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07.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1990年北京亚运会 的原始碼
←
1990年北京亚运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345 image fil22e copy 16.jpg|缩略图 |[http://www.sohu.com/a/192044719_695009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92044719_695009 来自 搜狐新闻 的图片]]] [[File:2345 image f22ile copy 18.jpg|缩略图 |[http://img1.gtimg.com/fj/pics/hv1/161/1/662/43046966.jpg 原图链接][https://fj.qq.com/a/20101111/000173.htm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File:2345 image3 file copy 19.jpg|缩略图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0/11-11/U179P4T303D12291F14530DT20101111163644.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0/11-11/12291.shtml 来自 中国新闻网 的图片]]] '''第11届亚运会'''<ref>[http://2008.sohu.com/20080707/n257993293.shtml 北京亚运会――中国首次举办综合性运动会 ], 联想搜狐, 2010-06-09</ref>于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6578人参加了这届亚运会。中国派出63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27个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比赛。中国台北时隔12年后,作为中国一个地区的代表队重返亚运大家庭。 亚运会开幕前不久,为中国申办本届亚运会成功做出巨大努力的亚奥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的法赫德亲王在8月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不幸去世,成为本届亚运会最大的遗憾<ref>[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0/11-11/12291.shtml 亚洲雄风——1990北京亚运会回顾 ], 中国新闻网, 2010-06-09</ref>。 == 会徽 == 第11届[[北京]]亚运会会徽图案中除亚奥理事会会徽中的太阳光芒外,以雄伟的[[长城]]组成"A"字。长城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A"是英文Asia的缩写,二者结合,代表在北京举行的亚洲运动会将成为联合亚洲各国人民的纽带。长城图案还构成"Ⅺ"字,表示本届亚运会是第11届。 == 吉祥物 == 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为中国的[[大熊猫]]<ref>[http://www.sohu.com/a/192044719_695009 昨天,整个世界都喜欢的这只大熊猫走了…… ], 搜狐网, 2010-06-09</ref>,取名"盼盼"<ref>[https://fj.qq.com/a/20101111/000173.htm “盼盼·巴斯”迎当年亚运的场景 ], 腾讯网, 2010-06-09</ref>,由来自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美术设计师,现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忠仁以福州熊猫馆的熊猫"巴斯"为原型设计。取名"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谊、盼望迎来优异成绩。为避免可能引发误读,国内报纸当时曾发出声明,说我们的熊猫"盼盼"是一只雄性大熊猫,这是相关机构第一次为吉祥物"盼盼"定"性"。 == 圣火传递 == 由达娃央宗([[藏族]])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北京亚运会]]取得火种;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火炬之女",1990年,达娃央宗只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 当年的火炬传递被称为"亚运之光",这束亚运之光在[[喜马拉雅山]]被采集之后,由[[江泽民]]总书记分为四把主火炬,分别从中国的最西,最南,最东和最北点开始传递,最终汇聚于北京。其中经 历各省的时候,又被分成无数把分火炬,在一个月之内几乎遍历了中国所有县市。而海口南端点火台,就是其中一把主火炬的起点。其余三把分别在乌鲁木齐、拉萨和哈尔滨点燃。 最后由许海峰、高敏、张蓉芳同时点燃主火炬 。 == 开幕式 == 1990年9月22日下午,举世瞩目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 36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5200运动员参加27个比赛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角逐,经过14天的激烈竞赛,亚洲各国运动员创下一连串辉煌的纪录。中国健儿和各路健儿一起,刷新42项亚细亚纪录和98项亚运会纪录,打破4项世界纪录,超6项、平5项世界纪录、中国选手喜获大面积丰收,金牌和奖牌总数均居第一,即:得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总计341枚。 1990年9月22日,象征着亚洲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当日,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高擎亚运会火炬,在前女排队员张蓉芳及跳水冠军高敏的护卫下,跑入北京工人体育场,在绕场一周后登上了火炬台点燃了亚运圣火。16点52分,应亚奥运理事会邀请,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宣布了第11届亚运会的开幕。