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生產性流通費用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生產性流通費用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目錄

名詞解釋

生產性流通費用是由商品的使用價值運動所引起的費用。主要是用於包裝、保管和運輸等與商品使用價值相關的費用。一切商品作為使用價值,必須經過分配、交換,然後才能進入消費,在此以前,所有用於使用價值的包裝、維護、保存、運輸轉移等活動,都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中的繼續。

生產性流通費用的內容

①保管費用。

這是由商品儲備而引起的一種費用。商品儲備不僅需要庫房、貨架等物質資料,而且需要耗費活勞動。此外,商品在儲備過程中,還會發生自然損耗,也需追加一部分保管費用。這些保管費用因與使用價值的保存有關,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入商品價值,使商品變貴。對於單個資本家來說,僱傭工人的保管勞動可以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成為他們發財致富的源泉。但從社會的觀點來看,由於保管費用只用於保存原來的使用價值,不會創造新的使用價值;而且,消耗在這方面的費用只能從現有的社會財富中扣除,因此,馬克思稱之為「生產上的非生產費用」。保管費用只有在合理的限度內,才會加入商品價值,由超儲積壓、囤積居奇等不正常的商品儲備而引起的保管費用,並不加入商品價值,只能從實現了的商品價值中扣除。

②運輸費用。

這是用於商品運輸上的各項支出。使用價值的生產和實現都要求產品發生場所的變換,即產品由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移位或運動,由此使運輸過程成為必要。運輸費用雖然發生於流通過程中,但是,由它所推動的運輸勞動,既可以把消耗掉的運輸工具的價值轉移到商品中去,又會給商品增加新價值,因而它歸入生產性勞動。由運輸過程加到商品中的價值的大小,是由運輸的勞動生產率決定的。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運輸費用加到商品中去的價值量,同運輸業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同運輸的距離成正比。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隨着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和交通管理的現代化,單位商品的運輸費用呈下降的趨勢。但是,由於商品交換的發展和市場範圍的擴張,從全社會來看,投於運輸業的費用,還是不斷增加的。但是,運輸費用也只是在必要的限度內才加入商品價值,由於迂迴運輸或投機等造成的不合理的運輸費用,並不加入商品價值,只能從現有的商品價值中扣除。

生產性流通費用的補償途徑

生產性流通費用既然是與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繼續有關的費用,因而從事商品的保管、運輸和包裝的勞動屬於生產性勞動。它既能把所消耗的物質資料的價值轉移到商品中去,同時又能把新創造的價值加入到商品價值中去。因此,生產性流通費用可以使商品的價值增加,通過商品的銷售,可以使這部分費用得到補償,並給商業資本家帶來相應的利潤。

生產性流通費用的特點

①是與商品體本身的運動直接有關,作用於使用價值之上的費用。不支付這部分費用,商品的使用價值就不能最終實現。

②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中繼續的耗費,其所消耗的物質資料的價值會轉移到商品中去,其所消耗的活勞動則能創造新價值,因而是生產性的流通費用。不過,這些費用是在流通領域中耗費的,它們的生產性質往往為流通形式所掩蓋。

生產性流通費用和純粹流通費用的比較

生產性流通費用和純粹流通費用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純粹流通費用是由商品的價值運動所引起的費用,即在商品變為貨幣、貨幣變為商品的單純的商品買賣過程中所支出的費用。純粹流通費用是同商品的價值形態變化有關的費用,它是實現商品價值形態變化的勞動的貨幣表現。為此耗費的勞動,既不參與使用價值的創造、又不參與價值的形成,是非生產性勞動。純粹流通費用主要有:商店的建築費、設備費、簿記費、廣告費、辦公費、商業店員的工資等。

流通費用

流通費用是指商品在銷售和流通過程中,參與銷售和管理環節所產生的費用。在商品進貨及銷售價格確定的前提下,企業流通費用越少,也就意味着企業盈利機會越大。眾所周知,開源與節流是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的兩個關鍵性手段,比起開源,在不減少商品流通必要環節的前提下,節流顯得尤為重要。而降低流通費用不能只在降低人力成本、精簡商品流通環節上下功夫,更應該考慮儘可能降低商品儲存、運輸等成本。

術語解釋

使用價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屬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為商品都必須具有可供人類使用的價值;反之,毫無使用價值的物品是不會成為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

生產過程是指從投料開始,經過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產出來的全部過程。在生產過程中,主要是勞動者運用勞動工具,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勞動對象,使之按人們預定目的變成工業產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