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城二中」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5: 行 5:
 
|}
 
|}
  
'''南城二中'''原座落于南城县建昌镇盱江东岸,2009年9月搬迁至城北校区。新校区位于建昌北大道,南依风景秀丽的凤岗公园,北临雄丽宽阔的行政广场。校园占地122亩,第一期建筑的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食堂、运动场已交付使用,面积为23000余平方米,第二期建筑的学生公寓、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正在建设中。现有初、高中六个年级,共48个教学班,2800多学生。有教职工187名,其中高级教师<ref>[https://www.sohu.com/a/399487245_120671094 老师如何自我提升?9位正高级教师总结了这些“秘籍” 2020-06-03 ],搜狐,</ref>53名,中级教师81名,地级学科带头人1名,县级学科带头人16名,中共党员72名。2004、2007、200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8年评为“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是地级“绿化达标单位”、县级“花园式学校<ref>[https://www.doc88.com/p-7458309675488.html 【精品】创建“花园式学校”评分标准],道客巴巴,2015-01-06</ref>”;2009年5月,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
'''南城二中'''原座落于[[ 南城县]] 建昌镇盱江东岸,2009年9月搬迁至城北校区。新校区位于建昌北大道,南依风景秀丽的凤岗公园,北临雄丽宽阔的行政广场。校园占地122亩,第一期建筑的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 食堂]] 、运动场已交付使用,面积为23000余平方米,第二期建筑的学生公寓、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正在建设中。现有初、高中六个年级,共48个教学班,2800多学生。有教职工187名,其中高级教师<ref>[https://www.sohu.com/a/399487245_120671094 老师如何自我提升?9位正高级教师总结了这些“秘籍” 2020-06-03 ],搜狐,</ref>53名,中级教师81名,地级学科带头人1名,县级学科带头人16名,中共党员72名。2004、2007、200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8年评为“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是地级“绿化达标单位”、县级“[[ 花园]] 式学校<ref>[https://www.doc88.com/p-7458309675488.html 【精品】创建“花园式学校”评分标准],道客巴巴,2015-01-06</ref>”;2009年5月,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我校创立于1970年,时名“新桥中学”,是一所村级初中。一年后,收归城关镇管辖,更名为“城关中学”。1979年,南城县政府又将我校划归县管,并命名为“南城县第三中学”。1980年因原第二中学撤销,我校递升为“南城县第二中学”。1983年秋,设在南城共大的第三中学并入我校,扩大了二中的办学规模。1984年7月,我校升格为副科级单位,2000年,又升格为正科级单位。
+
 我校创立于1970年,时名“新桥中学”,是一所村级[[ 初中]] 。一年后,收归城关镇管辖,更名为“城关中学”。1979年,南城县政府又将我校划归县管,并命名为“南城县第三中学”。1980年因原第二中学撤销,我校递升为“南城县第二中学”。1983年秋,设在南城共大的第三中学并入我校,扩大了二中的办学规模。1984年7月,我校升格为副科级单位,2000年,又升格为正科级单位。
  
 
==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
  
 学校从创建以来一贯坚持“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办学模式,勇于开拓进取,赶超重点中学”的办学思想。全校师生员工精神振奋,大家团结齐心,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凭着一股“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干劲,猛攻教学质量关。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在抚州市的普通中学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于1996年、1997年、1998年连续三年名列全市普通中学办学水平评估榜首,并跨进了全市重点中学十强的行列,2000年,晋升为“市重点中学”。
+
 学校从创建以来一贯坚持“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推进[[ 素质教育]] ,探索办学模式,勇于开拓进取,赶超重点中学”的办学思想。全校师生员工精神振奋,大家团结齐心,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凭着一股“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干劲,猛攻教学质量关。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在抚州市的普通中学里,[[ 教育教学]] 工作业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于1996年、1997年、1998年连续三年名列全市普通中学办学水平评估榜首,并跨进了全市重点中学十强的行列,2000年,晋升为“市重点中学”。
  