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体育代表团的6578位运动员参加此届亚运会。中国的陈龙灿代表所有参赛运动员宣誓。在开幕式上,大型团体操表演《相聚在北京》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场面,向现场七万多名中外观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崭新精神面貌。 1990年创作了第11届亚运会主题歌《燃烧吧,火炬》。 最后在北京亚运会上中国队以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高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从而确立了亚洲体坛霸主的地位。 == 闭幕式 == 熊熊燃烧了16天的圣火熄灭了。亚洲体育史上规模空前的第11届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将同在比赛中创出辉煌成绩和新纪录的体坛健儿一起,被载入史册。 第11届亚运会的闭幕式于1990年10月7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中国近万名文艺工作者和青少年演出《今夜星光灿烂》,中央电视台向国内外转播了闭幕式实况。参加本届盛会的各国运动员遵照"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使奥林匹克精神--"重要的在于参与"在赛场得到充分的体现,第11届亚运会获圆满成功。 在本届亚运会上,7次刷新世界纪录,89人次打破亚洲纪录,189次改写亚运会纪录。如此大面积地刷新世界纪录和亚洲纪录,在亚运会史上是不多见的。它反映出亚洲体育运动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迅速向世界水平逼近,并预示亚洲体育运动将成为世界体坛不容忽视的力量。这是亚洲人的骄傲。 由于大多数亚洲国家经济尚不发达,体育基础差,起步晚,总体实力与欧美体育强国相比,仍有距离,个别项目差距还很大。亚洲地区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和缺少竞争,也影响了不少运动项目的发展和提高。 令人高兴的是,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等多方面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亚洲体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11届亚运会全面检阅了亚洲体育的总体水平,射箭、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项目,依然显示出雄厚的实力;游泳、自行车等个别项目提高明显,已接近世界水平。中国运动员获得全部金牌的3/5,不仅意味着总体水平在亚洲占有较大的优势,也意味着他们在代表亚洲同欧美体育强国的竞争中,将负起新的责任。 绚丽多彩的东方文化,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连续两届亚运会的东道主,都力图把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体育项目--跆拳道和武术推向世界,这是值得称道的。现代奥林匹克中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是先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了解而最终接受的。具有亚洲色彩的体育项目,为什么不能更多地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员呢? 亚运会的圆满成功,不仅使亚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运动员之间增进了了解;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了解到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勤劳智慧的民族的性格。 本届运动会在"团结、友谊、进步"的旗帜下,人们通过交流得到的互相理解,是无法用奖牌计算的。中国作为东道主,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也成功地让全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亚洲。 == 中国代表 == 中国派出63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27个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比赛。中华台北时隔12年后,作为中国一个地区的代表队重返亚运大家庭。 == 比赛成绩 == 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本届亚运会上创造了优异成绩:中国自行车女选手周玲美以1分13秒899的优异成绩打破了一公里计时赛的世界纪录;韩国射箭运动员先后6次打破女子个人全能、男子个人全能和男子团体3项世界纪录;52人打破42项亚洲纪录;109人打破98项亚运会纪录。本届亚运会的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柔道、射箭、射击、举重、曲棍球等项目比赛,堪称"世界水平的较量"。在强手如林的激烈角逐中,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夺得本届亚运会的奖牌,其中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获得了金牌。第11届亚运会全面检阅了亚洲体育的总体水平,射箭、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项目,依然显示出雄厚的实力;游泳、自行车等个别项目提高明显,已接近世界水平。 == 中国获奖 == 中国运动员获得全部金牌的3/5,总体水平在亚洲占有较大的优势。男子游泳运动员沈坚强获5枚金牌,列个人金牌数首位。但从本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所取得的具有世界水平的成绩来看,中国运动员仍未摆脱阴盛阳衰的怪圈。 本届亚运会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多奖选手何其多。据统计,本届亚运会仅多块金牌或银牌的获得者就有198名运动员,仅他们获得的奖牌就达528块,其中中国运动员有108名,占一半以上。中国是本届亚运会上获金牌和奖牌最多的国家,共获341枚奖牌,其中金牌183枚。