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異化勞動是一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異化勞動是指勞動者的勞動及其產品反對、奴役、控制勞動者的勞動形態。在馬克思看來,勞動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發生了異化,因而人的本質也發生了異化。

異化勞動理論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中心思想,也是《手稿》的中心概念。

異化勞動的基本表現

1.勞動產品與勞動者相異化,即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與勞動者相對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生產的產品越多,他占有的產品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產品即資本的統治。這裡馬克思區分了異化和對象化這兩個概念。生產者通過勞動創造出物質產品,這是勞動的對象化。一切物質生產過程都是勞動對象化過程。只有在私有制條件下,物質生產過程既是對象化過程,又是勞動異化過程。

2.勞動本身與勞動者相異化。勞動產品之所以同勞動者相異化,是因為勞動本身與勞動者相異化。勞動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但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成為外在於人的強制性的活動,勞動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勞動。前西個異們的傳品

3.人的類本質與人相異化。這是前兩個異化的必然結果自由自覺的勞動是人的類本質,這種類本質通過對象化,即通過實踐改造對象世界,改造自然界創造物質產品而得到確證。但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勞動產品的異化使人不能確證自己的類本質,勞動本身的異化則把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變成了僅僅維持肉體生存的手段,人的類本質變成了異己的本質,人變成了喪失自己類本質的人,於是造成了人的類本質。

4.人與人相異化。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這在資本主義社會表現為工人和資本家的對立。馬克思透過人與物的關係,看到了人與人、階級關係的對立,並把資本家和勞動者之間的關係「歸結為剝削者和被剝削者的經濟關係」。

異化勞動理論的重要理論意義

從馬克思哲學思想發展史的角度看,異化勞動理論的提出無疑是馬克思世界觀成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誌,它為其以後的思想向歷史唯物主義的不斷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又標誌了馬克思對費爾巴哈哲學觀的一定程度的ke服和chao越。

異化勞動理論的局限性 第一,本質上仍未脫離倫理人本主義的範圍,將人的本質理解為抽象的類。第二,異化勞動理論對社會結構的分析未達到唯物史觀的高度。第三,異化勞動理論把人類的歷史理解為人的類本質的異化及其揚棄的過程,把人類的解放理解為異化的消除、人向自己的類本質的復歸,這樣的理解顯然跟唯物史觀的結論還相距甚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