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效用可能性曲線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效用可能性曲線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目錄

名詞解釋

效用可能性曲線也稱為效用可能性邊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條件下個人所獲得的各種效用水平的組合點的軌跡,概括了社會既定資源與消費者偏好下全部消費與生產的最優點。

效用可能性曲線將整個效用空間劃分為三個互不相交的組成部分。在曲線的右上方區域,是既定資源和技術條件下所無法達到的,故可以看成是「效用不可能」區域;在曲線的左下方區域,是「無效率」區域;曲線上點表示消費者所有最優效用水平組合的集合。

由於在最優效用水平組合中,兩個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反方向變化,故對應的效用可能性曲線向右下方傾斜。但是,由於效用水平的高低本來就是一個序數概念,效用可能性曲線的位置及凹凸性等無法得知。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或勞務滿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或勞務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效用是消費者對商品主觀上的偏好和評價。一種商品對消費者是否具有效用,取決於消費者消費這種商品或勞務的欲望,以及這種商品或勞務是否具有滿足這種商品或勞務是否具有滿足消費者欲望的能力。因此,同一商品會因人、因時、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基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可以具體衡量並加總求和,具體的效用量之間的比較是有意義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作效用單位。

序數效用論認為,效用無法具體衡量,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表示。

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相同點:

①都是從市場的需求方着手,通過推導需求曲線,說明需求曲線上的任一點都表示消費者獲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都是一種消費者行為理論,都把消費者的行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條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過程。

③都以邊際效用理論為基礎,認為商品的價值或價格是由商品帶給消費者的邊際效用的大小來決定的。

④推導的需求曲線具有相同的趨勢,都符合需求規律。

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差異:

①分析方法不同:

基數效用論通過邊際效用論來分析;

序數效用論通過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約束線來分析。

②效用能否相加:

基數效用論下效用可以加總,即可以直接衡量;

序數效用論下效用不能加總,即不能直接衡量。

邊際效用:

(1)總效用: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從商品或服務的消費中得到的滿足程度的總和。

TU=f(Q)

(2)邊際效用: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商品消費時所帶來的滿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TU/△Q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