共有73名运动员是多块金牌的获得者,其中中国运动员54名,占2/3。多奖选手的前19名全是中国运动员,我国游泳名将沈坚强名列第一,他一人独获5枚金牌,也是本届亚运会唯一获得5枚金牌的运动员。排在他后面的依次是:王晓红4金1银,林莉4金1银,许海峰4金,杨文意4金,庄泳4金,谢军3金2银1铜,张秋萍3金2银,李敬3金1银1铜,王义夫3金1银1铜,国林跃3金1银,陈翠婷3金1银,王润喜3金1银,许艳华3金1银,李对红3金1银,王丽娜3金1银,邓亚萍3金1银,纪刚3金,黄世平3金。这19名运动员就夺取了全部310块金牌中的64块。获得3枚以上金牌的22名选手中,除了韩国皮划艇选手,其余都是中国运动员。 == 赛前准备 == 中国为办好本届亚运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兴建了以本届亚运会主体育场为主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并建了大量的立交桥和宽敞的马路。北京市的市容也焕然一新。 == 赛事遗憾 == 亚运会开幕前不久,为中国申办本届亚运会成功做出巨大努力的亚奥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的法赫德亲王在8月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不幸去世,成为本届亚运会最大的遗憾。 == 灯谜趣事 == 北京获得第11届亚运会主办权的消息公布后,全国人民欢呼雀跃。灯谜界也不甘落后,由福建省三明市体委、市灯谜协会等单位牵头,举办了"爱中华迎亚运"全国灯谜创作比赛活动,参赛作品都是以亚运会为题材,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际奥委会银质奥林匹克勋章获得者荣高棠为这此活动题词:"运动锻炼体质,猜谜锻炼思维。[1] " == 民间参与 == 来自于山西临汾的威风锣鼓也参与到亚运会之中,真正打出了山西民间艺术的威风,誉享全国,声闻世界。让世界人民见识到了中国民间的、传统的、自己的震撼人心的艺术表演。 == 场馆建设 == 按照长期从事体育外事工作的张清的理解,从参加国际大赛到举办国际大赛,中国对外希望借此扩大开放,在国际上重新树立大国形象,对内则希望以此为"抓手"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国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985年4月,北京亚组委成立。次年,包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运动员村在内的亚运会工程,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上百公顷的庄稼地上破土动工。 与此同时,一批配套工程纷纷上马,北四环大部分路段于亚运会前建成,比四环路全线贯通(2001年)提早10多年,中轴路从鼓楼外大街延伸至北四环,最初于60年代开始建设的首条环城快速路二环路亦加快建设步伐,最终于1992年全线贯通。 历时4年、投资20多个亿,这样的建设规模虽然无法和后来的奥运会相比,但这已经是北京继50年代兴建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建设。 邓小平在视察亚运会场馆时,十分幽默地表达了他的赞许:"都说外国的月亮圆,我看中国的月亮也很圆嘛。 == 志愿者 == 除了崭新的场馆,留在张清记忆深处的,还有当年全民参与亚运会的热烈气氛。 憨态可掬的熊猫"盼盼"、并非主题歌却传唱甚广的《亚洲雄风》、来自雪域高原的圣火、开幕式上气势宏大的团体操,一一构成张清和亿万国人对那个年份的集体记忆。 "今天你捐了没有"则一度成为彼时的流行语,为了举办北京亚运会,全国数千万人慷慨解囊,共捐款2.7亿元,占全部投入的1\10。 据张清介绍,借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之机,当时方方面面做了不少工作,不仅在全社会形成了一次体育知识和运动精神的大普及,同时也是志愿者制度的第一次试验,为后来举办奥运会积累了不少经验。 据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亚组委执行主席的伍绍祖回忆,当时的志愿者被称做"义务服务人员",北京亚运会期间,亚组委和共青团北京市委组织的在册"义务服务人员"达20万人,实际服务亚运会的"义务服务人员"超过40万人。 张清当时负责的是各代表团的接待工作,亚组委为他从体委系统和外交部系统抽调了38名官员作为"联络官",分别与38个代表团对接(后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遭亚奥理事会制裁,实际参会代表团为37个),500多名联络员则是来自北外等5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 时至今日,张清仍然对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记忆犹新。 亚运村没有志愿者工作餐厅,也不提供盒饭,500多人一到饭点儿就只好去周边少得可怜的几个小餐馆"打野食儿"。 有些竞赛项目的运动员一大早就要去场地热身,有些比赛可能会一直拖到半夜才结束,这可难坏了全程陪同的联络员,当时北京的公共交通不比现在,太早了他们没办法坐车赶往亚运村,太晚了又没办法回学校。 有的大学生志愿者不懂体育,必须进行从通用知识到专业知识的全盘培训,可是连固定的培训场所都没有,只能"东一个培训,西一个讲座",抢时间完成培训计划。 张清记得有一次全体联络员会议实在找不到地方开,又赶上下雨,500多人就在升旗广场打着雨伞听他讲话。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清和他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代表团接待任务,"从结果来看,也不全是坏事。困难磨练和锻炼了一大批青年学生、教师和干部,这些人中有很多后来成了各方面的精英。" 18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又有10多万名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做出贡献,很多年轻人正是出于磨练自己的意愿加入这个光荣的队伍的 == 信心倍增 == 在当年的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63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27个项目和两个表演项目的比赛,斩获183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3/5,奖牌总数达341枚,远超日韩,雄居亚洲霸主地位。 