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22.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ID3 的原始碼
←
ID3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ID3''' </p> |- |<center><img src="https://i.stack.imgur.com/RYgyJ.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3455300/mp3-id3-metadata-no-tags-tag 圖片來自stackoverflow] </small> |} '''ID3'''是一种[[metadata]]容器,多应用于MP3格式的音频文件中。它可以将相关的曲名、演唱者、专辑、音轨数等信息存储在MP3文件中,又稱作「ID3Tags」。 ID3也被[[蘋果公司]]指定為[[HTTP Live Streaming]]中的時間[[後設資料]],在主要的[[MPEG2-TS|傳輸流]]或單獨的音頻傳輸流中作為PID乘載。 ID3一般位于一个mp3文件的开头或末尾的若干字节内,附加了关于该mp3的歌手,标题,专辑名称,年代,风格等信息,该信息就被称为ID3信息。ID3信息分为两个版本,v1和v2版。其中: v1版的ID3在[[mp3]]文件的末尾128字节,以TAG三个字符开头,后面跟上歌曲信息。v1.1版將「評論」欄位縮短,增設「曲目」欄位。v2版則和v1版截然不同,其通常將一系列可擴展的資料框架(frames)儲存在檔案開頭,而每一塊資料框架都有當作辨識標籤的、大小約3到4個位元組的字串,以及其所儲存的資料。在最新的ID3v2.4版本中,總共宣告有83種資料框架,而使用者也可以自訂屬於自己的資料框架。目前總共有三種版本的ID3v2,其中每一版都有對資料框架的定義進行擴展。 ID3是mp3檔案後設資料自然而然發展出來的[[事實標準]];其成品並沒有包含任何的實質規範,也沒有任何組織給予其正式的批准或認證。其與[[APE tag]]在音樂檔案的後設資料標籤領域互相角逐。 == ID3v1 == MP3並未預設儲存檔案後設資料的方式。在1996年,埃里克·肯普(Eric Kemp)想要在音訊檔案後方加入一小串資料,也因此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方法就是現在的ID3v1,很快就變成了MP3檔案儲存後設資料的事實標準<ref name="id3origin">[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Bby4FJy49QUC&pg=PA335 Practical Common Lisp] , p. 335.</ref>。一個開發控制台遊戲系統的地下組織「傷害控制論」(Damaged Cybernetics)宣布了格式。因為所有已開發的控制台ROM都沒有任何的辨識資訊,所以他們創造了一個標籤系統來讓其更容易查找。埃里克和合作夥伴們將其帶進MP3檔案中。這種格式被應用在許多當時格式不明的檔案當中。 ID3v1標籤總共佔據128個[[位元組]],接在檔案的末尾以維持檔案在舊版的[[媒體播放器]]中的兼容性。有些播放器會在讀取到這些標籤時誤認為音訊檔而產生一些雜音,不過大部分的播放器和幾乎全部的現代播放器都會正確地跳過標籤。標籤有30位元組用來儲存標題、演唱者、專輯以及「評論」,4個位元組儲存年分,以及一個位元組儲存歌曲的[[藝術類型]]。預設有80種藝術類型,[[Winamp]]後來將其擴展到總共148種。 在1997年,邁克爾·邁克塞勒對ID3v1做了一些改進。因為評論欄位實在是小到不可能寫出一些有用的東西,所以他乾脆拿掉兩個位元組來儲存「曲目」。這種標籤被稱作'''ID3v1.1'''。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020 圖書資訊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ID3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