为诸分之本,又是前古未传,凡勒成四百卷八十五品矣! 或谓权之方土理宜裁译,窃应之曰:一言可蔽而雅颂之作联章,二字可题而涅 之音积轴,优柔阐缓,其慈诲乎!若译而可削,恐贻患於伤手,今传而必本,庶无讥於溢言。 况搦扎之辰慨念增损,而魂交之夕炯戒昭彰,终始感贻具如别录。 其有大心茂器久闻历奉者,自致不惊不怖爰谘爰度矣! 大清三藏圣教目录四卷 原目录略。 大清重刻龙藏汇记 原汇记略。 首部三本装完整版乾隆大藏经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 ,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 全藏共计5600多万字,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 由亚太中国(香港)佛教研究院整理的《乾隆大藏经》三本套装,是中国现今第一套也是唯一为供奉所特殊制作的版本。其严谨、完整的佛学经论,对于佛教的历史、文化、哲学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得到一部大藏经曾是无数善众所终身寻求而不可多得的大件功德。 非寻常之造化。 尺寸:28mm*38mm*38mm 装帧:特别精装版 出版信息 编辑 播报 最新豪华典藏版《乾隆大藏经》已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 共计168册。其底本采用珍藏中的清代乾隆原刊本,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 《乾隆大藏经》由北京佛教协会广化寺监印。 百岁高僧本焕长老为本书题写书名。 <ref>[https://baike.sogou.com/v181506855.htm?fromTitle=%E9%BE%99%E8%97%8F 龙藏]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9-5-14</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龙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