 
==办学方针==
 
==办学方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校提出“向科研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创名牌”的办学方针,以实现“创一流办学水平,建一流校园环境,跻身省优质高中学校”为目标。学校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放在中心地位,狠抓师资道德建设,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和终端管理,积极开展教改教研,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尤其是2000年高考,我校学生殷建琼、刘自鸿分别以639分、674分的好成绩夺得全市文理两科状元,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创造了南城教育史上一校独得全市文理两个状元的纪录。2005年高考我校在生源素质差的不利条件下,仍夺得全县文、理科高考状元,再次赢得全县人民的赞许。在学科竞赛方面,我校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有160多人次获奖,其中获全国数学、物理、化学江西赛区一、二、三等奖23次,并且在2002年创造了全国物理竞赛6人参赛6人均获奖的好成绩。2004年尧剑同学制作的《平抛仪和碰撞器的有机整合》获第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竞赛一等奖,成为2005年全县高考加分的唯一学生。
+
 进入[[ 二十一世纪]] 以来,学校提出“向科研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创名牌”的办学方针,以实现“创一流办学水平,建一流校园环境,跻身省优质高中学校”为目标。学校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放在中心地位,狠抓师资道德建设,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和终端管理,积极开展教改教研,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尤其是2000年高考,我校学生殷建琼、刘自鸿分别以639分、674分的好成绩夺得全市文理两科状元,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创造了南城教育史上一校独得全市文理两个状元的纪录。2005年高考我校在生源素质差的不利条件下,仍夺得全县文、理科[[ 高考]] 状元,再次赢得全县人民的赞许。在学科竞赛方面,我校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有160多人次获奖,其中获全国数学、[[ 物理]] 、化学江西赛区一、二、三等奖23次,并且在2002年创造了全国物理竞赛6人参赛6人均获奖的好成绩。2004年尧剑同学制作的《平抛仪和碰撞器的有机整合》获第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竞赛一等奖,成为2005年全县高考加分的唯一学生。
  
 在信息技术竞赛方面,成绩也是骄人的。初中吴刚、尧婷同学制作的电脑动画《几何变幻》获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三等奖,高中丁关泽同学制作的电脑动画《立方体》、《王老五出车记》获江西省第五、六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二等奖,高中严颖同学制作的程序设计《分数分析》获江西省第七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三等奖,高中徐婉莹同学制作的网页《消失的瓷村》获江西省第八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二等奖,2007年、2008年、2009年,初、高中学生参加省中学生听力竞赛有60多人次获奖。
+
 在信息技术竞赛方面,成绩也是骄人的。初中吴刚、尧婷同学制作的电脑动画《几何变幻》获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三等奖,高中丁关泽同学制作的电脑动画《立方体》、《王老五出车记》获江西省第五、六届中小学生[[ 电脑]] 制作竞赛二等奖,高中严颖同学制作的程序设计《分数分析》获江西省第七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三等奖,高中徐婉莹同学制作的网页《消失的瓷村》获江西省第八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二等奖,2007年、2008年、2009年,初、高中学生参加省中学生听力竞赛有60多人次获奖。
  
 
==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
  
 我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该校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优秀教师队伍。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先后有4人获全国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有11人获全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获省市各类优秀称号的有近30人,有市、县学科带头人17人。2009年5月,学校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
 我校能取得这样的[[ 成绩]] ,得益于该校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优秀教师队伍。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先后有4人获全国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有11人获全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获省市各类优秀称号的有近30人,有市、县学科带头人17人。2009年5月,学校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我校作为“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严格根据《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工作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和《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紧紧围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研究探索新的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和方法,并通过师资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
 我校作为“[[ 江西省]] 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严格根据《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工作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和《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紧紧围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 研究]] 和教改实验,研究探索新的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和方法,并通过师资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5月13日 (一) 22:14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南城二中原座落於南城縣建昌鎮盱江東岸,2009年9月搬遷至城北校區。新校區位於建昌北大道,南依風景秀麗的鳳崗公園,北臨雄麗寬闊的行政廣場。校園占地122畝,第一期建築的教學樓、辦公樓、科技樓、食堂、運動場已交付使用,面積為23000餘平方米,第二期建築的學生公寓、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藝術樓正在建設中。現有初、高中六個年級,共48個教學班,2800多學生。有教職工187名,其中高級教師[1]53名,中級教師81名,地級學科帶頭人1名,縣級學科帶頭人16名,中共黨員72名。2004、2007、2008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2008年評為「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園」;是地級「綠化達標單位」、縣級「花園式學校[2]」;2009年5月,晉升為「江西省重點中學」。

