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35.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Talk:癲癇症 的原始碼
←
Talk:癲癇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癲癇症'''一個相當古老的疾病,又被稱為「集會病」或「吐痰病」。癲癇在民間常被俗稱為「羊角風,羊顛風」,在台灣則常被稱為「豬母癲」或「羊暈」。 *癲癇的盛行率約佔總人口的0.3~1 %左右,在台灣約有20萬人罹患癲癇, 全世界約有5仟萬人罹患癲癇。 *癲癇是次於腦中風最常遇見的神經退化疾病。 *在西方及東方歷史記載中有許多名人都罹患過癲癇,例如洪秀全、凱撒大帝、拿破崙、梵谷... 。 ==特徵== *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 突然倒地(有時大叫一聲), 意識喪失、眼睛上吊、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四肢僵硬及抽筋、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及舌頭咬傷。發作完後病人呈現嗜睡、意識混淆及失憶現象。 *失神發作(小發作): 短暫性失神狀態,病人表情呆滯、眼睛直視前方或反覆眨眼,發作時動作或講話暫時停止,發作症狀通常持續幾秒到30秒,發作結束後病人無意識混淆現象可繼續原來動作或工作。 *顳葉發作(複雜部份發作): 典型發作有前兆、意識障礙及合併自動症(喃喃自語、手亂抓東西、反覆解扣動作、嘴巴發怪聲、到處亂走、跑步、騎車), 發作完後有頭痛、失憶、嗜睡及全身無力現象。有時顳葉發作可演變成繼發性全面大發作。 *肌陣攣發作:頭部、軀幹、或肢體肌肉呈現短暫、不規律性且似觸電般抽動,此不規則躍動常發生在晚上剛入睡時或早上剛清醒時且可能表現在局部或兩側身體。 <ref name="癲癇">{{cite web |url=http://www.mmh.org.tw/taitam/neuro/index4_7.html | title= 認識癲癇 | language=zh | date=2018-10-24 | publisher=馬偕醫院神經科資深主治醫師 | author=周碩彬醫師 | accessdate=2020-01-06}}</ref> ==癲癇的誘發== *熬夜、睡眠不足、生活不規律。 *不規則服用抗癲癇藥物、或自行停藥、減藥。 *酒精或其它誘發癲癇藥物。 *壓力、發燒、感冒或身體狀況改變。 *月經。 *特殊的誘發因素(如強光刺激、聲音刺激、音樂…….)。 ==參考來源== {{Reflist}} [[File:青木宣親.jpg | thumb | 300px | 青木宣親 <br>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54901 原圖鏈接]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Talk:癲癇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