对于因两年前在汉城奥运会上只有5金入账而信心低落的中国体育界,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中国健儿在竞技场上的优势,也在无形中转化成国人的自信,民族自豪感一时间小小爆棚。 时隔多年之后,早已离开中国体育掌门人职位的伍绍祖,仍然乐于和采访他的记者分享当时流传的一个段子:两个人走在街头,无意中撞着了,剑拔弩张之际其中一人说,"小子,今天不跟你吵,办亚运会呢!"顿时烟消云散。 正是借着亚运会的这股热乎劲儿,中央拍板当年即刻启动申奥。亚运会结束之后,亚组委直接转变为申奥团队,目标直指2000年奥运会,不料3年后抱憾蒙特卡洛。 首次参与申奥的张清,当年正是在遥远的摩纳哥度过了那个不眠的"黑色星期四" == 相关新闻== 人们常说体育赛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当时光回到1990年,在亚运赛场之外,还存在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角力的双方是中国和并不友善的国际环境。 如果说运动员在赛场可以友谊至上不那么计较比赛结果,后一场角力则没有退路。 当时身为国家体委国际司一处处长的张清,其日常工作就是和各国际体育组织打交道,熟知国外情况的他对当年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有着深切的体会。 "当时,欧美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多数都是负面的。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遭到空前挑战。"张清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十分需要发挥体育作为民间外交主要平台的作用,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打开局面,改善周边环境。 据张清回忆,当时国际上曾有声音说要抵制北京亚运会,由于外交部门和亚组委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后并未发生这样的情况。相反,37个代表团参会在当年创下纪录,台湾地区也在时隔12年后重返亚运赛场。 不过,张清说,那时由于外面对中国的真实情况了解不多,种种偏见、误解和有意的曲解甚至恶意的攻击都是真实存在的。 他记得日本代表团过来的时候,带了几个集装箱的食品和饮料,"在他们的想象中,中国是一个又穷又乱的地方,没想到过来一看,吃的东西什么都有。"结果亚运会结束后,日本代表团离开时扔下大量带来了却来不及吃的食品。 来自台湾的运动员教练员私底下聊天时告诉接待人员,他们那边的媒体老说大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结果来到北京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半个多月会期,6000多名境外运动员教练员来北京比赛,报道比赛的媒体记者和观赛的外国游客接近20万人,通过各种报道了解亚运关注北京的外国人更是数以亿计,这无疑给了中国一个最好的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 10月7日的闭幕式上,沙特阿拉伯代表团打出"谢谢你中国"的横幅,孟加拉国代表团则打出"中孟友谊万岁"的标语 == 主题歌 == 主题曲:《燃烧吧,火炬》 点评:北京亚运会的主题曲不是那首最让人难忘的《亚洲雄风》吗?事实上,《亚洲雄风》只是该届亚运会的一首宣传曲,真正的北京亚运会主题曲名字叫做《燃烧吧,火炬》。正是因为《亚洲雄风》实在太脍炙人口了,影响太大了,以至于《燃烧吧,火炬》被大家遗忘。 《燃烧吧,火炬》又名《高举起亚运会的火炬》(石祥词 施光南曲) 谁说我们远隔? 我们的心中没有距离; 谁说我们彼此陌生? 我们之间早已熟悉. 同生在世界东方, 同长在亚洲大地, 我们是五环中的一环, 高高举起亚运会熊熊燃烧的火炬. 谁说感情难以言传? 我们的微笑胜过言语; 谁说赛场互为对手? 我们热烈拥抱在一起. 同为东方增辉, 同为亚洲崛起, 高唱团结、友谊、进步, 高高举起亚运会熊熊燃烧的火炬. 第11届北京亚运会宣传曲《亚洲雄风》 演唱:韦唯 刘欢 (女)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 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 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 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合)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 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 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 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 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 亚洲风四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 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 (男)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 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 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 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 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合)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 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 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 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 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 亚洲风四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 参考来源 == [[Category:體育事件]]
返回「
1990年北京亚运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