學校簡介

我校創立於1970年,時名「新橋中學」,是一所村級初中。一年後,收歸城關鎮管轄,更名為「城關中學」。1979年,南城縣政府又將我校劃歸縣管,並命名為「南城縣第三中學」。1980年因原第二中學撤銷,我校遞升為「南城縣第二中學」。1983年秋,設在南城共大的第三中學併入我校,擴大了二中的辦學規模。1984年7月,我校升格為副科級單位,2000年,又升格為正科級單位。

辦學模式

學校從創建以來一貫堅持「貫徹教育方針,堅持『三個面向』,推進素質教育,探索辦學模式,勇於開拓進取,趕超重點中學」的辦學思想。全校師生員工精神振奮,大家團結齊心,教師「苦教」,學生「苦學」,憑着一股「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拼搏幹勁,猛攻教學質量關。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校在撫州市的普通中學裡,教育教學工作業績一直名列前茅,並於1996年、1997年、1998年連續三年名列全市普通中學辦學水平評估榜首,並跨進了全市重點中學十強的行列,2000年,晉升為「市重點中學」。

辦學方針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學校提出「向科研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以創新求發展,以特色創名牌」的辦學方針,以實現「創一流辦學水平,建一流校園環境,躋身省優質高中學校」為目標。學校始終將教育教學質量放在中心地位,狠抓師資道德建設,狠抓教學過程管理和終端管理,積極開展教改教研,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尤其是2000年高考,我校學生殷建瓊、劉自鴻分別以639分、674分的好成績奪得全市文理兩科狀元,分別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創造了南城教育史上一校獨得全市文理兩個狀元的紀錄。2005年高考我校在生源素質差的不利條件下,仍奪得全縣文、理科高考狀元,再次贏得全縣人民的讚許。在學科競賽方面,我校也取得了很大成績,有160多人次獲獎,其中獲全國數學、物理、化學江西賽區一、二、三等獎23次,並且在2002年創造了全國物理競賽6人參賽6人均獲獎的好成績。2004年堯劍同學製作的《平拋儀和碰撞器的有機整合》獲第十九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競賽一等獎,成為2005年全縣高考加分的唯一學生。

在信息技術競賽方面,成績也是驕人的。初中吳剛、堯婷同學製作的電腦動畫《幾何變幻》獲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電腦製作競賽三等獎,高中丁關澤同學製作的電腦動畫《立方體》、《王老五出車記》獲江西省第五、六屆中小學生電腦製作競賽二等獎,高中嚴穎同學製作的程序設計《分數分析》獲江西省第七屆中小學生電腦製作競賽三等獎,高中徐婉瑩同學製作的網頁《消失的瓷村》獲江西省第八屆中小學生電腦製作競賽二等獎,2007年、2008年、2009年,初、高中學生參加省中學生聽力競賽有60多人次獲獎。

教師隊伍

我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於該校有一支業務能力強、思想素質高的優秀教師隊伍。我校現有專任教師中先後有4人獲全國優秀教師、優秀德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有11人獲全省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光榮稱號,獲省市各類優秀稱號的有近30人,有市、縣學科帶頭人17人。2009年5月,學校晉升為「江西省重點中學」。

我校作為「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嚴格根據《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工作實施意見和管理辦法》和《江西省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評價指標體系(試行)》提出的任務和要求,緊緊圍繞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問題,積極主動地開展專題研究和教改實驗,研究探索新的技術環境下教育教學的新模式和方法,並通過師資培訓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加快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程。

參考文獻